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机插条件下双季稻不同品种的产量和干物质生产力

2015-05-15 05:59李木英黄程宽谭雪明石庆华潘晓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晚稻早稻生产力

李木英,黄程宽,谭雪明,石庆华,潘晓华

(江西农业大学 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省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45)

农业部2006年发布的《全国水稻生产机械化十年发展规划》指出,水稻生产机械化是稳定水稻生产、增加稻农收入的重要措施,是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安全的技术保障。规划明确了我国10年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的目标与任务,至2015年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达到45%。自此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程度迅速提高,到2010年水稻生产机械化综合水平为58%,机械耕作达85%,机械种植达20%,机械收割达60%[1]。规划前5年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的历程表明,种植机械化是水稻生产机械化中最薄弱环节,双季稻区种植机械化发展尤其缓慢。水稻种植机械化推动乏力,有种粮经济效益问题[2]、有农机和农艺相互融合的不够等原因[3]、同时季节紧张是制约利用高产品种机械种植的重要原因。有报道[4]认为,水稻机插比手插秧延长其生育期4 d,我国长江流域双季稻区一直就存在晚稻安全齐穗问题,机插水稻秧龄短,大田生长时间相对较长,双季机插品种的选择不仅要考虑产量、米质和抗性,同时还需要考虑生育期[5]。由于季节紧张及现有品种生育期的限制,选择适合双季机插的品种及其合理搭配,是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本文探究了不同早、晚稻品种在机插条件下的生育期表现及其与产量和物质生产的关系,旨在为双季机插稻高产品种的选择、搭配提供参考依据。

二是加快完善流域水利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流域综合规划体系,海河流域综合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独流减河口综合整治规划治导线调整报告、拒马河流域综合规划通过水规总院审查,流域水中长期供求规划、滹沱河、蓟运河、滦河等工程规划取得阶段性成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于2012年在南昌县广福镇广福村进行。供试的早晚稻品种见表1。供试插秧机型号分别为东洋PF455S等行插秧机、富来威2z-455宽窄行插秧机。

表1 供试品种Tab.1 Rice varieties for research

1.2 机插规格

各处理栽插2个作业带共8行,行长25 m。等行栽秧机行距30 cm、株距11.7 cm,小区面积为60 m2;宽窄行机宽行30 cm、窄行23.8 cm、株距13 cm,小区面积为54 m2。各处理2次重复。折合28.49×104蔸/hm2。

1.3 田间管理

1.3.1 育秧 早稻3月24日播种,采用拱棚保温、塑料硬盘旱育秧,等行机插秧盘规格58 cm×28 cm×2.5 cm,播种量为常规稻100 g/盘,杂交稻为67 g/盘;宽窄行机插秧盘规格 58 cm×22 cm×2.5 cm,播种量为常规稻78 g/盘,杂交稻52 g/盘,4月19日移栽。晚稻于6月28日播种,稻田淤泥湿润育秧,采用塑料硬盘,等行机插秧盘播种量为67 g/盘;宽窄行机插秧盘播种量为52 g/盘,7月17日移栽。

不同插秧机型对晚稻各品种生育期的影响同样不明显。从表2可见,五优308、荣优255与五丰优T025、丰源优299、泰丰优淦3号相比,生育期仅差1 d,为115~116 d。以上品种比天优华占、天优998和汕优10号全生育期短5~8 d。表2表明,生育期115 d、116 d的品种和120 d、123 d的品种,播种至幼穗分化生育阶段分别为49 d、53 d;生育中期的长穗阶段,五优308和五丰优T025为25 d,其它品种为26 d,抽穗至成熟阶段40~44 d,除汕优10号灌浆成熟期明显延长几天,其它品种间差异较小。可见,晚稻生育期长短的差异也主要表现在穗分化前的营养生长阶段和抽穗后的灌浆成熟期。与早稻品种相比,晚稻品种的营养生长期短4~10 d、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的时间短3~4 d,灌浆结实期长15~22 d。

