白藜芦醇对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部分血清白介素的影响及继发性心、肺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2015-05-07 11:50袁栋材刘印彩伊春花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5年8期
关键词:失血性白藜芦醇休克

袁栋材,刘印彩,伊春花

(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 急救科,河北 邢台 054001)

低血容量休克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循环容量丢失而导致的有效循环血量与心排血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生理过程[1],是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征,机体的氧供给不足是休克的本质,其特征为产生炎症介质。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 shock,HS)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2],氧供给不足和需求增加是休克的本质,产生炎症介质是休克的特征,因此恢复对组织细胞的供氧、促进其有效的利用、重新建立氧的供需平衡和保持正常的细胞功能是治疗休克的关键环节[3]。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是一类主要存在于葡萄、虎杖、藜芦等植物中的多酚类化合物[4],最早由日本的一位学者从白藜芦根部提取出来,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膳食中白藜芦醇较高的国家和地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显著降低。研究表明,白藜芦醇是植物(主要是种子植物)在遇到真菌感染、紫外线照射等不利条件时所产生的植物补体,对植物本身起保护作用,同时对人体也具有调节脂质代谢、抑制血小板聚集、保护心血管、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和药理作用[5]。近年来研究发现,白藜芦醇还具有诱导内皮保护性因子的生成、调节血脂等心血管保护作用。目前,白藜芦醇已被证实在多种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白藜芦醇对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部分血清白介素因子的影响及对继发性心、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白藜芦醇对急性失血性休克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2013年12月~2015年1月救治的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4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21例,男性11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31.43±5.03)岁;对照组21例,男性10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30.76±5.2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颁布的《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6]中相关的诊断标准,依据病史、症状以及体征,对急性失血性休克做出诊断。2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失血性休克的诊断标准;有精神状态改变、皮肤湿冷等状态改变;血压在80/50 mmHg以下且脉压差减小,出血量在2000 mL以上;尿量<0.5 mL/(kg·h);患者年龄在18~49岁之间;性别不限;所有患者均由家属同意进行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排除不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患者;排除患有血友病等先天凝血障碍的患者;排除孕妇及哺乳期女性;排除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排除有恶性肿瘤以及精神病患者;排除使用凝血药以及输血的患者;排除不同意进行本次实验的患者。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按照临床用药指南,对照组患者均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补液等基础治疗,必要时给予输血,监测心电图、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白藜芦醇30 mg/kg,口服,1次/天,连续4周,治疗期间检测患者各项生命指标。

1.4.2 患者血清IL-6、IL-10、IL-12水平检测: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5 mL于抗凝管中,静置分离血清,在-80℃环境下保存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采用全自动酶标仪,检测患者血清中IL-6、IL-10、IL-12 水平。

1.4.3 患者心肌酶学指标检测:治疗前后清晨空腹采集患者外周血5 mL,低温离心分离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酶标仪460 nm波长检测OD值,根据标准曲线算出CK与LDH的浓度。

1.4.4 患者心功能监测:对患者的左心室压(LVP)、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和左心室压力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进行监测,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各指标差异。

1.4.5 患者动脉血气水平检测:采用全自动血气分析仪,对患者治疗前后同一时间段的PaO2、PaCO2、pH水平进行检测。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正态计量数据以“”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2组CK、LDH水平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CK、LDH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CK、LD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2组血清CK、LDH水平比较(,U/mL)Tab.1 Comparison of serum CK,LDH levels in two groups pre-and post-treatment(,U/mL)

表1 治疗前后2组血清CK、LDH水平比较(,U/mL)Tab.1 Comparison of serum CK,LDH levels in two groups pre-and post-treatment(,U/mL)

*P<0.05,与治疗前相比,.compared with pre-treatment;#P<0.05,与对照组相比,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组别 例数 时间CK LDH对照组 21 治疗前5.89±0.92 6.12±0.98治疗后 4.64±0.73* 4.51±0.67*实验组 21 治疗前 5.86±0.86 6.04±0.92治疗后 4.12±0.64*# 4.01±0.64*#

