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本寒冬中倒下 起舞or

2015-05-10 06:12
同行 2015年24期
关键词:班车考拉技师

自从A股巨幅震荡、中概股集体下滑之后,靠着融资“过活”的互联网企业便集体走上了一条不归路。短短一个月之内,数家互联网企业开始裁员:一亩田裁员潮带来的影响尚未平息,又传来阿姨帮资金链断裂的传闻,接着又有e路同行暂停业务的消息出现,连华为和凤凰网都开始裁员了,一时间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创业者大喊资本寒冬到来了,声嘶力竭到了非要惊动全世界的地步。因为太过声嘶力竭,以至于让笔者隐隐有些担忧他们的喉咙。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思考,这些创业者尽情宣泄、卖力表演的动机,是否是为自己濒临破产的窘境增添一些“天命不可违”的宿命感。

这些消息的真假,我们大可不必辩驳,但是互联网创业公司的脆弱,着实应令身处其中的人们感到担忧。到底是什么,让我们的企业如此脆弱不堪?到底是什么,令这些身家动辄百亿的成功人士如此恐惧?

考拉班车被滴滴快的托管

2015年9月10日,考拉班车在微信发布公告称,9月11日,考拉会结束最后一天班车运营,从下周一开始,将由滴滴巴士为大家继续服务。

据介绍,考拉班车于2015年3月11日正式上线,直至结束其仅存在半年。考拉班车的联合创始人柯实介绍,当前北京有 1000 多个供应商,有银建这样大的国企公司,也有小型的车队,而考拉班车当前的做法是租用车队的车辆,提供出行服务。

自6月起,考拉班车进入极速增长期,日订单截止8月底达到5000单,保持了平均周对周40%以上的订单增速,新开线1-2周后上座率可达70%。截至8月底,考拉用户超过5万,运营线路达到130条,全部线路的平均上座率达到80%。按照考拉官方提供的这组数据来看,虽然路线不及滴滴丰富,但上座率甚至高于滴滴的60%。

滴滴方面称,原考拉班车的所有用户,都将由滴滴巴士继续提供服务。此次滴滴巴士与考拉班车之间合作为业务并入,并不涉及到公司层面的并购。考拉公告显示,停止运营的最大因素是资本市场,这也是唯一的影响因素。对于以后的发展,公告称,考拉团队会进行转型,并且会继续独立创业。

交给滴滴巴士后,考拉班车发车地点和时间、线路均保持到今日,月票截止日期为9月11日,多出来部分,“考拉班车”微信号会通知大家集中做退款。9月14日起需用滴滴巴士预订班车。

CEO张敏表示,资本市场是影响他们最大的因素,截止到考拉班车停止运营那一天,也没有一家公司愿意给他们投钱,因此新一轮融资失败。

她说,给自己定的融资目标时间是八月底。如果在这个时间融资还未成功,就会结束班车业务,可是并没有投资公司愿意投资。最近资本市场遭遇寒冬,加之滴滴也入局班车领域,这更让众多投资机构对此持观望态度,所以才会导致这样的结果。

张敏表示,决定跟滴滴合并班车业务,对用户、供应商、一起创业的伙伴来说都是最好的结局,公司不会倒闭,只是目前在调整方向转型。而对于向何方转型,张敏并未作出明确回应。

从今年年初开始,市场上已出现多家从事互联网定制班车业务的公司,比如哈罗同行、嗒嗒巴士、接我等,一定程度上使出行更加方便,同时也补充了公交系统的不足。但在发展的同时,班车公司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比如路线上的重合、上座率低、盈利及法律监管问题等。

她认为,这个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业的格局,但最终的结果还需要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出行领域的创业是一场马拉松,持续力和后发力是非常重要的,最终重要的是用户和自己的模式,而不是竞争对手。”

据悉,目前几乎每家班车公司基本都处于赔钱状态,但是关于盈利模式,各家并没有很清晰的构想,目前的想法只是集中于附加价值营收。据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这种基于互联网的定制班车是有益的尝试,但由于缺少法律监管,这种服务如何规定还需等待出台管理办法。

当下,移动出行类产品的门槛很低,同质化严重。当多家企业在同一无技术含量的领域中,使用相同模式竞争的时候,烧钱便成了唯一的手段和办法了。而当资本寒冬到来,那些靠着烧钱争夺市场,在资本市场中近身肉搏、刀刀见血的企业很快便会为资本所抛弃。情怀不足以换来任何资本的同情,当创业者45度角仰望天空,默默流泪、黯然神伤之时,或许还有些别的东西可以思考一下。是什么让自己走上了这条明知艰险,却仍然义无反顾的路呢?笔者想说,绝不是理想。