1.4 取样测定方法

党的十六大以来,广东水利成就非凡,民生水利品牌不断涌现。这期间,遍及全省的数千座病险水库经过除险加固,粤东西北地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基本解决,珠三角规划纲要四年大发展水利重点项目效益凸显,水库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改善,以水生态环境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综合治水工作成绩裴然,而规模宏大的全省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胜利收官,更是为广东水利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广东江河安澜、人水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深入的影响,成为这个时期打得出叫得响的水利品牌。

2 结果与分析

2.1 供试品种生育期

3.转移了批发给销售企业带来的巨额亏损,卸下了高成本包袱,使省市销售公司效益好转,将极大调动销售企业员工积极性,经营行为与效益目标一致,而不是在保后路和创效益间徘徊,从而更好地实现网络开发与增销上量。

2.2.1 早稻产量及产量构成 表3表明,在单位面积机插蔸数相同的情况下,宽窄行机插的平均产量比等行机插处理提高2.90%,同一品种,宽窄行机插处理的各产量构成因素高于等行机机插处理。供试各品种间的产量差异显著,新丰优22产量最高,陵两优268产量次高,株两优09和中嘉早17产量最低,中嘉早17和株两819生育期相同,但产量显著低于株两优819,主要是由于中嘉早17有效穗少,其它生育期相同的品种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稻谷产量高低与生育期长短相关显著(r=0.573 0。各品种的宽窄行机插产量高于等行机插产量,2种机插处理下各品种间的产量差异趋势表现一致。不同品种的产量构成特征各有特点,中嘉早17有效穗少,每穗粒数较多;株两优819和金优458穗、粒数接近,但金优458结实率较高;03优66有效穗多,但每穗粒数少,结实率偏低;株两优09和先农25每穗粒数偏少,结实率较高;新丰优22相对有效穗数较多、粒质量较大;陵两优268各产量构成因素相对均衡。表3还表明,按生育期日数计算稻谷日产量,产量的高低与品种的稻谷日产量有关,如生育期同是106 d,株两819稻谷日产量显著高于中嘉早17;生育期110 d的2个品种日稻谷产量最低;生育期112~113 d的品种中,新丰优22最高,其次是陵两优268、金优458。由此可见,产量与品种的生育期、品种的生产力、机插方式都有关联,综合多种因素,供试品种中,株两优819因其生育期较短而稻谷日产率较高,可为双季稻机插的的早稻重点推荐品种;同时宽窄行机插是值的推荐的早稻机插种植方式。

1.3.2 大田管理 大田肥料用量,氮肥纯氮180 kg/hm2,磷肥P2O580 kg/hm2,钾肥氧化钾180 kg/hm2;氮肥按 m(基肥)∶m(分蘖肥)∶m(穗肥)为5∶2∶3施用,磷肥全部用作基肥,钾肥按 m(基蘖肥)∶m(穗肥)为7∶3施用。大田氮肥用量为纯氮195 kg/hm2,磷肥为P2O580 kg/hm2,钾肥为氧化钾195 kg/hm2;氮肥按 m(基肥)∶m(分蘖肥)∶m(穗肥)为 4∶2∶4 施用;磷肥全部用作基肥;钾肥按 m(基蘖肥)∶m(穗肥)为7∶3施用。基肥以氮磷钾复合肥和钙镁磷肥为肥源,追肥以尿素和氯化钾为肥源。基肥于整田时施入大田,分蘖肥在移栽后10 d施用,穗肥于幼穗分化二期施用。薄水移栽,浅水分蘖,够苗晒田,寸水抽穗扬花,灌浆期干湿交替,收割前1周断水。

试验表明,不同插秧机型对各早稻品种生育期没有影响。由表2可见,供试早稻品种,生育期最短的中嘉早17和株两优819,与生育期最长的新丰优22相差7 d。其差异主要表现在生育前期的营养生长阶段,从播种至幼穗分化生育阶段51~59 d,中嘉早17和株两优819比其它品种短6~8 d;生育中期的长穗阶段,仅先农25为28 d,其它品种都是29 d;抽穗至成熟阶段24~26 d,各品种间相差1~2 d。由此可见,早稻品种生育进程差异主要表现在营养生长阶段,生育期较长的品种营养生长期较长,幼穗分化较晚;穗分化和发育期、籽粒灌浆期各品种差异小。

