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口腔修复材料摩擦性能的比较及影响因素

2015-05-27 10:32魏蔚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直属机关门诊部口腔科北京100841
中外医疗 2015年21期
关键词:口腔修复影响因素

魏蔚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直属机关门诊部口腔科,北京100841

不同口腔修复材料摩擦性能的比较及影响因素

魏蔚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直属机关门诊部口腔科,北京100841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修复材料的摩擦性能,分析影响其摩擦性能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2月—2014年9月间该院口腔科收治行口腔修复的患者120例,按照使用口腔修复材料的差异分为金属组、合成树脂组和陶瓷组,对比分析了3组的修复成功率及失败情况。结果3组的牙齿修复成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失败情况分布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而言,牙齿碎裂、畸形均是导致牙齿修复失败的主要原因。结论3种口腔修复材料用于口腔修复各有优劣,其修复效果相当,对于修复材料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各类材料的性能、特点合理选择。

[关键词]口腔修复;修复材料;摩擦性能;影响因素

随着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的变化,牙周疾病发生率不断攀升,其中以牙齿磨损最为显著,占到牙周疾病的70%以上[1]。对于牙齿磨损的治疗,多采用口腔修复进行,这就要求修复材料不仅可有效减少对牙齿的损伤,同时须有效恢复咀嚼功能[2]。目前,临床常用的修复材料有金属材料、陶瓷材料、树脂材料等,不同材料的摩擦性能对于口腔修复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如何选择修复材料成为临床的焦点[3]。该研究2012年2月—2014年9月间通过对比分析不同修复材料用于口腔修复的治疗效果,从而分析不同修复材料的摩擦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口腔科收治行牙齿修复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①出现大面积牙体缺损;②行X线检查未出现牙周、牙根增宽和松动等临床症状;③均未出现口腔修复的禁忌症;④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参与该研究。纳入研究的120例患者(共137颗牙齿)中,根据使用口腔修复材料的差异分为3组,分别为金属组、合成树脂组和陶瓷组。金属组40例(45颗),男24例,女16例,年龄19~75岁,平均年龄(46.7±6.4)岁;合成树脂组36例(42颗),男23例,女13例,年龄17~72岁,平均年龄(46.3±7.3)岁;陶瓷组44例(50颗),男25例,女19例,年龄17~68岁,平均年龄(46.0±5.5)岁。

1.2口腔修复

所有患者自入院后立即行常规检查,包括牙齿磨损情况、牙龈是否出血肿痛、牙髓活力实验等等,确定是否可行口腔修复;进行修复时,医护人员应认真询问患者的病史并检查牙齿对口腔颌面系统的状况,以建立完善的口颌组织形态模型;模型制作结束后,金属组采用钴铬合金金属材料,合成树脂组采用合成树脂,陶瓷组采用经上釉和抛光处理的釉质瓷,进行修复或矫治;修复后经患者口腔内试合,并根据患者的切身感受加工改造、调整以达到满意修复效果。

1.3评价指标

所有患者在行口腔修复后跟踪随访1年。分别于修复后6个月、1年时,考察3组患者牙齿修复是否成功,同时,记录修复后1年时导致修复失败的具体情况。其中,对于口腔修复手术是否成功的判断,参照以下标准进行:①修复后仍出现牙齿松动或脱落;②修复牙齿畸形、碎裂或牙根纵裂;③牙齿修复后发生牙龈出血或牙周炎。若随访过程出现上述中任意一条者,即视为口腔修复失败。

1.4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

2 结果

2.13组牙齿修复成功率比较

金属组及陶瓷组修复后6个月及1年后的修复成功率较合成树脂组有所升高,但组间比较发现,3组的牙齿修复成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牙齿修复成功率比较[n(%)]

2.23组修复后1年失败情况比较

3组间均为出现牙根纵裂而致失败者;金属组患者出现牙齿碎裂、畸形各1例,合成树脂组患者出现牙齿碎裂、松动、畸形各2例,而陶瓷组出现牙齿碎裂1例、畸形2例、其他因素1例。3组间失败情况分布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618,P>0.05)。但对于不同修复材料而言,牙齿碎裂、畸形均是导致牙齿修复失败的主要原因。见表2。

表2 3组修复后1年失败情况比较[n(%)]

3 讨论

口腔修复多用于牙齿磨损、龋坏及缺失的治疗中,然而修复体多易发生磨料磨损、腐蚀磨损、黏着磨损以及疲劳磨损等而导致修复失败,加剧牙体损伤,影响口腔修复的治疗效果,其中,以磨料磨损最为显著。因此,如何选取合适的修复材料以减少各类磨损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常用的口腔修复材料主要包括金属类、树脂类及陶瓷类材料,各有利弊。杜路庄[4]等研究报道,修复6个月后,金属组、树脂组及陶瓷组的成功率分别为94.4%、94.4%、91.7%,而修复12个月后,树脂组的成功率最高为91.7%,金属组和陶瓷组为88.9%,提示采用树脂进行口腔修复可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该研究通过对比分析3种修复材料的临床效果发现,3种材料用于口腔修复的修复成功率均在90%以上,金属组及陶瓷组修复后6个月及1年后的修复成功率较合成树脂组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上述报道有所差异,这可能与入组样本、患者饮食习惯、修复工艺等因素有关。

