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语文教学艺术在课堂中的具体运用

2015-05-13 17:47刘婷婷
课外语文·下 2015年4期
关键词:具体运用兴趣

刘婷婷

【摘要】在语文课堂上教学艺术运用得好,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而且还可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和审美价值的教育。通过这几年探究语文学科的特点,分析语文教学艺术的特征,结合语文教学的实践,笔者提出了几点思考,以供参考。

【关键词】语文教学艺术;具体运用;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不能没有艺术。语文教学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失去了教学艺术,学生上课的兴趣就会大减,对于知识的学习,学生也会处于一种被动而僵化的状态,从而体验不到思维的快乐、情感的陶冶、成功的激励。反之,在语文课堂上教学艺术运用得好,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 而且还可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和审美价值的教育。

通过这几年探究语文学科的特点,分析语文教学艺术的特征,结合语文教学的实践,笔者认为,在课堂中要使语文教学艺术得到良好的体现,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充分激发兴趣

皮亚杰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歌德也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多么的重要。而一个人的兴趣则是由需要产生的。作为中学生,在他们的心灵深处同样也有一种需要,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和研究者。而兴趣又依赖于获得某些方面的成功。在教学中,不论是读书还是写作文,是分析课文还是默写背诵等,凡是能激发学生的长处﹑优点都要经常加以肯定,让学生感到“成功感”,那么他们在学习语文中就会有兴趣;反之,兴趣就不会有多大。所以,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无论是成绩好的还是差的,只要有表扬的地方,就不要吝啬你对他的表扬。当然,兴趣也是离不开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的。比如要单元测试了,如果连课文中的基础知识都还没有掌握好,那肯定是考不好的,考不好就会失去兴趣,那样就会对语文这门学科不会有好感,就学不好语文。正如《课程标准》中所言:“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如果老师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就会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也就会学好这门学科。

二、真诚培养情感

学习激情被调动起来是搞好学习的良好开端,学好语文也不例外。当学生有了对语文学习的渴求且跃跃欲试的时候,老师就要把学生的这种兴趣长期地培养起来,即把对学习语文的兴趣长期地培养起来,把对语文的兴趣转化为对语文的情感培养起来,这样学好语文就不难了。

所谓培养情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不失时机地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和积极健康的思想感情。那么,怎样培养情感呢?笔者认为:一方面既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美好思想,激发学生的感情;另一方面,还要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踊跃发言。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一个个有丰富的精神生活、蕴涵着生命潜能的人。因此,只要我们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精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真心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真诚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同时还要尽可能地把教材以及教材表达的思想感情与学生的距离拉的更近,使学生产生共振共鸣。

三、学会巧用置疑

巧用置疑就是教者要想方设法去打破学生脑海心湖不应平静时的平静,“溅”起思维和创造思维的“浪花”,通过合理的置疑引导学生向未知领域积极探求。具体来说,主要就是在听、说、读、写、练中,尽量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激起学生的思绪,拓开学生的思路。要学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必须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下才能生效。无论是写景状物,还是记叙描写;无论是正面阐述观点还是驳斥别人的意见,没有一项运用言语的心智活动可以与“思”游离开来的。而“思”的技能技巧,也仅能在老师的置问下,通过听、说、读、写、练的过程中得到培养锻炼和提高。

那么“思”该如何“激”呢?当然也“有法而无定法”的。语文界前辈于漪善用匠心独运,用精心编织“导语”来激思,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入理,进入新的求知领域,是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过,我们也可以借用多媒体的辅助,制作网页、插入图片等措施,使学生在观中有其思。

四、时刻鼓励质疑

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古人还说:“不怀疑不能见真理”等等。由此可见,“疑”是一切心智活动的起点, 一切心智活动一旦有了疑,也就开始了“内驱力”的“发动”。

那么,究竟如何鼓励质疑呢?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给学生一个“自由质疑”的权利。一个问题常代表一小部分学生共同的疑惑,尤其是在学习一篇新课文时,解决一个就会满足一片。学生质疑,表明学生听课的思路不能顺利过渡。也许正是教师讲解设计中的疏漏所在,或是学生的能力有限造成的。这时,通过答疑可使讲解更加科学有效;由于课本正文前都有训练重点,学生的问题还常直接指向教学的重点难点,此时学生由被动接受而转为主动获取了,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极其活跃,学习的效率自会提高。对学生疑问的解答,可以由教师亲自做,也可以交给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以增加学生思考的几率,这也是一种锻炼和收获。实际上学生们讨论解决的问题甚多,需要教师讲解疑难的时候就会甚少。一般学生质疑中会出现两类问题:一是与本课教学目标无关,二是连教师也难以回答的,这类问题可以交代学生课下解决,课下增加了与学生交流的内容与时间,便于因材施教。

这种允许学生自由质疑、讨论解决问题的课堂气氛,会让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保持浓厚的兴趣,对所学会掌握得更加牢固而持久,自由质疑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是一条有效途径。但同时,也要允许自由质疑,还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基本方法,比如直觉﹑对比联系﹑归纳综合等。同时引导学生质疑时要表述清疑问产生的过程,以训练思维的准确性、深刻性,避免所提问题的浅易。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具体运用兴趣
浅谈导电高分子在电磁屏蔽材料中的运用
探析互动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模拟情景,重在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