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中寓圆是骨气,荷塘物语品高洁——紫砂壶“方樽”创作谈

2015-05-24 03:00程曙
江苏陶瓷 2015年6期
关键词:古雅陶刻荷塘

程曙

(宜兴 214221)

宜兴紫砂陶器以紫砂茗壶最为出名,因其得天独厚的材质优势,加之巧夺天工的技艺和文化渗透,历来便深受世人喜爱,成为品茗泡茶之佳器。对于一把紫砂茗壶而言,实用性是其首要的特征,而造型、人文等又无疑成为锦上添花的部分,在经历了漫长岁月的发展后,历久弥新的紫砂茗壶已经具有了更为完整系统的艺术造诣,并在历代制壶艺人的创新创造中,愈发具有丰富多样的艺术生命力。

紫砂茗壶的创作早已由最初的粗陶制作转变为如今的精工细作,作为一种手工艺品,紫砂茗壶的制作实际上更是一次艺术塑造。因此,紫砂壶的实用性、艺术性、文化性等都应深思熟虑、严谨构思。紫砂壶“方樽”(见图1)在整体创作上便注重这几点,结合造型与陶刻装饰图案,表现出古雅、唯美、高洁的艺术审美效果。

图1 方樽壶

1 古雅造型,方中寓圆是骨气

造型是紫砂茗壶审美情趣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也是其空间构成最直观的载体,造型设计对于一把壶整体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紫砂茗壶的造型体系中,大致有方器、圆器、花器、筋纹器等之分,多种器型相辅相成、变化多样,其中方器造型主要由长短不同的直线组成,如四方、六方、八方及各种比例的长方形等,其形态方中藏圆,线面挺括平正,轮廓线条分明,给予人们干净利落、明快挺秀之感。

“方樽壶”顾名思义是一把以方为特征的紫砂茗壶,其主体造型遵循四方壶的风格,线面棱廓清晰,于简练中突出端庄古雅之风范。紫砂壶“方樽”在传统四方壶的基础上,又做了更进一步的改进,即以线条特征突出方圆兼容的面貌。壶体线形简练而流畅,从壶顶中空桥钮开始,到壶底四足,上下贯通,点、线、面的四方形组合浑然一体,增强了整把壶的稳重感。壶肩较宽,颈矮,盖平,均为四方形,而壶身面平中微鼓,圆融有力,真正做到方器的方中寓圆。与此同时,三弯长嘴的出水口亦呈四方形,四方圆圈把前呼后应,既保持了整体视觉平衡,更突出其实用功能。

紫砂方器造型最难的便是线条运用,所以把握好线条的承转力度以及线条和作品的关系则尤为重要。“方樽壶”造型架构的表现力建立在对线条的运用上,直线、曲线相互承转自如,表现出匀挺端庄而富于变化的风格,在方正得体间尤显视觉张力感。同时,此壶流、把、钮等要素也以方中带圆的特征呈现,流露出一种赏心悦目的和谐之美。细腻的紫泥胎质流露着沉稳内敛的气质,420ml的容量满足了一般人喝茶品茗的需求,使之美观大方而不失实用性能。

“方樽壶”的造型将方中寓圆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其古雅而不做作,简洁明了,而方中寓圆又与中国文人所追求的中庸本质不谋而合,因而作品更具有了人文质地,给人以思索和共鸣。

2 唯美陶刻,荷塘物语品高洁

“方樽壶”的壶身一侧刻有一幅荷塘图,盛开的荷花娇艳欲滴,挺立的莲蓬生动有力,舒卷的荷叶仿佛在风中起伏,将荷塘物语、荷花形象刻画得自然雅致,整个画面流露出一抹浓郁的自然气息。陶刻装饰是通过钢刀在胎体表面进行创作刻画的,讲究以刀代笔,也更讲究顿挫自如,没有刀刻所产生的滞留感、生涩感,因此成功的陶刻装饰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此处“方樽壶”的陶刻装饰便着重于弱化刀的感觉,注重意境效果,使整体犹如一幅水墨画,清清浅浅、淡雅入心。

荷花是盛夏里的一道风景,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物,中国的荷花栽培史源远流长,而荷花也因出污泥而不染之品格恒为世人称颂,历来为古往今来诗人墨客歌咏绘画的题材之一,如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等,流芳百世,经久不衰。在紫砂茗壶的世界里,荷花更是炙手可热的题材,“方樽壶”将其作为刻画形象融入壶体,表达了对荷花的赞美之情,将其与方中寓圆的中庸之道结合、与茶文化清雅的个性结合,更流露出不凡的精神魅力和人格品质,提升了整把壶的文化底蕴。

3 结语

樽,是古代人温酒或盛酒的器皿,此壶以“方樽”二字命名,即方形的贮茶器皿,言简意赅地表达了紫砂壶的实用功能和形象风格。此壶注重深入的创作构思,不浮躁亦不铺陈,整体造型古雅而不失新意,装饰生动而不失唯美,更融入了文人中庸、高洁等精神品质,延伸了紫砂壶的文化质地,使之具备了丰富的艺术效果。

猜你喜欢
古雅陶刻荷塘
小荷塘
陶刻“汉韵对瓶”的创作及评析
热闹的荷塘
荷塘
“仿古壶”的陶刻艺术和文化内涵
陶刻“奇峰叠翠四方瓶”的创作感悟
简析陶刻作品《枫桥花瓶》的刀法特色
古雅意韵华安玉
荷塘三记
古雅之物 清冷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