移栽后,每个处理定点80蔸,每5 d调查1次茎蘖数。分别于分蘖盛期、幼穗分化期(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期)、抽穗期、乳熟期、成熟期按平均茎蘖数法,每处理分别取样5蔸,洗净按茎、叶和穗分包,在105℃下杀青15 min,然后在80℃烘干至恒质量测定干物质积累。成熟期每个处理调查80蔸有效穗数,按平均有效穗,每重复取5蔸考种。各处理每重复连续实割100蔸,脱粒晒干计产。

2.2 机插条件下各品种产量及产量构成

陕西太白酒的名称取自于当地名山太白山,这种酒的口感也与这一名称十分相符,总体上清新淡雅,给人回味无穷之感。太白酒使用了洁白的瓷器来作为酒器,并使用芙蓉色作为酒瓶的主要颜色。通过这一包装的应用,消费者将能有效的从其外包装中感受到陕西太白酒中所包含的人文背景,以及这种酒“淡雅”的主要风格。结合这一实例来看,陶瓷在酒类包装设计中的应用能辅助设计人员将酒类产品自身的风韵表现出来,同时,在这一类包装的作用之下,消费者能迅速地通过对酒类产品外包装的观察了解到这种酒自身的特点,进而依照购买需求进行选择,最终达到提升酒类产品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表2 机插条件下双季稻不同品种生育期Tab.2 Growth period of double season rice varieties under the mechanical transplanting

表3 不同机插条件下各早稻品种产量及产量构成Tab.3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of different varieties in early season rice under the mechanical transplanting

2.2.2 晚稻产量及产量构成 晚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如表4所示,不同机插规格插秧机对晚稻产量的影响与早稻一致,宽窄行机插处理产量高于等行机插处理2.73%。从产量构成上可见,主要受有效穗和每穗粒数的影响,宽窄行机插处理有效穗比等行机插处理平均增加了2.52%,每穗粒数增加了2.95%。不同品种比较,天优华占稻谷产量最高,依次是天优998、丰源优299,3个品种同一机插处理中差异不显著;此后是泰丰优淦3号、五优308、荣优225、五丰优T025;汕优10号稻产量显著低于其它品种。分析表明,除汕优10号外,其余品种产量与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737 8***。表4表明,产量高的品种,有效穗和每穗粒数多,单位面积总粒数多,分析表明,产量与单位面积总粒数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644 5***,丰源优299虽然有效穗最少,但是每穗粒数和粒重显著高于其它品种,因此其产量与穗数最多的天优华占和天优998差异不显著。表4还表明,按生育期日数计算稻谷日产量,产量前五位的供试品种稻谷日产量都较高,品种间相差约1~2 kg/(hm2·d),五优308和荣优225生育期相同,五优308稻谷日产量相对高;生育期相同的五丰优T025、丰源优299、泰丰优淦3号,五丰优T025的稻谷日产量显著低于后者;生育期比天优华占、天优998长3 d的汕优10号,稻谷日产量却显著低于前者。综合供试品种的生育期和产量表现,丰源优299、泰丰优淦3号、五优308、荣优225、五丰优T025适合作为双季晚稻机插品种。

表4 不同机插条件下各晚稻品种产量及产量构成Tab.4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of different varieties in late season rice under the mechanical transplanting

表5 不同机插条件下不同早稻品种干物质生产力Tab.5 Dry matter productivity capacity of varieties of different early season rice under the mechanical transplanting

表6 早稻稻谷产量与各生育时期干物质日生产力的相关系数(r)Tab.6 The coefficient of correlation of grain yield and matter productivity capacity of each growth period in early season rice(r)