所谓O2O

9月21日,有媒体曝出,上门按摩O2O平台“功夫熊”因B轮融资失败,或面临倒闭危机。刚陷入讨债风波的功夫熊又陷入倒闭传闻。

当日,功夫熊官方就“即将倒闭”一事正式作出回应,称“功夫熊目前处于正常的营运中。”并主要强调三点:

1、各城市平台推拿师正常接单服务中,欢迎预约;

2、功夫熊所有项目预约和会员卡一切正常,用户权益将一如既往得到保障;

3、服务过程中我们会一如既往赠送服务双方保险,保障双方权益。

早在数月之前,功夫熊的情况还是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5到7月份之间四次收购了五家上门O2O平台,并借此将服务范围覆盖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西安和成都等城市。8月底又有消息称,功夫熊即将拿到数千万美元的B轮融资,不过官方融资消息迟迟未出。9月初,形势大变,部分技师拉横幅,讨要“血汗钱”,上门模式受到质疑。而功夫熊CEO王润觉得很委屈,他当时在微信朋友圈回应称,“吃亏的明明是我们。”据王润介绍,讨薪技师均是被功夫熊平台品控系统查出问题被下线的技师,功夫熊方面并未扣发问题技师的实际所得,仅取消了其在平台上的补贴奖励。

据媒体报道,上门按摩服务的技师通常按客单价提成获得收益,此前为技师拿80%,平台抽取20%佣金,而后按50%收取。按照以往的补贴政策,“功夫熊”既要补贴消费者,也要补贴技师。“功夫熊”此前每月发放给技师的工资高达270万元。

据悉,功夫熊目前对技师的补贴已经取消,只针对用户部分存在补贴,补贴最高金额为40元,而之前最高达到90元。

2015年9月26日,家教O2O平台“老师来了”创始人虞益栋宣布,老师来了由于B轮融资失败,项目即将结束,公司也正在清盘当中。25日,老师来了内部宣布停止运营。目前,在其官网上已经无法查询相关老师介绍。

老师来了隶属于杭州来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2014年7月创办,是家基于教室认证、用户评价、地域判定等方式匹配学生与教室的家教平台。在老师来了中,以夹角为主页的老师占据绝大部分,还有部分在公办学校任教的老师和大学生家教。

据悉,2014年9月,老师来了获IDG资本数百万人民币的天使融资。2015年3月,老师来了获得200多万美金A轮融资。

为什么如此之多的O2O平台倒在了资本的寒冬之中?笔者认为原因大致有三点:

其一,平台本身并无亮点,需求量也不够大,只是顺应O2O潮流。在资本市场过热之时,这样的企业或许得以生存,但一旦市场温度降低,便运气不再。有投资界人士指出,目前人们所说的资本寒冬,他并未看到,在他眼中此时资本方为理性。笔者曾多次听闻,在O2O最为火热的2014年前后,业内不乏所谓创业者打着O2O的旗号融资,随后与“联合创始人”瓜分资金,并在数月后宣布难以为继,许多投资人因此吃了个哑巴亏。空穴来风,未必无因。O2O业内甚至上门给宠物洗澡的项目都有上线,不禁令人瞠目。从创业伊始便从未想过盈利的平台,凭什么度过寒冬?

其二,一味烧钱。O2O项目烧钱为人诟病由来已久。但确实也有类似滴滴快的、优步(UBER)、美菜、饿了么等企业存活了下来,并且活得还算滋润。滴滴快的得到了腾讯、阿里的青睐,饿了么不久前刚刚宣布E轮融资6.3亿美元。

业内人士分析称,O2O的本质是传统产业借助移动互联网,进行用户的数字化,继而进入数据化经营。商业以人为本,但要汇集有价值的用户,而不是“丐帮用户”。那些对价格敏感的用户,为便宜而来,必然为价格而去。目前大部分O2O项目,仍然以汇集 丝为主,二次商业价值极为有限。洗车、按摩、美甲等汇集大量的贪便宜型消费者,并无任何意义。

其三,O2O即物流的理念固化。许多O2O企业,说穿了就是“跑腿儿”,诸如送方便面上面、送菜刀上门,实在是令人感到乏味。首先在商业逻辑上便难以说通,一袋价值3元的方便面算上人力成本,反而变成了2.8元,即便人效发挥到无限大,也无法使得商品价格变低。更何况,国内人力成本日益增加,何谈未来?

