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团河宫育德中学走出来的中共高级将领彭雪枫

2015-05-30 18:39张友才
北京档案 2015年9期
关键词:南苑行宫彭雪枫

张友才

彭雪枫(1907年—1944年)是中外闻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他投身革命20年,出生入死,南征北战,抗日救国,战功卓著,是中共中央确定的36位军事家之一。他生前任新四军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是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新四军最高将领,也是继左权将军后,中共折损的又一员战将,牺牲时年仅38岁。1945年2月7日,中共中央在延安为彭雪枫将军隆重举行了追悼大会。中共中央的挽词是:“为民族为群众二十年奋斗出生入死功垂祖国;打日本打汉奸千百万同胞自由平等泽被长淮”。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及彭德怀、陈毅同志共同的挽词是:“二十年艰苦事业即将彻底完成忍看功绩辉煌英明永在一世忠贞是共产党人好榜样;千万里山河破碎正待从头收拾孰料血花飞溅为国牺牲满腔悲愤为中华民族悼英雄”。

新中国成立后,在彭雪枫的家乡河南南阳镇平县,专门为其修建了彭雪枫陵园和纪念馆。1994年,在诺曼底登陆50周年之际,英国女王批准将“威尔克圣宝剑”转赠给彭雪枫陵园,以纪念他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为民族解放做出的卓越贡献。2007年,为纪念彭雪枫将军诞辰一百周年,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黄金时段播出了电视连续剧《彭雪枫》。全剧颂扬了彭雪枫将军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的光辉业绩,让后人感受到英烈坚持真理、自强不息的政治风范和智勇双全、百折不挠的人格魅力。

然而,您可知道?彭雪枫将军早年是在南海子开始投身革命的,是从团河宫里走出的一位杰出的革命将领。

1907年,彭雪枫诞生在河南省镇平县七里庄一个贫苦农民家里。他虽念过几天私塾和小学,但终因交不起学费而失学。1921年秋,年仅14岁的彭雪枫只身投奔在天津教书的伯父彭延庆,并考入了南开中学。不到一年,又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翌年,他又去投奔北京一位在冯玉祥将军领导的西北军第一师任秘书的族叔彭禹廷。

冯玉祥将军在任陆军第十六混成旅旅长时,在湖南常德办了一所官佐子弟学校,专门为其所属部队军官子弟提供就学机会。1922年,冯玉祥将军由河南督军调任陆军检阅使,开始进驻南苑。检阅使署设在南苑航空署旧址(现南苑机场内)。官佐子弟学校也从常德迁到北京西直门内南小街井儿胡同。后来,冯玉祥将军为适应部队的变化,又把学校迁移到南苑(南海子)团河宫内,并将学校更名为“北京育德中学”。

团河宫是南海子皇家苑囿内四座皇帝行宫之一,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乾隆皇帝在营造团河行宫时,借鉴了江南园林建筑布局的特点,掘土成湖,积土为山;周垣四里,逶迤突兀;山林水色,殿宇轩昂。团河宫清幽雅致,景色绚丽,是一处不逊于江南,胜过苏杭的皇家离宫别苑,被称为京都第一行宫。但是,到了清末,随着清朝的衰落,团河宫也逐渐衰败。特别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庚子之变”,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的同时,也洗劫了南海子。团河行宫与南海子内的皇家行宫寺庙均惨遭破坏,终被清廷闲置不用。到1921年,民国政府决定将南海子(南苑)内各行宫所剩的陈设全部移至北京故宫,团河宫等行宫被彻底遗弃了。之后,很快被进驻南苑的冯玉祥将军发现、利用,遂将育德中学迁进了团河宫。

也就是在这时候,彭雪枫从天津来到北京南苑,找到了族叔彭禹廷。这位族叔见彭雪枫年少好学,聪明懂事,便送他到育德中学就读。这一年,彭雪枫15岁。

育德中学是冯玉祥将军筹资建的官佐子弟学校,学生不交学杂费,生活用品由贩卖部供应。学校实行军事化管理,一律穿灰色军衣,戴大檐帽,帽徽为“育德”二字。学生生活与士兵一样,每人发一支步枪,每天必须参加两个小时的军事训练,平时也要站岗、放哨。冯玉祥将军还亲自给学校制定了“勤工苦学”的校训,并规定了学生“不许坐洋车、不许进戏园,不许吃零食”的校规。学校除安排国文、算术等必修课程外,还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学会一门手艺,如木工、皮革、缝衣、纺织等,彭雪枫当时就在皮革组学习做皮鞋。现在看来,育德中学可能是中国最早的一所职业学校。有的史料中记载有冯玉祥曾把团河宫用作军队被服厂,笔者估计就是指当时育德中学的“勤工手艺”课堂。

