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特质对审计意见类型影响的实证研究

2015-05-20 16:02杨晓丹宋丹琦陶文静
会计之友 2015年10期

杨晓丹 宋丹琦 陶文静

【摘 要】 以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12年度公开信息为样本,选取100个观测值,运用R语言和多重对应分析,立足于公司特质层面,旨在考察对上市公司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独立董事占比高、上市时间在5至10年以及一股独大的公司更容易获得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而拥有总资产规模优势的企业并没有在获得标准无保留意见方面拥有任何优势。这表明独立董事有利于降低审计风险,审计师应重点关注上市时间长及规模较小的公司,为谨慎起见应该注意对一股独大的企业保证审计的独立性。

【关键词】 审计意见类型; 公司特质; 对应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0;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5)10-0130-04

一、研究背景和文献回顾

审计意见是审计师在实施完整套审计流程之后,对被审计对象所发表的客观意见。具体到财务报表审计方面,则是评价财务报表是否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以及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对象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能够降低信息不对称的负面影响,并且可以降低投资风险所导致的损失。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审计意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多方面的有价值的研究,并在某些方面达成了一定程度的共识。影响审计类型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来自被审计方的影响、监管方的影响、审计市场环境的影响、会计师事务所的影响,甚至注册会计师个人职业道德素养的影响。其中有关被审计单位特质层面的影响因素是研究的热点。本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论证了被审计对象各个方面特质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具体影响。

审计意见的影响因素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而有关公司特质层面对审计意见类型影响因素的探索又是研究成果相对丰富的领域。De Angelo(1981)指出,规模大的会计师事务所更为重视声誉,并且出具不实审计意见遭受的损失也会更大,因而会出具更为公允的审计意见。Chow & Rice(1982)研究发现,企业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后可能会导致其更换审计师。但更换审计师后,企业在接下来的一年似乎并不能获得经过改善的审计意见类型。Jaggi & Tsui(1999)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滞后很大程度上意味着该公司财务风险偏高,也更易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

近几年来,国内学者也开始依据我国上市公司及审计行业具体状况,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因素展开研究。钱春杰、周中胜(2007)以外部审计师的视角,考察会计—税收差异的信息含量是否为审计人员所用。结果表明,外部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会利用该信息,并且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与会计—税收差异的大小同方向变动。段春明(2009)在考虑了高管激励报酬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后,指出盈余管理程度与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概率仍然是正相关的。吴联生等(2010)则认为,企业环境不确定性越强,其风险水平越高,审计师出于自我保护的理由,在出具审计意见时更为审慎。

而对公司特质层面的审计意见影响因素的研究,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点大致相同。Krishnan(1994)发现企业规模也是影响审计意见类型的基本要素之一,企业规模越大,其在与审计师的谈判中越能拥有主导权,从而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小。Lennox(2000)则认为,影响审计意见类型的重要财务指标主要有公司业绩、现金流量以及财务杠杆。公司业绩与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负相关;一定期间的现金流量数额越大,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小;企业的财务杠杆越高,就越可能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

在国内研究方面,许多学者对企业财务特征指标是否影响审计意见类型进行了研究。原红旗和李海建(2003)利用2001年的沪市A股数据,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与审计意见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意见类型的主要因素是企业本身的财务特征,而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对审计意见的影响作用并不明显。陈关亭(2005)研究得出,应收账款净额占总资产的比重、以前年度审计意见、资产负债率和事务所是否发生变更等因素对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有重大影响,现金比率高的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意见的概率高。李补喜、王平心(2006)研究发现,影响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意见的因素包括审计费用率、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以及净资产收益率是否位于微利区间,没有发现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和复杂性、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及位于“保配”区间的净资产收益率等因素与审计意见的相关性。吕先锫、王伟(2007)实证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流动资产周转率和上市公司由大所审计是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意见的决定因素。王怀明(2009)研究发现,企业资产负债率对获取清洁审计意见有负面影响。程腊梅(2011)对此进行分析,认为负债类指标过高更易被审计师判定具有较大持续经营能力的不确定性。

除了研究财务特征指标与审计意见类型的关系,还有学者对公司治理结构与审计意见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于鹏(2007)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以第一大股是否为国家股进行分类,二者被出具审计意见的类型在比例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一股独大的公司被出具非标意见的比例显著低于非一股独大公司;多股东大公司被出具非标意见的比例显著高于非多股东大公司。段春明(2010)认为,独立董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公司治理的作用,独立董事占比较高的公司更易获得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林妍(2011)实证研究发现,十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公司获得不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低,而较高的内部董事比例更加容易获得不标准的审计意见。