2.2 治疗前后2组IL-6、IL-10、IL-12水平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的IL-6、IL-10、IL-12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IL-6、IL-10、IL-12水平明显低于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2组IL-6、IL-10、IL-12水平比较(,pg/mL)Tab.2 Comparison of IL-6、IL-10、IL-12 of two groups pre-and post-treatment(,pg/mL)

表2 治疗前后2组IL-6、IL-10、IL-12水平比较(,pg/mL)Tab.2 Comparison of IL-6、IL-10、IL-12 of two groups pre-and post-treatment(,pg/mL)

*P<0.05,与治疗前相比,compared with pre-treatment;#P<0.05,与对照组相比,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组别 例数 时间IL-6 IL-10 IL-12对照组 21 治疗前296.14±53.25 278.87±48.56 396.26±61.23治疗后 225.81±35.36* 239.17±44.24*284.14±35.24*实验组 21 治疗前 302.78±54.26 268.31±43.27 403.12±67.23治疗后 185.53±33.27*# 204.26±41.28*#197.37±32.48*#

2.3 治疗前后2组LVP、+dp/dtmax、-dp/dtmax水平比较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者的LVP、+dp/dtmax、-dp/dtmax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LVP、+dp/dtmax、-dp/dtmax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2组LVP、+dp/dtmax、-dp/dtmax水平比较()Tab.3 Comparison of LVP,+dp/dtmax,and -dp/dtmaxof two groups pre-and post-treatment()

表3 治疗前后2组LVP、+dp/dtmax、-dp/dtmax水平比较()Tab.3 Comparison of LVP,+dp/dtmax,and -dp/dtmaxof two groups pre-and post-treatment()

*P<0.05,与治疗前相比,.compared with pre-treatment;#P<0.05,与对照组相比,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组别 例数 时间 LVP(mmHg) +dp/dtmax(kPa/s)-dp/dtmax(kPa/s)67.21±11.39 154.38±34.28 159.18±29.38治疗后 87.25±15.83* 337.41±57.31* 295.13±55.37*实验组 21 治疗前 69.82±12.31 158.64±33.27 153.28±29.17治疗后 104.38±19.65*# 394.29±58.82*# 351.74±57.32*#对照组 21 治疗前

2.4 2组治疗前后患者PaO2、PaCO2、pH水平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者的PaCO2、pH水平均下降,PaO2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PaCO2、pH水平下降较为明显,PaO2水平上升较为明显(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PaO2,PaCO2,pH水平比较()Tab.4 Comparison of PaO2,paCO2,pH of two groups pre-and post-treatment()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PaO2,PaCO2,pH水平比较()Tab.4 Comparison of PaO2,paCO2,pH of two groups pre-and post-treatment()

*P<0.05,与治疗前相比,compared with pre-treatment;#P<0.05;与对照组相比,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组别 例数 时间 PaO2(mmHg) PaCO2(mmHg)pH对照组 21 治疗前62.45±13.46 48.14±6.21 7.97±0.88治疗后 72.38±16.33* 38.37±4.19* 7.46±0.72*实验组 21 治疗前 63.81±13.38 45.64±5.73 7.94±0.83治疗后 89.28±17.73*# 30.37±4.38*# 7.01±0.71*#

3 讨论

HS起病急,凶险程度高,是临床上的急危重症之一。患者由于急性创伤或者宫外孕及肿瘤破裂而导致大量失血,血压下降迅速。休克时,体内细胞氧供不足,体内信号条乱,可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等,甚至危及生命。邓活清等[7]研究表明,429例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高达26.3%。近年来研究显示,多种细胞因子或炎症相关介质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中发生明显变化[8]。

