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积极社会行为提高策略

2015-05-28 07:08刘楠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农村幼儿现状策略

刘楠

摘 要:农村幼儿积极社会行为培养中,幼儿园存在忽视幼儿认知发展规律,生硬教学现象,社会教育缺乏。从改善幼儿园物理环境、课程设置、教材配置三个方面提出提高策略。

关键词:农村幼儿;社会行为;现状;策略

据中华人名共和国2013年8月份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学前教育年龄段在园人数总计36857624人。[1]农村或城乡结合地学前儿童在园人数达到24349548人,城市在园人数仅12508076人。[2]农村学前儿童接近总数2/3。可见中国学前教育获得长足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不容忽视。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学前教育发展任务中提出“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这一政策给予了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强大的动力和支持。当农村学前教育受到重视和发展的同时我们发现,农村幼儿父母只是单纯照顾到幼儿吃穿,对幼儿社会行为发展的看法存在偏差,忽视幼儿社会性发展,幼儿园社会教育不足。

一、社会行为的定义及幼儿社会行为培养的意义

《心理学大辞典》中将社会行为定义为是对社会刺激产生的危险的或是内隐的反应,其表现形式包括表情、姿态、言语、语气、活动等。[5]庞丽娟将社会行为定义为是指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对人、事、物的一系列态度和行为反应。社会行为据其性质可分为两大类: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积极性为主要是指对他人和集体有利的、建设性的行为,如帮助、分享、谦让、关心、安慰和合作等;消极行为是指对他人或集体具有侵犯性、破坏性的行为,如推打、抢夺、骂人、招惹、嘲讽、威胁等。学前教育处于启蒙教育阶段,良好社会行为的养成,不仅有助于幼儿全面发展,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情商基础.由于经济条件落后,信息闭塞,农村幼儿不具备城市幼儿那样发展社会行为的良好外部条件(视野开阔、旅游机会、良好的交往环境)。同时社会行为优势具有隐性特点,不易被察觉,农村家长将学习成绩看成评价儿童智力高低的标准,幼儿的社会交往行为培养自然被抛之脑后,有些山区地区家长甚至批评幼儿园“一个学期花几十块钱买不到几个字”[3]农村家长价值取向的偏差、观念保守导致了幼儿社会行为发展不良。据相关实验结果表明贫困山区幼儿与城市幼儿一样,只要教师积极创造条件,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主动与同伴、与成人交往,其社会交往行为同样会得到良好的发展。但是由于城乡经济、文化背景不同,居住环境与教育观念不同,培养贫困山区幼儿社会化行为的教育工作仍有一定障碍。[4]这一实验结果给我们继续研究农村幼儿社会行为提供了现实意义和研究动力。

二、提高农村幼儿良好社会行为的策略

农村幼儿积极社会行为的培养,根本在经济发展,政府关注与投入,农村学前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幼儿园作为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场所,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改善措施。

1.改善幼儿园物理环境

人在空间中活动,人的行为要受到空间的制约与规范,人在不同空间环境中有着不同的行为表现,“空间环境”对人的行为方式有着极大的影响。幼儿好动,稳定性差,有赖于环境,为其提供行动支撑。同时可以通过空间环境变化调整幼儿行为,研究发现,当空间过小,容易导致幼儿发生攻击行为的发生。[5]还有尽量让幼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空间进行活动或是为幼儿创造更多产生吸引力的活动,这样有利于避免幼儿消极社会行为(推打、抢夺、招惹)的出现,反对只允许幼儿在规定的空间时间内活动的现象。

2.改进幼儿教材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材的功能也从传统的单纯传递科学文化知识向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发展转变,但农村民办园所为主,不规范现象广泛存在,尤其是在偏远的经济不发达地区,加之家长、教师意识淡薄,社会性教育教材未尽其应有作用。广西师范大学刘英的硕士论文中指出农村幼儿园教材使用具有弱教育性,弱教育性是指相对落后的教育条件下对教材使用过程产生的消极影响的条件状态。[6]这表明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影响教材的教育效果。

3.拓展幼儿园课程

幼儿社会性学习具有潜在性,农村幼儿园受工具主义思想观念影响,很少有单独的社会性课程,社会性教育生硬的出现在冲突、对抗等消极社会行为发生后,幼儿园开设针对教师和幼儿双方的相关社会行为课程(社会性教育浓厚的角色扮演、移情训练、情境讨论),同时提高教师的社会认识,使幼儿的社会性学习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中。另外的引进混龄游戏,细心观察不难发现异龄之间的认知冲突,异龄之间引起的示范和模仿,远比教师设计来的自然贴切,同时也有研究表明,混龄游戏能帮助幼儿克服自我中心意识,学会正确的与人交往的态度和技能,获得关心、分享、合作等社会行为。[7]当年长儿童意识到自己被年幼儿童模仿时,就会自觉作出积极正面的行为示范。同时增长了自信心、自尊心和责任感。[8]

班杜拉曾说过“同伴是社会化学习的来源”,争取政府财政支持,为农村幼儿提供机会参加暑期与城市幼儿一起的夏令营或是定期穿插部分农村幼儿进入城市幼儿园内与城市幼儿一起生活学习,为农村幼儿提供模仿学习的榜样,激励农村幼儿自觉提高自己的社会行为同时还能开阔农村幼儿视野。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学前教育分年龄学生数总计.[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567/201308/156408.html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学前教育分年龄学生数(城区).[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567/201308/156407.html

[3] [4]钱继芳,孔燕.关于贫困山区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J].学前教育研究1994(3):17

[5] 李伟.幼儿园室内外空间环境设计研究.[D].四川:西南交通大学,2009

[6] 刘英.农村幼儿园教材使用状况研究:基于广西平果县的个案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11

[7] 符珊珊。浅谈混龄游戏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8,(31):56

[8] 王卓,杨宁。混龄教育对幼儿社会行为发展的影响研究[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1,(12):39.40

猜你喜欢
农村幼儿现状策略
农村幼儿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
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农村幼儿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应当注意的问题
以实践活动为依托,促进幼儿社会性教育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