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的两个故事

2015-05-13 03:00章诒和
视野 2015年14期
关键词:孟小冬现钞杜家

章诒和

我们对德行的认识,不能只看思想倾向,不看直观可感的形象。这里,我讲一个直观可感的形象。

杜月笙,都说他是上海大亨、流氓,我想讲关于他的两件事情。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章士钊辞去东北大学的教职南下去了上海,没有人聘他做教授。他留学英国时,学习非常出色,主修政治和法律,兼修逻辑,“逻辑”这两个字就是章士钊的翻译。他就在上海挂牌做律师,生意非常冷清,但是章先生才多欲也多,很会享受,常常入不敷出。这个时候杜月笙施以援手,聘他为私人律师,每个月给他开1000块钱。一时间律师事务所生意极红火,迅速扩张,他每月收入过万,手下的帮办有二十多个。大家对他投靠杜月笙有所非议,章士钊自己也说:“我现在就是吃流氓饭的。”这个细节里面的“义”,耐人寻味。

我还想讲杜月笙和孟小冬。1949年,杜月笙携全家从上海到了香港。他很清楚,香港不是久留之地,于是杜月笙决定全家移民法国。一天在客厅里,杜月笙对家人说,我们要去法国,法国气候好,宜于养病。当时算了算,一共要办27张护照,这个时候孟小冬在旁边说了一句:“我跟您去,您说我是您的使唤丫头呢,还是您的女朋友?”出言极轻,却有雷霆之势。别的人没听懂,杜老板听懂了:“办护照的事情暂停,赶快把我跟阿冬的婚事办了。”杜家人全傻了。他俩很快结了婚,于是孟小冬成为杜月笙的五姨太。

转年到了1951年,法国并没去成,为什么?杜月笙的病加重了。不是8月1日就是8月2日,杜月笙心里清楚自己快不行了,他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叫来大女儿杜美如,取出从香港汇丰银行拿回的一包东西,杜月笙打开,里面全是借条。跟他借钱最少的是5000美元——那是上个世纪40年代的5000美元;借得最多的是500根最重的那种金条,叫“大黄鱼”。借款人全是国民党军政要员。杜月笙一张一张地看,一张一张地撕掉。女儿非常不解,问为什么,他说:“我不愿意你们去要钱,不想让你们在我死后去打官司。”这就是杜月笙。

到了8月7日,杜月笙开始安排后事,叫他的秘书拟了三份遗嘱,其中一份是关于财产继承的,有现钞,有债券,有不动产。遗嘱立完以后,他让人取来一个包,里面是10万美元,然后按照杜家“先外后内”的原则当场分钱。分到孟小冬,给了一万。孟小冬脱口而出:“这点钱,怎么够花?”当时就有杜家人耳语:“要不是老头子慌忙给你办婚事,你还是个丫头,2000你都别想。”然后各自拿钱散了。这个时候杜月笙把一个徒弟叫进来,从枕头底下拿出一个口袋,里面有7000美元现钞,他点了4000元,跟那个徒弟说:“你给妈咪。”妈咪就是指孟小冬。他说:“最苦的是妈咪。”10天以后,杜月笙死了。那个时候他应该是64岁。

我觉得杜月笙的故事非常值得拍成电影。杜月笙是混蛋,杜月笙是流氓大亨,杜月笙不是人,但是在他的故事当中,有没有值得我们思考的东西?

猜你喜欢
孟小冬现钞杜家
新球场
孟小冬删戏
规范境内机构外币现钞收付管理
完善个人外币现钞管理
杜家毫会见陈晋一行
深刻认识现钞支出管理失控引致的严重后果
叔宠
孟小冬情归杜月笙
那年那月那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