本研究表明,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的IL-6、IL-10、IL-12水平均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IL-6、IL-10、IL-12水平下降更低(P<0.05)。IL-6是一种常见的致炎因子,其能作用于血管内皮,增加其通透性,引起炎性介质的渗出,导致强烈的炎症反应。在创伤以及休克后,机体内IL-6的水平都会显著升高[9]。IL-6水平的升高能够释放出活性氧及多种酶,促进粒细胞的聚集和激活,从而促进炎症反应,进而引起组织器官的损伤和继发损伤。IL-10是在研究Th2细胞时分离出来的,能抑制多种炎细胞因子的表达。谢俊然等[10]研究发现,IL-10水平在内毒素致家兔肺损伤中明显升高。本研究结果提示,休克后,患者血清IL-10水平显著升高。IL-10水平的升高将进一步促进体内的炎症反应。IL-能够促进Thl细胞的发育和增殖,可将Th2细胞转化为Th1细胞,因此Thl细胞通过产生IL-发挥细胞免疫功能[11];Th2细胞产生IL-10从而发挥体液免疫功能。在Th0细胞分化过程中,IL-12发挥着主要作用,是主要的介导细胞免疫过程的因子。本实验结果表明,治疗后,以上3种细胞因子水平均显著降低,表明本实验的治疗措施能够使机体向抑炎反应方向发展,从而保护重要的脏器受到继发性损害。

休克常使机体氧摄取增强而氧耗量减弱,严重影响细胞及器官的功能,使体内的乳酸含量显著增高。在以往的动物实验中发现: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与组织缺氧的显著程度相关[12],同时预示着患者死亡的发生机率增高。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患者的PaO2、pH水平均下降,PaCO2水平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PaCO2、pH水平下降较为明显,PaO2水平上升较为明显(P<0.05),提示治疗后能显著缓解机体的缺氧状况,改善了休克造成的组织氧供和氧需失衡情况。其可能原因是白藜芦醇改善了微循环,抑制了炎症反应,减轻了血管壁通透性。

研究表明,急性失血性休克时心肌处于缺血缺氧的状态,由于线粒体功能发生障碍,导致物质的氧化产能过程受阻,不能为心肌的收缩提供足够的能量[13]。本研究结果表明: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CK、LDH水平均显著下降,LVP、+dp/dtmax、-dp/dtmax水平均显著上升,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CK、LDH 水平下降更低,LVP、+dp/dtmax、-dp/dtmax水平上升更高(P<0.05)。表明白藜芦醇能够改善心肌的再灌注,保护心肌。

本研究通过探讨白藜芦醇对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血清白介素因子的影响及继发性心、肺损伤的保护作用,证实了白藜芦醇能够显著降低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血清IL-6、IL-10、IL-12水平,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微循环,保护心肌和肺组织,且中药治疗的副作用小。

[1]刘长文,朱英.低血容量性休克复苏指南的理解与执行[J].现代实用医学,2010,22(3):248-251.

[2]管向东 .失血性休克[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12):916-919.

[3]管海燕.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和手术配合[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1):137-138.

[4]王红梅,石彦国,李想,等.白藜芦醇的功能性和前景展望[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8):213-213.

[5]林海.白藜芦醇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4.

[6]严静.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C]//2007年浙江省危重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07:129-134.

[7]邓活清,李东华,王杰林.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429例的救治[J].中国实用医刊,2012,39(22):96-97.

[8]徐瑾.MK2/HuR在急性肺损伤中的表达及对炎症因子IL-6的调控[D].南京:南京大学,2012.

[9]潘景业,张艳杰,朱维星,等.创伤性休克IL-6动态变化 意义及纳洛酮的治疗作用[J].浙江临床医学,2005,7(4):340-341.

[10]谢俊然,郁丽娜,曾因明.IL-8和IL-10在家兔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5,14(10):823-825.

[11]陈军浩,顾光煜.Thl/Th2细胞因子的临床意义[J].河北医学,2001,7(12):1142-1144.

[12]祝兴元,蒋玉莲.新生儿缺氧血性脑病血清和脑脊液乳酸脱氢酶的水平变化[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01,3(1):972-977.

[13]李兵.缺氧过程中大鼠心肌线粒体能量代谢和腺苷酸转位酶活性及表达的研究[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04.

猜你喜欢
失血性白藜芦醇休克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骨盆骨折伴失血性休克的早期疗效观察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白藜芦醇改善高糖引起肾小球系膜细胞损伤的作用研究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加热酶催化法提取葡萄皮中白藜芦醇的改进研究
急诊抢救严重多发伤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临床分析
白藜芦醇,到底是何方神圣?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白藜芦醇对酒精性氧化损伤修复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