在研究公司特质对审计意见类型影响方面,不同学者选取不同的财务特征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研究结论,正是这些差异化的研究结论激发了学者更进一步关注公司特质和审计意见类型的关系。同时,也有学者就公司治理中上市年限、独立董事占比、股权集中度等非财务指标对审计意见或审计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到了相对一致的研究结论。但是,目前鲜有研究能够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以研究其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而单单从财务指标或是非财务指标入手都显得不够全面,不能够完整反映影响审计意见类型的因素。因此,基于以上不足之处,本文以2012年沪、深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R语言和多重对应分析,结合财务特征指标与非财务特征指标,研究公司特质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以期丰富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笔者从锐思金融研究数据库中获取了所有A股上市公司的2012年财报数据。在这2 406家上市公司中,剔除ST或*ST的企业后,共有50家公司的财务报告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的审计意见。作为参照,笔者从余下的 2 356家获得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公司中随机选择了50家,得到一个包含100个观测样本的数据集。

(二)变量的选择

公司特质与审计师的最终鉴证意见之间的关联度极高,因为这些特质从根源上决定了一个公司的内控是否完善,管理是否有力,监督是否到位。公司特质层面能够影响审计意见类型的因素很多,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公司治理因素,另一类是财务因素。

综合考虑能够影响注册会计师评判结果的各项公司特质,参考原红旗、李海建(2003),李补喜、王平心(2006),于钰、袁建华(2014)等学者的研究,本文选取了五个指标变量作为审计意见影响因素:(1)上市时间,上市时间长的公司向公众披露信息和接受独立审计的历史更长;(2)独立董事占比,该指标是指独立董事人数占董事总人数的百分比;(3)股权集中度,股权集中度以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来计算;(4)资产总规模;(5)权益净利率。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数据预处理

使用R语言对数据进行处理,以期发现这些指标与审计意见之间的多元统计关系。先将指标进行分类。对股权集中度、独立董事占比、ROE、资产总计这四个指标进行二元化处理,即将大于或者等于各自均值的值标记为“高”,否则标记为“低”。上市年限则被分为三类:上市时间短于5年的值被标记为“短”,上市时间在5年以上(含)10年以下(不含)的值被标记为“中”,10年以上(含)的值被标记为“长”。

最终分类结果如表1所示。

(二)样本公司特质的对应分析

本文应用FactoMineR所提供的MCA函数对该数据集进行多重对应分析,并绘制出如图1所示的对应图。

从图1中可以发现,独立董事占比高、上市时间在5至10年以及一股独大的公司更容易获得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而那些独立董事占比低、上市时间10年以上、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不高、公司总资产规模较小的企业则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概率更高。尽管总资产规模较小的企业更易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但是,那些拥有总资产规模优势的企业却并没有在获得标准无保留意见方面拥有任何优势。而权益净利率和上市期限5年以内这两个指标没有表现出明显偏向于某种审计意见类型。

(三)研究结果的分析

根据审计风险模型,审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其实是受审计师评估的审计风险的影响,而影响审计风险的因素很多,以下将主要从独立董事占比、上市年限、一股独大这三个实证研究显示出会显著影响审计意见类型的方面进行分析。

分析独立董事占比对审计风险的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从财务信息质量本身来看,于钰、袁建华(2014)指出,独立董事出于声誉及避免法律诉讼的考虑会竭力代表股东利益,相比内部董事可以起到更大的监控作用,加强审计规范,减少管理层对公司资源的侵占。因此,独立董事比例提高,公司管理层舞弊的可能性就会减少,能优化提高审计程序。从信号传递理论的角度来说,对于外部审计师而言,企业的独立董事占比越高,越能够传递出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的信号,相对于独立董事占比低的企业而言,治理结构的完善更有利于降低审计师面临的审计风险,因而审计师发表非标无保留意见的可能性就会因此降低。

在上市时间对审计风险的影响方面,也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进行分析。从企业内部控制的角度来说,国内研究普遍认为上市年限与内部控制质量是负向相关的。王跃堂(2000)从企业经营状况考虑,认为我国上市公司上市年限越长,包袱越重,改制工作难度越大,这使得其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较差,相应的公司治理机制和管理机制不健全。林斌、饶静(2009)认为,由于早期内控监管法规不健全,早期上市的公司很多没有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随着证券市场监管的逐步加强和制度环境的改善,后期成立的公司在公司治理及管理制度建立方面具有后发优势。另外,《中国上市公司2011年内部控制白皮书》也发现,上市年限越短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越好。内部控制作为影响财务信息质量、降低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外部审计师衡量审计风险、决定审计意见的一个重要参照。而运用企业的生命周期理论,企业上市时间过短(低于5年),说明企业仍处于成长期,各企业之间差异较大,企业各方面财务指标都不稳定,变化幅度较大,企业可能面临快速增长或者不适应市场两种相反的情况,不能一概而论审计风险的大小,导致企业获取的审计意见的类型不存在明显的偏向。上市年限过长(大于10年)的企业可能处于衰退期,企业将面临成长性指标的下滑,甚至可能被迫采取战略收缩,这时更有动机通过盈余管理稳定投资者信心,财务风险与审计风险也会因此加大,审计师对此采取谨慎态度,更容易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上市年限在5—10年的企业由于拥有相对良好的内部控制,同时企业发展处于成熟期,各年间财务指标相对平缓,审计风险较小,获取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也更大。

