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临床治疗应用

2015-05-27 10:32邹存伟东港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辽宁东港118300
中外医疗 2015年21期
关键词:脑出血

邹存伟东港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辽宁东港118300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临床治疗应用

邹存伟
东港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辽宁东港118300

[摘要]目的探究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临床治疗应用。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脑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保守的内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基本痊愈的有35例,进步的5例,无效的有10例,治疗有效率为80%;对照组基本痊愈的有20例,进步的有10例,无效的有20例,治疗有效率为60%,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效果优于传统保守内科治疗,可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关键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保守内科治疗;脑出血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即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方面密切相关[1]。脑出血的患者往往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早期死亡率很高,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2]。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比较油腻,脑血管硬化出血的发病率逐年提高,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的关注,因此本人在征得院领导同意后开展了此研究课题,旨在探究治疗颅内血肿的有效方法。随着科学的发展以及医疗水平的进步,近年来显微手术在临床上普遍使用,该研究主要探究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临床治疗应用。随机选取在该院进行治疗的脑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保守的内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脑出血患者100例进行研究,这100例患者均经过家属及其本人以及院领导同意后签字批准研究,患者均为首次发病,经过严格筛选后均排除由恶性病变,血管畸形、脑动脉瘤等,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以及心功能不全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观察组患者男30例,女20例,年龄42~75岁,平均(60.3±5.3)岁。对照组患者男23例,女27例,年龄41~76岁,平均(60.1±5.6)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资料上经过统计学分析比较后得出,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选取在该院进行治疗的脑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进行治疗,患者在使用利多卡因进行局麻后,利用CT扫描确定血肿中心,选择相应长度的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进行穿刺,再使用电钻动将粉碎针送至血肿中心,松开电钻,拔出针芯,用注射器从侧管抽吸,可见到血液流出,当抽吸量达到颅内血肿量的30%时,停止抽吸,插入针形血肿粉碎器,用冲洗液冲洗血肿,冲洗液经侧管排至颅外。当排出液变为澄清液后,注入血肿液化剂夹管保留3h后开放引流,复查CT当血肿基本清除达80%以上时可拔除穿刺管。对照组则采用保守的内科治疗,采用脱水降颅压、止血、镇静、控制血压、激素、神经营养、预防应激性溃疡等常规综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

1.3评价指标

①基本痊愈:患者恢复正常的日常生活,病残程度为0级;

②进步:患者恢复部分生活能力,可独立生活,病残程度为1~3级;

③无效:部分功能缺损,生活不能自理,病残程度为4~8级。

1.4统计方法

采用IBM SPSS.19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如下表所示观察组患者基本痊愈的有35例,对照组仅有20例(χ2=4.218,P=0.027),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进步的有5例,对照组为10例(χ2=3.265,P=0.034),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无效的有10例,对照组为20例(χ2=3.954,P=0.031),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率=(基本痊愈+进步)/50。

表1 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恢复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近年来脑出血的患病率不断提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脑出血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运动障碍以偏瘫较为多见;言语障碍主要表现为失语和言语含糊不清[3];约一半的患者发生呕吐,可能与脑出血时颅内压增高、眩晕发作、脑膜受到血液刺激有关。有些患者会出现意识障碍,表现为嗜睡或昏迷,程度与脑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和速度有关[4]。在脑较深部位的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大多会出现意识障碍。瞳孔不等大常发生于颅内压增高的患者;还可以有偏盲和眼球活动障碍,如脑出血患者在急性期常常两眼凝视大脑的出血侧。头痛是脑出血的首发症状,常常位于出血一侧的头部;有颅内压力增高时,疼痛可以发展到整个头部[5]。头晕常与头痛伴发,特别是在小脑和脑干出血时。脑出血的危害较大,主要是因为脑出血会形成脑血肿,血肿若不及时清除就会压迫脑组织形成脑疝,甚至造成死亡[6]。而近年来迅速发展的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可以有效的清除颅内血肿,迅速地降低颅内压,避免血肿压迫周围的脑组织,能够最大限度的保留神经的功能不受损伤,避免功能缺损和脑疝的发生。

该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基本痊愈的有35例,对照组仅有20例(χ2=4.218,P=0.027),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相关文章[7]曾报导过小骨窗开颅手术清除颅内血肿的疗效分析,该篇文章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小骨窗开颅手术清除颅内血肿的患者有50例,但基本痊愈的仅有15例,从结果对比上,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来清除血肿的优势,我们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为显微外科手术的操作更加精确,创伤小,愈后快,并且愈后效果好,而开颅手术创伤大,愈后效果也并不理想,并且在肉眼直视下操作会有一些无法避免的误差,不如显微手术计算精准,因此会造成结果产生较大的差异。观察组患者进步的有5例,对照组为10例(χ2=3.265,P=0.034),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无效的有10例,对照组为20例(χ2=3.954,P=0.031),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0%(χ2=3.275,P= 0.032),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我们分析其原因认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安全快捷,不易损伤血管和脑组织从而引起再出血,清除血肿彻底容易,且不易造成颅内感染,术后并发症较少[8],因此观察组的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通过以上的分析讨论我们可以得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效果优于传统保守内科治疗,可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日后也将成为临床上治疗颅内血肿的首选方法,被人们普遍接受。

[参考文献]

[1]Zheng JS,Yang F,Xu QS,et al.Treatment of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through keyhole transsylvian approach [J].Craniofac Surg,2012,21(1):1210-1212.

[2]Gebel J M, Broderick J P.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J].Neurol Clin, 2000,19(2):419-438.

[3]Guzik T J, Mussa S, Gastald I D, et al. Mechanisms of increased vascular superoxide produc- tion in human diabetes mellitus role of NAD(P) Hoxidase and 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J].Circulation, 2002,105 (14):1656-1662.

[4]张清忠.颅内血肿微创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3,20(1):4.

[5]黄进兴,叶敏,张文波,等.微创穿刺与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2,23(2):13-15.

[6]李满强,朱春雷,黄秀云.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3,7(2):111-112.

[7]黄春明,张宏祥,朱亚平.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的对比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9):134-135.

[8]龙鸿川,吴云,陈隆益.小骨窗经侧裂显微手术治疗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血肿36例疗效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9(1):166-168.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for Intracranial Hematoma

ZOU Cun-wei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Donggang City Central Hospital, Donggang, Liaoning Province, 1183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for intracranial hematoma. Methods 100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between July 2013 and July 2014 were randomized into two groups with 50 in each group. Microinvasive surgery and conservative treatment were performed in the two groups respectively. The recovery of the two groups was observed. 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35 patients were cured, 5 were improved and 10 were invalid, and the effective rate was 80%; while in the control group, 20 cured, 10 improved and 20 invalid, and the effective rate was 60%, therefore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P<0.05) .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for the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hematoma is superior to that of conventional conservative medical therapy, therefore it can be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Intracranial hematoma;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Conservative medical treatment; Cerebral hemorrhage

[中图分类号]R6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5)07(c)-0063-02

[作者简介]邹存伟(1978-),男,辽宁东港人,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工作。

收稿日期:(2015-04-26)

猜你喜欢
脑出血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老年人摔倒 警惕迟发性脑出血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研究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探讨急诊抢救护理方法对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意义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院前急救的预后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