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伤控制骨科治疗严重多发伤的临床分析

2015-05-27 10:32潘添赋四川省德阳市德阳第五医院外3科四川德阳618000
中外医疗 2015年21期
关键词:多发伤骨折

潘添赋四川省德阳市德阳第五医院外3科,四川德阳 618000

损伤控制骨科治疗严重多发伤的临床分析

潘添赋
四川省德阳市德阳第五医院外3科,四川德阳618000

[摘要]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治疗严重多发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102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观察每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和治疗有效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PT值为(13.05±2.54)s,PH值为(7.05±1.54),T值为(34.01±0.24)c,APTT值为(34.51±0.57)s,除T值外,与该组术前和对照组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为36例,占比70.5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控制治疗方式针对严重多发伤患者有较好的治愈率,临床中已经逐渐推广使用此种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控制。

[关键词]损伤控制;多发伤;骨折

多发伤主要是患者机体在外部力作用下同时呈现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组织或器官创伤的一种创伤形式。随着我国交通工具保有量的激增,由交通意外所导致的多发伤患者数量呈现出显著上升态势,不仅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同时给临床治疗工作带来了较大压力。当前国内外医学界关于多发伤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已经形成一致共识,即多发伤后1 h乃是其黄金救治时间,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1]。尽管当前国内外专家学者针对多发伤尚未形成统一的认定标准,因而在临床抢救方面仍然缺乏较为系统的临床指导体系。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损伤控制理念逐步兴起并被广泛应用在国外临床工作中,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控制效果。其核心理念在于以患者为中心,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来降低纤维蛋白分解产物,从而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反应能力,使得多发伤患者远离凝血功能障碍的影响,为后续治疗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了进一步探究其在骨科中的应用价值,以为其推广使用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整群选取2013年4月—2014年2月间该院收治的102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损伤控制骨科治疗严重多发伤的临床疗效展开深入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2013年4月—2014年2月间该院收治的102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进行统计,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该情况下对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组患者51例,男性20例,女性31例,年龄25~52岁,平均年龄(30.25±5.12)岁,致伤原因:跌落损伤14例,斗殴伤6例,交通事故损伤15例,压塌伤16例。对照组患者51例,男性22例,女性29例,年龄26~59岁,平均年龄(31.25±4.16)岁,致伤原因:跌落损伤13例,斗殴伤7例,交通事故损伤16例,压塌伤15例。所有患者损伤部位为腹部损伤、颅部损伤、胸部损伤和四肢损伤。

表1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临床各项指标对比情况(±s)

表1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临床各项指标对比情况(±s)

注aP研究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P对照组术前术后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P研究组术前术后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n=51)研究组(n=51)组别10.15±1.25 11.15±1.25 (12.51±1.24)b(13.05±2.54)a/c7.85±2.25 7.45±1.54 (7.25±0.02)b(7.05±1.54)a/c34.52±2.62 34.51±1.68 (34.03±0.21)b(34.01±0.24)a/c27.51±4.51 29.54±0.24 (29.85±1.24)b(34.51±0.57)a/cPT(S)术前平均 术后平均PH术前平均 术后平均T(C)术前平均 术后平均APTT(S)术前平均 术后平均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治疗方式,研究组患者在传统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做损伤控制治疗法,具体治疗方法如下第一,先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为患者做止血处理和液体复苏处理,全面检查患者伤情。这一步骤主要工作是将伤情危重患者进行稳定,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流动力的稳定。第二,针对骨折患者做骨折固定术处理,如果有昏迷患者,需要待患者复苏之后,再进行手术,如果有流血过多患者,先为患者进行输血。这一步骤主要工作是在稳定伤情后做进一步处理。第三,待患者生命体征进入到稳定阶段之后,观察患者的手术情况,为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预防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然后对患者进行临床检查。整体控制方式需要以改善患者病情为宗旨,可以为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保证患者凝血功能正常。

1.3疗效判定

在患者入院后第1天开始,每天为患者检查两次,术前第1天、手术当天和术后第1、2、3天进行PH检查,每天测量4次体温,做APTT和PT检测,每天检测两次。记录每次检查结果。

