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需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切入点

2015-05-16 13:03刘飞轮
关键词:基础价值观价值

刘飞轮

(1.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西安 710049;2.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延安 716000)

■教育学研究

学生需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切入点

刘飞轮1,2

(1.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西安 710049;2.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延安 716000)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基础》课教师面对刚刚从中学跨入大学门槛的学生的现实困惑和对未来的迷茫往往不能找准切入点,授课时没有讲清楚思想道德素质与学生追求幸福生活、实现人生价值之间的关系,没有讲清楚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对其自身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因此,讲授的内容很难有较强的说服力,教育的效果也就差强人意。《基础》课教学应该以学生的需要为切入点,以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为引领,以培养自我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为两翼,以提高思想道德与法律素质为支撑,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学生需要;大学生;基础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是大学为本专科新生开设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这门课程开设的目的是让刚刚进入大学殿堂的学子们适应大学新生活,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追逐梦想,弘扬中国精神,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其核心就是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全国高校众多“基础”课教师为实现本课的功能,提高教学教育效果,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与思考,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基础》课教师面对刚刚从中学跨入大学门槛的学生的现实困惑和对未来的迷茫往往不能找准切入点,授课时没有讲清楚思想道德素质与学生追求幸福生活、实现人生价值之间的关系,没有讲清楚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对其自身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因此,讲授的内容很难有较强的说服力,教育的效果也就差强人意。部分学生坦言《基础》课并没有使他们真心喜欢并感觉终身受益。笔者作为多年从事《基础》课授课的一线教师,通过与学生经常的沟通交流,发现导致该课程教学效果欠佳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学生认为该课程与他们的现实需要及未来发展的关系不大。这就要求我们思考,如何找准《基础》课的切入点,对课程内容进行融会贯通,增强其说服力,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意义,从而促使学生由认知产生情感、由情感铸造意志、由意志坚定信念、由信念指导行为。

马克思曾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1]《基础》课的根本就是大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紧抓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切入点,不断强化思想品德对其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对其不断满足自身需要追求幸福生活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意义。这个切入点就是学生的需要。《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激活学生的需要意识,让学生把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当做自己的内在需要,从而使不断追求高尚的思想品德成为大学生的内在动力。

具体来讲,《基础》课教学应该以学生的需要为中心,以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为引领,以培育自我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为两翼,以提高思想道德与法律素质为支撑,如下图:

一、《基础》课教学必须以激活学生的需要意识为中心

大一新生一般对自己所学专业缺乏了解,对未来比较迷茫,这就要求《基础》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明白,人的一生就是不断满足各种需要的过程、就是不断追求高层次需要并获得满足的过程。幸福生活的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都在于需要满足的程度和层次。美国行为科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一生有五种需要,即生理需要(对食物、水、空气和住房等的需要)、安全需要(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的需要)、社交需要(对友谊、爱情以及归属关系的需要)、尊重需要(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自我价值实现需要(自我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他认为这五种需要在人的一生当中同时存在,且呈阶梯状依次由低层次到高层次(如图)。各需要间存在着以下关系。第一,这五种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第二,一个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这五种需要不可能完全满足,愈到上层,满足的机率越小;第三,同一时期内,各种需要同时存在,但是,每一时期内总有一种需要占据支配地位;第四,一种需要相对满足后,就不再是主要激励因素。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它的局限性,比如,没有考虑到需要满足的社会现实条件及人们的社会实践;过分强调需要的层次性;没有考虑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对各种需要的调节及指导作用等等。但是,需要层次理论的科学性、现实性也非常明显。每一个人在一生当中都有多种需要,有生理本能的需要和社会需要;有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每一个时期总有某种需要占据支配地位;人们的行为受到主导需要的支配。凡此种种,都给我们《基础》课教学提供了启示。《基础》课教学应该充分激活学生的需要意识,让大学生思考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满足的问题;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人的一生就是不断满足需要的过程、就是不断追求更高层次需要满足的过程。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需要满足的程度和层次的问题;要让学生清晰地了解现在以及将来的需要,学会生存、领悟生活、珍惜生命,不断在满足需要中超越自我。教师要教育学生,物质需要是低层次的、精神需要是高层次的,在未来的生活道路上,同学们一定要追求高层次需要的满足并且把这种自我需要的满足与社会的发展、中国梦的实现相结合。惟其如此,一个人在一生中需要满足的层次越高、各种需要满足的程度越大,他就越幸福。而且,要讲清楚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本身就是高层次需要满足的必备条件。

因此,教师没有必要忌讳对大学生讲需要满足的问题。在讲授绪论和第一章内容时,把满足需要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结合在一起;把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与未来满足需要结合在一起。所谓理想,其动力源泉就是对现状不满足、对未来充满渴望。不满、渴望说的就是人的各种需要满足的层次和程度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从而希望能够在将来满足。教师应该深入学生实际,保持经常的沟通交流,充分了解学生内在的心理需求、面临的实际问题、困惑和对未来政治生活、职业生活、家庭生活等的认识、追求。在此基础上,给学生讲清楚对未来理想生活的追求其实质就是不断满足各种需要及对更高层次需要的满足。

二、《基础》课教学必须强调理想、信念、价值观的指引作用

《基础》课以大学生的需要为中心是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但是思想道德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个阶段,否则,大学生们都会成为不择手段的机会主义者和功利主义者。大学生现在以及将来需要的满足必须在科学的理想信念的指引下去实现。如图所示,理想、信念、价值观就是一个人的头颅。思想引领行为,只有在科学的理想信念的指引下,大学生才可能知道,在什么样的人生目的下去满足需要;以什么样的人生态度面对需要满足;以何种方式、方法去满足需要;满足需要与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间的关系;满足需要必须要符合历史和社会发展的趋势、规律等等问题。

