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长城

2015-05-21 01:39田美明
含笑花 2015年3期
关键词:八达岭烽火台北京城

田美明

来北京三天了,一直是阴冷的天气,一层灰蒙蒙的云雾笼罩在城市的上方,感到十分压抑,连喘气都要被憋回去了。从云南来的人都会想念家乡的秋高气爽,蓝天白云,高山原野,空气的含氧量能让人陶醉。

清晨,一阵刺耳的汽车喇叭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我一骨碌爬了起来,准备去参加今天的行程。今天是大家第一次离开亲人在北京过中秋节,但不是去吃月饼和品味美酒佳肴,而是去游览八达岭长城。时间已是六点半,便急急忙忙冲进洗手间,一阵洗漱过后,又对着镜子整理了一下衣服,总算准备就绪了。这时来到窗前,当我一把拉开窗帘的时候,猛然间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湛蓝的天空静静地呈现在对面的楼顶上,蓝得如此纯净,没有一点云彩,犹如一位温文尔雅的女孩突然来到面前,让你手足无措,欣喜万分。“好蓝的天呀!”我情不自禁地叫出声来。生活在北京的人也不一定经常遇到这样的好天气,真是老天赐予的恩惠,让这些初来乍到的人们拥有一个好心情。

把照相机和矿泉水塞进背包里,戴上鸭舌帽,我们便出发了。先是乘坐55路公交车到达得胜门,又转乘877路前往八达岭。大家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一边谈笑风生一边观赏着风景。今天的北京城在阳光的照射下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周围林立着高楼大厦,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在每一条街道上,到处都可以看到繁华大都市的景象。

透过车窗,一排排行道树往身后飞驰而去,这时思绪回到了童年的记忆里。小时候学过《首都北京》,唱过《我爱北京天安门》,用铅笔描绘过北京城,北京成为了童年的向往,现在的北京应该就是童年里想象的那种情景了。汽车在公路上疾驰,一个移动的黑点吸引了我的眼睛,在左边的车窗外,远处的天空飞行着一架直升飞机,在同一个方向与我们并驾齐驱。我想它肯定不会去游览长城,而是正享受在蓝天下翱翔天际的快感,顺便鸟瞰北京城,或许再搞一下航拍,把美丽的北京城留在自己的影像之中。我也举起手,“咔嚓”一声,先把它留在了自己的相机里。

我们行驶了近一个小时,已能依稀地看到远处的山峦,在山腰盘旋而上的灰白色城墙就是长城了。与十年前看到的不一样,现在长城内外的山巅都长出了树林,不再是深灰色的大石头了,而长城映衬在绿色的大地上,雄伟的气势也温和了许多。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长城的脚下,那里集聚着成千上万的人,有全国各地的,也有一些老外,大家都在等待着买票登上长城。不论是大人或小孩,人们都洋溢着笑脸,在为自己赶上这样晴朗的天气而高兴。忽然,不远处传来一个清脆的声音,“老姐,你也来了呀!今天天气真好,我老伴都来了。就我们俩。”原来是两个相互熟悉的老太太在讲话,旁边还站着一个老头,一听就知道他们是地道的北京人。三个老人虽然已满头银发,脸上全是皱纹,但却精神抖擞,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笑容就像蓝天一样豁达和爽朗。

买了票,我们开始登上了长城。城墙的地板是用灰黑色泥土夯出来的砖块铺成的,两边的围栏有一人那么高,每隔一两米就有一个瞭望口。城墙顺着山脊而上,每到一个小山头就建一个烽火台,整个设计包含了古人在战争中抵御敌人进攻的智慧。在长城上攀登,就像踏上了历史的脊梁,仿佛千军万马在长城脚下厮杀的场景就出现在眼前,为了国泰民安和边疆稳定,多少豪杰志士倒在了铁蹄下,而传递前线紧急军情的信号,就是在烽火台上燃起滚滚升腾的狼烟,一个接着一个,顺着长城一直延伸到皇帝的眼前。然而历史的车轮从不停止,多少沧桑巨变演绎着长城的故事。

所有的人都拥上了长城,让狭长的城墙拥挤不堪。来到每个烽火台前都要经过一道狭窄的小门,只容一两人同时通过,需要排队慢慢的等待。这时回过头来看,八达岭群山绵延几十里,在蓝天的照映下显得更加广袤和巍峨,长城就像一条正在游动的巨龙在远方若隐若现,一条向北,一条往西,形成一个反“八”字。一阵清风吹到脸上,几乎凉到了骨子里。八达岭山高坡陡,东面是一片宽阔的地段,有助于风力直扑而上,虽然是艳阳高照,风却是冷的,连暴晒的钢管扶手都是凉的。

我们一行人个个士气高涨,忘记了劳累,走走停停,相互拍照,爬了一段又一段,一直来到“好汉坡”。这段城墙坡面较陡,游人长期在上面攀爬,把地面踩得又滑又亮,一不小心还会往后退呢。我们兴奋地往上爬,想一睹伟人毛泽东在这里留下的印记。1935年,毛泽东的一首《清平乐·六盘山》,寄予了“长缨在手”定当“缚住苍龙”的革命豪情,而一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诗句,表达了诗人不登临长城关口绝不是英雄豪杰的博大情怀。然而那块碑记已被封存,我们只好带着遗憾离开了。

城墙上人头攒动,熙熙攘攘,我们决定从左边的城墙下山。这段路程大约有两公里才到达下面的出口,坡度在六十度左右,很多游人都不愿走这里。这时我们亲身体验到了长城地势的险峻,大家只能拉着两边的扶手,身体向后倾斜,用半蹲的姿势往下慢慢地挪动,有梯子的地方更有垂直向下的感觉,乍一看还让人头昏目眩,最后足足花了四十分钟才完成了这段旅程。

已是中午十二点,我们踏上了返回的征程。此时,我看到一条高速公路从长城脚下横穿而过,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车上载满了旅客的笑声。恰遇一列火车从对面的山谷呼啸而过,鸣着长笛驶向了另一座城市。看啊!如今长城已不能阻挡跨越的脚步,它让不同国度的人们从这里出发,走向了和平世界的舞台。endprint

猜你喜欢
八达岭烽火台北京城
北京知名品牌“八达岭”牌皮鞋的发展历史回顾
首山烽火台,迟暮的美人云鬓散落
打造大运河文化带的“八达岭”
北京城建停滞的利润
蜈蚣井的传说
淋巴结:身体健康的“烽火台”
北京城雕劣作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