根据《临床医药实践》制定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患者生命体征术后恢复正常,止血成功并且骨伤、内脏损伤、脑颅损伤等伤情恢复正常;②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生命体征基本恢复正常,止血基本成功并且临床检查各项指标均改善良好。③无效:患者症状无减轻或加重,止血失败,包括死亡病例。总有效=(①+②)/(①+②+③)×100%。

1.4统计方法

该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临床各项指标数值

两组患者术前临床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除t值外,与该组术前和对照组术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2.2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研究组总有效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n(%)]

3 讨论

在该研究中,两组患者术前临床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PT值为(13.05±2.54)s,PH值为(7.05± 1.54),T值为(34.01±0.24)c,APTT值为(34.51±0.57)s,除T值外,与该组术前和对照组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由于患者在入院后便开始实施损伤控制,为患者进行阶段性损伤控制治疗,首先保证了患者的生命体征,随后进行手术、机械通气或抗感染治疗,这样针对患者而言效果极佳。在该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0.58%,相比对照组的49.01%,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其他研究结果基本相似。其中,研究组中有3例死亡,死亡率为5.88%,其中1例死于脑疝,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齐勇2]等人的研究中提到,对严重多发伤骨折患者的治疗,实施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方法都是直接影响患者康复的因素,所以通过该实施的损伤控制,为患者带来了良好的康复效果。

通过以上研究得出,损伤控制治疗方式针对严重多发伤的治疗效果明显,治疗有效率可达到70.58%,虽然这个数据例临床治疗有效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但相比传统的治疗方式,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在损伤控制治疗方法上还应该更进一步进行科学规划和科学治疗,以便提高临床治愈率,得到患者的认可。

[参考文献]

[1]解仿,熊龙.对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采用骨科损伤控制的临床作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4,13(34):70-72.

[2]齐勇,孙鸿涛,周晓忠,等.运用损伤控制骨科理论救治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42例[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4,6(10):596-597.

[3]生钦钢.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治疗中损伤控制骨科技术的应用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0):20-21.

[4]罗育.应用伤害控制骨科学原则诊治骨科严重多发创伤100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5):134-135.

[5]刘慧,李忠海,张春丽,等.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在严重骨盆骨折救治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4,12(24):133-135.

[6]薛红团.损伤控制骨科技术治疗四肢多发性严重骨折临床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2(9):2061-2062.

[7]李侠,潘玉涛,陈涤,等.损伤控制骨科理论在严重肢体骨折合并腹部创伤中的应用[J].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14,10(5):374-377.

[8]顾健.骨科危重多发伤的控制性处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3(10):97-98.

[9]马吾浪·乌布利艾拉,张涛,景海涛,等.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构成分析和预后影响因素探讨[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3(6):462-464.

Clinical Analysis of Damage Control Orthopaedics for Treatment of Severe Multiple Trauma

PAN Tian-fu
Third Department of Surgery, Fifth People’s Hospital of Deyang City, Deyang, Sichuan Province, 618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damage control orthopedic for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multiple trauma. Methods 102 patients with severe multiple trauma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 The clinical indicators and total efficienc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PT value, PH value, T value, APTT value of the study group after treatment was(13.05±2.54)s,(7.05±1.54),(34.01±0.24)c,(34.51±0.57)s, respectively, and except T value,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hree values above and those of the study before treatment, as well as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P<0.05); the total efficiency of the study was 70.58%(36 cases), and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severe multiple trauma, damage control orthopedic has high cure rate, therefore it should be popularized.

[Key words]Damage control; Multiple trauma; Fracture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5)07(c)-0080-02

[作者简介]潘添赋(1976-),男,安徽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骨外科。

收稿日期:(2015-04-27)

猜你喜欢
多发伤骨折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急诊多发伤患者危险因素及急救措施研究
在骨折的日子里
蜡样芽孢杆菌对入住ICU多发伤患者腹泻影响的临床观察
急救程序化护理应用于多发伤患者的效果分析
同时伴有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成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急诊外科多发伤救治中的临床应用
一例犬骨盆骨骨折病的诊治
距后三角骨误诊为距骨后突骨折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