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一线 提升一线
——河南送变电工程公司科技创新工作走笔

2015-05-15 16:02彭怀胜
河南电力 2015年7期
关键词:架线变电导线

_彭怀胜

6月20日,位于驻马店市汝南县境内的灵州—绍兴±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豫4标段架线施工现场,河南送变电工程公司员工使用最新研制的轻型300吨液压机进行导线压接。据了解,该工程采用截面积为1250平方毫米的导线,为保证大截面导线的压接工艺和质量,送变电公司专门研制了这种液压机。

这只是送变电公司以科技创新服务施工一线的一个缩影。多年来,该公司坚持自主创新,注重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研制了38吨级牵引机、2×100千牛张力机、自顶升式高铁跨越架、阀厅安装监控系统、电网抢险运输车等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广泛应用于哈郑直流、淮上交流等重点工程,为电网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源自一线 坚持问题导向

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作为一个以电网施工为主的企业,送变电公司的科技创新工作始终遵循着一个原则:从施工一线中来,再用到施工一线中去。确切地说,该公司绝大多数的科技创新成果都是来源于施工一线的具体问题,在解决施工难题的同时产生科技成果,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断提高和改进,进而广泛地推广应用。

今年36岁的李君章是送变电公司施工管理部的一名工程师,他拥有武汉大学工程硕士学位,30岁时就已被评为高级工程师。2001年参加工作以来,他致力于输电线路工程施工技术研究与创新,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论著14篇,拥有4项国家专利授权,曾获得国家电网公司优秀专家人才、河南省总工会技术标兵等重量级荣誉。

李君章的创新经历很具有代表性。2004年7月,在担任500千伏惠横线东江大跨越工程项目部质量工程师时,他发现,进行导线弧垂观测时,以往采用的档端法不仅需要观测人员上塔观测,而且精度难以保证,效率低下。

面对这一难题,他结合理论知识和多次实践,创造性地采用档外角度法,并编制了函数计算器的计算程序,技术人员只需一部经纬仪配合一个函数计算器,在地面上观测即可。后来,该公司技术人员广泛采用了这种观测方法。

这是李君章的第一次创新经历。“虽然很小,却让我找到了乐趣,最重要的是,奠定了我开展技术创新的基本理念,那就是创新一定是带着问题去研究,成果一定要简洁、实用、可靠。”他说。

2012年5月,哈郑黄河大跨越工程开工建设。面对多项施工技术难题,他积极承担了多项技术攻关任务,破解了国内首创的低承台高立柱插入钢管式基础施工难题,并针对国内首次使用大截面的黄河跨越导线,参与研制专用的大吨位地锚、卡线器、放线架等一批配套的工器具。正是这一项项科研攻关,不仅让“河南电力第一塔”在黄河大堤上拔地而起,也让黄河天堑变成了“疆电入豫”的通途。

服务一线 打造创新平台

近年来,依靠科技支撑实现企业持续发展是河南送变电公司领导班子的共识。该公司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依托金红专劳模创新工作室,以服务生产一线为目标,全力打造高效的创新平台,技术人员结合电网发展需求,研发能够解决工程实际难题的施工装备及工器具。

2008年,为解决恶劣道路环境对施工材料、机具运输带来的不利影响,送变电公司开展了履带式电网抢险运输车的研制。2009年5月,第一代电网运输抢险车研制成功,在500千伏呼辽直流工程试用。

“通过在呼辽线的应用,充分体现了该车在山区、丘陵、泥沼地带施工的优越性,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载物平台操作不便、履带行走底盘易损坏、行走慢等。对此,我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技术攻关,加以改进。”研发负责人侯东红说。

这是一个不断改进和提高的过程,2014年7月,第五代电网运输抢险车获得国家电网公司2014年度工人创新技术成果二等奖。

“在设备研发上,我们坚持精益求精,根据一次次的工程实践和市场反馈,不断升级和完善。目前我们研制生产的架线系列装备产品型号丰富、适应性强,获得了客户的一致好评。”侯东红自豪地说。

1000千伏淮上线成功跨越高铁

他们研发的螺旋锚钻进机获得了2014年度国家电网公司专利二等奖,研制的自顶升式高铁跨越架、特高压GIS安装智能化托架、大截面导线张力机等专用机械化设备,为淮上、哈郑特高压等重点工程施工立下了汗马功劳。

良好的科技创新大环境也带动了基层单位积极开展科技创新。该公司各基层单位纷纷成立了科技创新攻关小组,围绕施工生产中出现的难点,以QC小组活动为基础,开展“五小”创新活动,以量促质,在成功解决施工难题的同时,也取得了一系列科技创新的成果。

走进一线 注重成果转化

工程一线是检验科技成果的试金石。为解决施工一线具体难题而进行的科技创新,如果不能在其他工程中进行推广,实现创新成果转化应用,那么对于巨大的科研投入、艰苦的研发过程来说,这种创新的“性价比”显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送变电公司的科研团队在进行科技项目立项时,总会对在建工程和电网技术发展进行统筹考虑,严格确保科技项目的实用性和连续性,并在推广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和提高,成果转化经得起工程一线的检验。

2012年12月,哈郑直流工程豫2标段顺利完成跨越京广高铁架线施工。这是世界首次特高压直流工程跨越高铁架线施工,面对挑战,该公司自主研发了自顶升式高铁跨越架,成功克服了这一难题。此后,高铁跨越架成了该公司跨越高铁施工的“秘密武器”,先后两次在1000千伏淮上线成功跨越合蚌高铁、在500千伏洛阳西变配套线路工程成功跨越郑西高铁,为该公司创造了巨大的效益。

2013年3月,哈郑黄河大跨越标段开始架线。该工程导线采用900平方毫米特强钢芯铝合金,单根导线展放张力达8.6吨,普通张力机难以适应施工要求。针对这一情况,该公司设计制造了目前国内最大吨位的张力机——1850毫米轮径的2×100千牛张力机。依靠该设备,建设者只用了4天时间就完成了架线作业。

今年5月,灵邵特高压直流工程豫4标段开始架线,面对该工程1250平方毫米大截面导线带来的施工困难,该公司研发的2×100千牛张力机再显神威,在新型液压动力放线架、轻型300吨液压机等创新成果的高效配合下,目前,该标段施工进度位于全线前列。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是依靠科技创新,送变电公司大大提高了送电施工的机械化水平、变电安装的自动化水平和运行检修的现代化水平,有力地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猜你喜欢
架线变电导线
浅谈变电运行中继电保护问题
东华大学研发出可体内吸收型蚕丝导线
单导线防震锤复位装置方案设计
架线工地写真
变电运行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架线式电机车运输制动问题探析
变电设备差异化巡视优化
基于ZigBee技术的直流机车架线分段自动停送电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
浅析110kV输电线路架线工程施工存在的问题
对变电运行防误闭锁装置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