表7 不同机插条件下不同晚稻品种干物质生产力Tab.7 Dry matter productivity capacity of varieties of different late season rice under the Mechanical transplanting

2.3 不同机插条件下双季稻不同品种各生育时期的干物质生产力

2.3.1 早稻干物质生产力 分析表明,早稻干物质总产量高低与生育期长短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0.668 0**;稻谷产量与干物质产量高度相关,相关系数为0.953 0***。表5可见,除先农25外,早稻品种干物质日生产力,均为宽窄行机插秧处理高于等行机插处理,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早稻干物质日生产力逐渐增强。穗分化期以前,日干物质生产力最大的品种是株两优819,其次是新丰优22、陵两优268,中嘉早17最小,其它4个品种相差1 kg/(hm2·d)左右;穗分化至抽穗阶段,品种间干物质日生产力差异较大,2种机插秧处理不尽一致,等行机插处理,干物质日生产力最大品种先农25与最小品种中嘉早17相差47 kg/(hm2·d),宽窄行机插处理,新丰优22干物质日生产力最大,比中嘉早17高40 kg/(hm2·d),其次为先农25、两优268、株两优819、金优458,株两优09与03优66相差较小,中嘉早17最低;抽穗至成熟阶段,新丰优22日干物质生产力显著高于其它品种,其次是先农25和陵两优268,其它品种间相对差异较小,等行机插处理与宽窄行机插处理趋势基本一致。表6表明,早稻稻谷产量与各生育阶段的干物质生产能力极显著正相关,随着生育进程推进,相关性提高,可见早稻产量深受各生育时期的干物质生产能力的影响。杂交稻品种的干物质生产力优于常规稻品种。

2.3.2 晚稻干物质生产 分析表明,除汕优10号外,其余品种干物质产量与生育期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582 8**。稻谷产量与干物质产量高度相关,相关系数为0.975 8***。由表7可见,晚稻干物质生产特征与早稻有明显差别,晚稻干物质日生产高峰在穗分化至抽穗阶段,平均干物质日生产力,宽窄行机插秧处理高于等行机插处理。穗分化期以前干物质日生产力,仅丰源优299等行机插处理高于宽窄行机插秧处理,丰源优299、荣优225、泰丰优淦3号、天优华占、天化998较高,汕优10号、五优308、五丰优T025相对较低;穗分化至抽穗阶段干物质日生产力,五优308最大,其次有天优华占、泰丰优淦3号,汕优10号和荣优225最小,其它品种间差异较小;抽穗至成熟阶段干物质日生产力,汕优10号最弱,其次是荣优225,其它品种间差异小。表8表明,晚稻稻谷产量与各生育阶段的干物质生产能力极显著正相关,随着生育进程推进,相关性提高,与早稻一致,晚稻产量同样深受各生育时期的干物质生产能力的影响。

表8 晚稻稻谷产量与各生育时期干物质日生产力的相关系数(r)Tab.8 The coefficient of correlation of grain yield and matter productivity capacity of each growth period in late season rice(r)

3 讨论

现有研究[6-8]表明,水稻产量高低与生育期长短密切相关。在江西省全年>15℃的持续天数为188~224 d[9]的条件下,双季稻传统手工移栽方式,秧苗秧田生长期一般(30±5)d。当前水稻机插秧技术基于小苗移栽,从而决定了机插稻在秧田的生长期受到严格限制,双季机插稻品种生育期必须适应当地的光温生长条件。江西中部地区水稻安全生产期一般在3月20日至10月25日。本试验条件下,生育期110 d以内的早稻品种,收割适时;生育期112 d以上品种,收割时有些抢青。因此,为了不影响双季晚稻适时机插,早稻宜选生育期112 d以内的品种。本试验中,生育期116 d以内的晚稻品种,在安全期内成熟;生育期120 d左右的晚稻品种,其成熟期踩在安全期线上,生育期长于120 d的品种,能否安全抽穗灌浆,存在较大风险。因此,在双季稻机插品种布局上,宜105~106 d的早稻品种搭配120 d左右的晚稻品种,110 d左右的早稻品种搭配115 d左右的晚稻品种。