对于口腔修复材料摩擦性能的影响因素而言,动力、环境及材料因素是口腔修复材料耐磨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动力因素主要包括咬合力、咀嚼运动、咬合力作用面积[5]。咬合力是评价耐磨损性能最为重要的因素,其越大磨损越严重,而其范围的变化越大易导致疲劳磨损。咀嚼的速度和方向会带来垂直正压力和侧向剪切力从而影响材料的磨损。此外,咬合力的作用面积与材料磨损成反比,同一作用力作用于较大面积时材料所受应力越小。环境因素多指口腔的温度和pH变化,如温度的长时间变化引起疲劳磨损,导致修复体碎裂或脱落,而pH变化会改变材料表面的组织结构,导致其机械性能降低或出现腐蚀磨损[6]。材料因素主要包括材料表面硬度和粗糙度,材料表面硬度反映材料表面局部抵抗压缩变形和断裂的能力,这一指标主要针对金属材料的耐磨损性能而言,而与树脂类、陶瓷类材料的关系不大;材料表面粗糙度是另一个重要的摩擦性能指标,如陶瓷类材料经上釉、喷砂、打磨等工艺处理后使其表面更为光滑,可增强其挠曲强度,有效抵抗磨损[7]。

在各类因素的不同影响下,不同修复材料也表现出不同的特性。金属材料虽具有良好的摩擦性能,多用于后牙修复,但其耐腐蚀性能较差,食物、药物等的摄入引起的酸碱变化对其有不同程度的腐蚀作用,此外,食物颗粒的磨损也无法避免[8]。陶瓷材料硬度良好,但摩擦性能较金属类稍差,且待其抛光表面磨损消失后,修复体磨损的程度会加重,从而导致牙龈出血等并发症[9]。复合树脂是近年来新兴的口腔修复材料,虽然临床研究报道其效果良好,但限于技术条件、颗粒形状、聚化转化率等,其应用尚有一定的局限性[10]。该研究通过对失败情况的研究发现,3组间失败情况分布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牙齿碎裂、畸形是导致牙齿修复失败的主要原因,且3组间均未出现牙根纵裂者。

综上所述,3种口腔修复材料用于口腔修复各有优劣,其修复效果相当,在修复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牙齿碎裂、畸形的出现。同时,对于修复材料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各类材料的性能、特点合理选择。但限于样本数量少,医师技能差异等原因,尚需大样本量研究进一步证实。

[参考文献]

[1]黄冬梅,张倩,郭建徕,等.口腔修复治疗前患者口腔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3):34-39.

[2]施存山,刘建,刘延峰,等.口腔修复中不同材料摩擦性能的比较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z4):168.

[3]王艳芳.3种不同口腔修复材料抗摩擦性能的比较[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5):1159-1160.

[4]杜路庄.口腔修复中不同修复材料的抗摩擦性能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6):48,50.

[5]苏侃.口腔修复中不同材料摩擦性能的比较[J].吉林医学,2012,33(30):6529.

[6]于华,张晓东,王亦菁,等.口腔金属材料安全性、相容性以及功能性的评价[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47):8907-8914.

[7]桂芳.口腔修复不同材料的摩擦性能比较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 (5):69-70.

[8]胡欣,魏强,李长义,等.新型口腔修复用钛锆铌锡合金的摩擦性能[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12):2159-2163.

[9]龚蕾,肖虹.不同口腔修复材料摩擦性能的比较及影响因素[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29):5423-5426.

[10]马福军,王占红.复合树脂充填材料修复牙体缺损的应用价值及临床评价[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16):2957-2960.

Comparis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riction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Oral Repair Material

WEI Wei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Clinic for Organs Directly under the PLA Navy, Beijing, 10084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friction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repair material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Methods 120 patients who received oral repair in the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of our hospital during February 2012 and September 2014 were divided in the metal groups, synthetic resin group and ceramic group according to the type of repair materials. The success rate and failing cause of the three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uccess rate and conditions of failing cause and corresponding failing number of the two groups (P>0.05). In general, fragmentation and deformity were the main causes for the failure. Conclusion For oral repair, each of the three oral repair materials has its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erefore repair materials should be chosen reasonably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patients and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s.

[Key words]Oral repair; Repair materials; The friction performance; Factors

[中图分类号]R7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5)07(c)-0036-03

[作者简介]魏蔚(1968.12-),女,北京人,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口腔临床一线工作,主攻口腔修复医学20多年。

收稿日期:(2015-04-20)

猜你喜欢
口腔修复影响因素
牙周整复术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研究
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临床应用研究
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