从业者该如何在资本的寒冬中翩翩起舞

不久前,京东CEO刘强东在内部分享演讲中说道,他所知道的一家B轮估值2亿美元的二手车App其实交易只有两辆,还是自己员工买的。多位投资人曾谈起前几次的资本寒冬,纷纷表示,所谓寒冬,恰恰是那些真正适合市场的企业发展起来的良机。2000年的寒冬成就了阿里巴巴;2008年的寒冬成就了京东等一大批公司。某种角度讲,冬天像是自然界的一场筛选。任何的市场都不会出现永恒的夏天,即便是美国如此成熟的经济、金融体系之下,仍然存在寒冬。美国的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后,诞生了包括谷歌(Google)在内的一大批互联网企业,如今它们傲立于世界互联网之巅。对于那些真正拥有冷静头脑的企业,寒冬便是春天——因为盲目褪去,这让它们的存在显得更加耀眼。

众所周知,世界首富是微软的比尔盖茨,其霸占世界首富的位置已经近二十年了。但或许大家并不知道财产排名第二的人是谁。以前是股神巴菲特,但今年却变成了ZARA的老板。ZARA的老板今年的身价为700亿美元,他并不年轻,或许也不具备所谓的“互联网思维”,但是ZARA所带来的东西,却远远不是玄而又玄的“互联网思维”说起来那么轻松、惬意。

业内人士称,目前中国CEO们大多在做两件事,其一,提高收入;其二控制成本。当收入变得不再容易提升之时,便开始控制办公耗材等成本。很快他们便发现,耗材成本控制也慢慢到了极限,于是便开始控制员工的薪水。但控制耗材等办公用品成本所带来的巨大内耗令员工苦不堪言,此时又来控制薪水,无异于雪上加霜、饮鸩止渴。随之而来的离职潮、裁员潮便顺其自然了。

中国企业大多忽略了效率,此效率并非指所谓人效,而是包括信息传递效率、资金周转效率。大家可以理解,为什么同样的东西,在中国生产出来的成本比美国便宜,但是卖到超市的价格却比美国的贵?此时,有人或许会说店铺成本、税费等因素。首先,店铺成本并非只有中国贵,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店铺成本未必比得上香港、纽约、洛杉矶等城市。欧洲一些国家的税费比中国或许还要高上一些,况且中国的生产成本还低一些呢。有经济学家分析称,系由于我国的信息传递、资金周转效率非常低下。

以服装行业为例。ZARA的产品从设计、生产、服装运至店中的时间大概是12天,他们的库存水平每年周转12次。而中国的企业往往是一年周转1到2次。ZARA做到的数万SKU,中国只能做到十分之一,却仍然在亏钱。

除此之外,我国的物品流通环节繁杂、效率低下的状况非常严重。以IC芯片为例,此前从国外流到中国的芯片先到了总代理手中,而后又到了大区代理手中,随后又到了省级代理手中,层层叠加,价格已然攀升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之后还有一级代理商,多层贸易商。最夸张的时候,从生产商到消费者手中,产品已经流通超过15个环节!

京东CEO刘强东称,中国大量的企业利润被物流吞噬掉。京东自建物流的核心是降低供应链成本。“以国美和苏宁为例,他们的财务报表上显示综合运营费用率超过15%,而我们综合运营的成本大概只是相当于他们的一半。”刘强东说,京东自建物流的好处是,成本比苏宁国美要低很多。此外,国美、苏宁的平均账期是100多天,库存周转天数大概是六七十天;而京东的库存周转天数只有30多天。“如果世界上任何一家公司,特别是零售商,它的账期低于库存周转天数的话,这家公司必死无疑,哪怕它有巨额利润,也一定会死。”刘强东说,对这个行业来说,现金流有时比净利润还重要,一旦现金流为负,那是很可怕的。

刘强东此言并非自吹自擂。有经济学家指出,从天猫商户到消费者手中,平均物流成本为15元,阿里创办菜鸟物流之后,此成本降低至12元。而京东的物流成本为5元。天猫与京东均为中国主要购物平台,年交易额何止百亿!巨大的交易量、订单量之下,超过1倍的物流成本,孰优孰略几乎可以立判高下。

Winter is coming,凛冬将至。创业者每每在高谈阔论之时,大约都会如是说道:如果我们有了资金,抢占市场,我们便能如何如何。岂知,市场总在跑,它朝着一切有利于它的地方狂奔。如今,大家或许已经忘记了,当淘宝刚刚兴起之时,卖家每次发货都会给买家打一个电话,确认是否要货。当信任慢慢建立起来,才有了今天零售业在中国的昌盛。但阿里并没有靠着补贴支付宝来赢得市场,相反,支付宝给每一个零售商都补贴了信用。消费者如今愿意相信支付宝,并愿意相信零售平台、在线支付。

如此看来,投资人希望在此次“寒冬”中,找到下一个BAT企业,并非没有道理。而创业者似乎更该转变思维——投资并不该成为其生存下去的救命稻草,而应该成为其迅速登顶的助推器与后盾。

猜你喜欢
班车考拉技师
孤单的小考拉(上)
孤单的小考拉(下)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悍马的“接班车”
空中杂技师
自动班车
感觉“被同龄人抛弃”,不过是错过一班车的焦虑
渴不死的考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