水稻产量与品种的干物质生产密切相关[10-12],本试验与前人的研究一致。机插稻品种的干物质产量与品种的生育期显著相关;同时,机插稻产量与各生育阶段的干物质生产能力极显著正相关。早稻生长期间,气温是前低后高,由于前期气温低,水稻秧苗生长缓慢,前人研究认为,机插水稻易发生僵苗[13],苗期长,有效分蘖期较短[14],因此促进早稻前期早生快发,是争取早稻高产的重要目标之一。前期的干物质生产力的高低,反应了品种的分蘖早生快发能力,也为后期高产打下物质基础。本试验中,生育期相同的品种,物质生产能力也表现了明显的品种差异,如生育期106 d的品种株两优819优于中嘉早17,112 d左右的品种陵两优268优于其它品种。要获得机插早稻高产,在选择适宜生育期品种的前提下,应考虑品种生育前期和全生育期干物质日生产力高。晚稻生长期的温度条件与早稻相反,前高后低,晚稻的等行机插处理和宽窄机插处理穗分化之前的干物质日生产力,分别高于早稻68.06%、70.46%,而抽穗后等行机插处理和宽窄机插处理干物质日生产力,分别低于早稻26.27%、25.86%,因此生育后期、全生育期干物质日生产力高是选择晚稻品种的重点,本试验中,五优308、丰源优299、泰丰优淦3号是宜作为机插晚稻的品种。

4 结论

长江中部流域双季机插稻适栽品种,就生育期而言,宜选择早稻112 d以下品种、晚稻120 d左右的品种,因地制地合理搭配。选择适宜生育期品种的前提下,品种的全生育期干物质日生产力高,生育前期干物质日生产力高的早稻品种、生育后期干物质日生产力高的晚稻品种,是有利于双季机插获取高产的品种选择。双季机插稻,宽窄行机插优于等行机插。

[1]张曲,肖丽萍,蔡金平,等.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J].中国农机化,2012,243(5):9-12.

[2]张文毅,袁钊和,吴崇友,等.水稻种植机械化进程分析研究:水稻种植机械化由快速向高速发展的进程[J].中国农机化,2011,233(1):19-22.

[3]李艳大,叶厚专,古新序,等.江西水稻种植机械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农机化,2012,243(5):13-16.

[4]胡潮水.水稻机插与其生育期关系研究[J].中国农机化,2012,240(2):66-68.

[5]朱德峰,陈惠哲,徐一成,等.我国双季稻生产机械化制约因子与发展对策[J].中国稻米,2013,19(4):1-4.

[6]郎有忠,窦永秀,王美娥,等.水稻生育期对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2,38(3):528-534.

[7]杨沈斌,申双和,赵小艳,等.气候变化对长江中下游稻区水稻产量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0,36(9):1519-1528.

[8]许 轲,孙 圳,霍中洋,等.播期、品种类型对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3,46(20):4222-4233.

[9]江西省计划委员会,江西省农业综合区划委员会.江西省农业综合区划[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7-47.

[10]吴合洲.超级杂交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特性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08.

[11]吕 军,王伯伦,孟维韧,等.不同穗型粳稻的光合作用与物质生产特性[J].中国农业科学2007,40(5):902-908.

[12]杨惠杰,李义珍.超高产水稻的干物质生产特性研究[J].中国水稻科学,2001,15(4):265-270.

[13]武丰.水稻机插秧僵苗死苗原因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5):71.

[14]戴国忠,瞿瑜萍.机插水稻与机直播水稻苗情动态比较分析[J].上海农业科技,2009(3)24-35.

猜你喜欢
晚稻早稻生产力
早稻迎丰收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增长2.7%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 比2020年增产72.3万吨
宋代早稻若干问题探讨
早熟莲藕-晚稻栽培技术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洞庭湖区莲藕套种晚稻高效栽培技术
展望2014:推动科技创新转化为第一生产力
安徽安福县:发放晚稻测土配方施肥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