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第一章至第三章时,将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价值的讲解与学生的需要紧密结合。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价值不是空洞的概念,它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现实需要息息相关。人生价值的实现就是不断地追求高层次需要的满足;爱国主义就是为了更好的满足人民的各种需要的精神支柱;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追求就是中华民族为了实现每一个人的需要获得满足的“理想合力”。实际上,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不就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能够不断的、最大限度的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吗?因此,我们要鼓励大学生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引下不断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并把未来需要的满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紧密结合,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基础》课就是引导同学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可以正确地认识并协调身与心的关系、自我与他人的关系、自我与社会的关系、自我与自然的关系;使同学们充分认识到自我需要的满足与正确协调上述关系的关系。

在理想、信念、价值观的讲解中,教师切忌假、大、空,要结合学生实际需要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有差别教育。《基础》课教学需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性质,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必须与学生的实际利益相结合。“‘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2]思想观念不能脱离人们的利益而存在。思想只有反映利益,才能为群众所接受。群众在实际生活中关心的不是思想有多么深刻、伟大、高尚,而在于它是否能满足群众对利益的需要。同样,大学生关心的也不是理想信念的远大、崇高,而在于远大、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否能满足他们将来对需要(利益)的满足。因此,在《基础》课讲授时,必须结合学生实际需要的满足。否则,《基础》课教学必将变得假、大、空,势必引发形式主义的泛滥,从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种教条而变得空洞和虚伪。

三、《基础》课教学必须强化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一致性

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3]由此可以看出,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是个体在一生中对自己的物质、精神需要满足的程度;人生的社会价值就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满足的程度。因此,《基础》课教学必须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结合在一起。如果仅仅停留在自我价值实现的层面,大学生必将成为自私自利的、精致的个人主义者。教师要清楚地告诉学生,个体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自我价值实现的同时也就实现了社会价值。如果学生缺乏对需要满足的正确认识、缺乏对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满足的正确认识,就会对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实现产生心理障碍。如图所示,《基础》课要强调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就像一个人的双臂,不能缺失。否则就是残缺的人生。同时,教师也应该告诉学生,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并不总是一致的。当自我需要的满足同社会和他人需要的满足发生矛盾时,应该具有牺牲精神,做到舍小家顾大家。同时,可结合案例教学,让学生明晓古今中外凡事业有成者,无不具有责任心和担当精神。这种责任心和担当精神就是在自我需要和社会需要发生冲突的情况下能够舍弃自我需要,能够顾全大局。

在这部分内容讲解时还要分清层次,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无私奉献、一心为公。这是先进分子应努力达到的道德目标。这些人能够始终把社会价值放在第一位;二是先公后私、先人后己。这是具有较高的社会主义道德觉悟的人们能够达到的道德要求。这些人能够在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发生冲突时,优先考虑社会价值;三是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这是对我国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大部分人属于这一类型,能够兼顾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切忌在授课时一味的进行“圣人”教育,让学生感觉到自己与这些“高、大、全”的优秀分子差距太大。应该让学生明白,在人生的道路上,可以不崇高伟大,但绝对不能卑鄙无耻,更不能为了满足需要而违法犯罪。教师应该教育学生,大学生不能以最低层次的道德要求要求自己,作为社会的栋梁、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大学生应该不断升华道德品质并作为一般社会群众的道德引领者。

四、《基础》课教学必须突出思想道德素质的支撑作用

如上所说,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地满足各种需要、不断地从低层次需要满足向高层次需要满足递进。需要满足的程度越大、层次越高,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就越大。同时,教师应该告诉学生一个最基本的道理,需要的满足必须依靠自己的思想道德法律素质和科学文化知识素质,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德才兼备。教师可通过案例教学让同学明白,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德是第一位的,才是第二位的。如图所示,这两种素质是一个人的两条腿,任何一条腿残缺就是一个不健全的人。不健全的人是不可能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的。思想道德与法律素质就是要起到一个人不断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并不断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支撑作用。《基础》课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与法律素质。因此,在讲授第四章至第七章时,教师要强化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及培育法治精神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对大学生满足各种需要的作用、对大学生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作用。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道德修养和法治精神是他们未来满足需要追求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和内在要求。只有学生把道德修养和法治精神当作自己的信念去追求的时候,只有道德修养和法治精神变成学生坚定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总之,思想道德教育是大学教育的核心,是大学教育的价值导向和准绳,脱离了思想道德教育的大学教育,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同样,脱离了大学生现实需要的思想道德教育,是空洞无物、流于形式。我们只有充分重视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和形式,才能取得卓有成效的教育效果,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培养优秀人才。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2.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03.

[3]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74.

[责任编辑 刘国荣]

Students Need:On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Course of“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s”

LIU Fei-lun1,2
(1.Xi'an Jiaotong Uinversity,Xi'an 710049,Shaanxi;2.Marx School,Yan'an University,Yanan 716000,Shaanxi)

In the actual teaching process,when facing with freshmen's reality confusion and confusion about the future,teachers of the course of“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s”often could not find out the breakthrough point,and the teaching does not clea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y of students and the pursuitof happiness life to realize value of life,does not clear the important role in their own development by improving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ies.Therefore,the teaching content is not convincing,and the education effect is unsatisfactory.“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the legal basis”teaching should take the students'needs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take the ideal,faith and socialistvalues education as the guide,take cultivating the self value and social values as the two important parts,take improving the ideological andmoral and legal quality as the support.Only in this way can we receive the expected teaching effect.

students need;college student;“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s”

G642

:A

:1004-9975(2015)05-0111-04

2015-08-20

刘飞轮(1974—),男,陕西子洲人,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基础价值观价值
“不等式”基础巩固
我的价值观
“整式”基础巩固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五抓五促”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