在一股独大与审计意见类型的正相关关系上,有两个完全相反的理论为之提供了基础。若采纳“掠夺假说”,一股独大的企业更容易获得标准审计意见反映的是审计师在审计风险与审计收益之间的妥协。对于审计师而言,其聘任、薪酬受制于管理当局,而由于当下企业普遍的经营者与所有者合一,经常“聘任方”同时也是“被审方”,从根本上影响了审计的独立性。根据“掠夺假说”,绝对大股东将会以有效率和无效率的方式从其他与其利益不一致的小股东处掠夺财富。而对于处在仍然缺乏有效监督市场中的审计师而言,与之共谋成为了一种相对理性的选择,因为共谋被查处的概率很小,而获得的收益却是确定的。相反,根据“监督假说”,绝对的大股东具有监督和控制管理者机会主义行为的激励以保护其投资的倾向,能够减少管理者机会主义幅度,导致股东和管理者之间更少的代理冲突。由于监督的加强,外部审计的审计风险便会随之减小,使企业更容易获得标准审计意见。

结合众多学者的前期研究可以发现,现金流量与审计意见类型存在相关关系,而众所周知在反映企业的营运状况方面,权益净利率的真实性远不如现金流量,因而权益净利率在与审计意见类型的关系上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偏向是情有可原的。企业规模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也有许多学者得出了一致的意见,规模小的企业由于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较大,更容易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从审计收费来看,也可能是规模小的企业对事务所来说不构成独立性的威胁,因而审计师更加敢于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

四、结论与建议

图1的研究结果表明,独立董事占比高、上市时间在5至10年以及一股独大的公司更容易获得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而拥有总资产规模优势的企业并没有在获得标准无保留意见方面拥有任何优势。这一研究结果与一些学者的观点和研究结论是相符的。段春明(2010)研究表明,独立董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公司治理的作用,独立董事占比较高的公司更易获得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Shleifer,Vishny(1986)认为,当存在多个大股东时,由于各股东对投资项目的风险、回报以及自身利益的考量不同,很难达成一致意见,从而使得一些盈利投资项目被否决,最终引致投资不足。另一方面,大股东在监督管理层的问题上存在相互依赖的心理,容易导致监督缺位。“一股独大”则不会出现上述问题,因而对公司经营效率有正面影响。

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独立董事与一股独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财务报告的质量,也更利于企业获得标准审计意见,这为完善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提供了一定的建议;在增加独立董事占比的同时,保证一个绝对的大股东能够防止由股权分散带来的财务报告质量的降低;而从上市年限来看,年限中等即处于成熟期的公司由于各方面都趋于平缓,财务报告质量能够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而对于上市年限较长的公司,审计师应该更加关注可能存在的财务报告质量的降低;在审计规模较小的公司时应更加谨慎,因为小公司各方面条件的不完备与经营风险较大将会加大其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 De Angelo. Auditor size and audit quality[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81,3: 183-199.

[2] Chee W. Chow, Steven J. Rice. Qualified Opinions and Auditor Switching[J]. The Accounting Review, 1982, 57: 326-335.

[3] Bikki Jaggi, Judy Tsui. Determinants of audit report lag: further evidence from Hong Kong[J]. Accounting and Business Research, 1999, 30(1): 17-28.

[4] 钱春杰,周中胜.会计—税收差异,审计收费和“不清洁”审计意见[J].审计研究,2007(1):59-67.

[5] 段春明.高管激励报酬、审计师变更与审计意见收买[J].会计之友,2010(8):88-91.

[6] 申慧慧,吴联生,肖泽忠.环境不确定性与审计意见:基于股权结构的考察[J].会计研究,2010(12):57-64.

[7] Krishnan J. Auditor Switching and Conservatism[J].The Accounting Review,1994,69:200-215.

[8] Lennox C. Do Companies Successfully Engage in Opinion-shopping?Evidence from the UK[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0,29:321-337.

[9] 原红旗,李海建. 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规模与审计质量[J].审计研究,2003(1):32-37.

[10] 陈关亭.上市公司财务敏感区间与项目的审计意见[J].会计研究,2005(7):32-38.

[11] 李补喜,王平心.上市公司年报审计意见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67-71.

[12] 吕先锫,王伟.注册会计师非标准审计意见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行业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07(1):51-58.

[13] 王怀明,项敏.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基于深市A股上市公司的研究[J].会计之友,2009(2):86-89.

[14] 王跃堂.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动机——基于沪深股市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0(12):31-40.

[15] 于鹏.股权结构与财务重述:来自上市公司的证据[J].经济研究,2007(9):134-144.

[16] 林妍.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审计意见的影响及实证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1(4):192-193.

[17] 于钰,袁建华.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与审计质量的实证分析——以山东省济南市上市公司为例[J].财政监督,2014(8):59-62.

[18] 程腊梅.非标准审计意见特征分析[J].会计之友,2011(25):95-97.

[19] 林斌,饶静.上市公司为什么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基于信号传递理论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9(2):45-52.

[20] Shleifer A., Vishny R.Large shareholders and Corporate Control[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6,94:461-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