彭雪枫在育德中学除了刻苦学习课程和技能外,还读了《共产党宣言》《新青年》《独秀文存》等进步书刊,和同学们谈论最多的是陈独秀、李大钊和鲁迅等人的文章。因此,进步很快,成了全校同学公认的学生领袖。由于他学习成绩优异,学校聘他在小学部兼任国文教师。这样,他既是学生又是老师,在学生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彭君”,很少有人直呼他彭修道(彭雪枫原名)。

1925年5月30日,上海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全国各大城市纷纷举行罢工、罢课、上街游行,声援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形成了全国性的“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北京育德中学在彭雪枫等进步同学的组织下,也投入了这一运动中。他们成立了学生自治会,一致推选彭雪枫为自治会长。自治会积极组织学生到北京参加反日游行,并在南苑、黄村一带张贴标语和街头演讲,向民众宣传抗日救国的进步思想。由于彭雪枫政治上追求真理,在反帝爱国示威中表现积极勇敢,经上级党组织唐纵的介绍,在育德中学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入团后,彭雪枫注意多与思想进步的同学接触,引导他们追求真理、投身革命。他还用“换帖结拜”的旧方式,与要求进步的同学结“金兰之交”,以此扩大进步组织力量,其中有过家和、过家芳、赵蓬如、郭武林、赵子众、王志远、路庭训、吴青海、王耀德等同学。这些同学在彭雪枫的影响下,后来都投身到抗日救国的伟大事业中,成为革命队伍中的骨干力量。特别是过家芳同学,成为了彭雪枫在育德中学最要好的朋友和最得力的助手,并在彭雪枫的帮助下,走出育德中学,进入张家口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长期在西北军中任职,曾参加过“长城抗战”、“徐州会战”和“枣宜会战”等著名抗日战役,并在彭雪枫的介绍下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过家芳于徐州北运河率部起义,先后任解放军第77军、第34军副军长和南京警备司令部参谋等重要职务,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位重要将领。

上述这些从育德中学走出的革命者,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感念对彭雪枫将军的知遇之恩,纷纷以回忆录的形式写文怀念彭雪枫这位革命引路人。

1926年3月,由于直、奉、鲁、晋军阀与冯玉祥的西北军所谓的“剿赤”战争的爆发,育德中学也迁往绥远新城。后因西北军失败,冯玉祥出走苏联,育德中学被迫解散,同学们只能各奔前程。彭雪枫和赵逢如、郭武林、王志远等同学回到北京,相约进了汇文中学就读。这时候,彭雪枫已被党组织从共青团员发展为中共党员,并且已是东城区地下党的负责人。为了开展革命工作,他联络了育德中学解散后分散在北京各处的进步同学,成立了“育德同学会”,作为当时党的外围组织,当时的革命活动都由彭雪枫同志负责组织。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叛变革命。在白色恐怖下,革命活动全部转入地下。其间,彭雪枫以“高风”、“彭牟”等笔名,写了许多篇揭露黑暗势力的文章在进步报刊上发表,并经常到自己熟悉的南苑、团河一带开展革命活动,曾参与组织了“南苑农民暴动”,终因时机不成熟而失败。他也因此暴露了共产党员的身份,党组织迫不得已将他转移到上海中央军委工作,不久又被派到湘鄂赣根据地任红八军纵队大队长。彭雪枫参加五次反围剿后,随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历任红军大队政委、支队长、师政委、军区政委和纵队司令等职。

抗日战争爆发后,彭雪枫被毛泽东同志亲自点将派往豫、鲁、皖、苏等地区发动群众,组建抗日队伍,创建抗日根据地,与日军展开游击战,壮大了抗日武装队伍。1940年,彭雪枫率领新四军六支队在运河线、黄泛区与日军展开游击战,并组建了一支骑兵团,纵横驰骋、浴血奋战在抗日战场上。至1944年,彭雪枫麾下的新四军第四师,累计歼敌近5万人,受到了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嘉奖。1944年9月11日,彭雪枫将军在一次亲临前线指挥作战时,不幸中流弹光荣殉国。

彭雪枫将军牺牲后,中共中央对他的一生作出了高度评价:“中华民族英雄,共产党人好榜样”。

我们也为从团河行宫的育德中学里走出了一位抗日民族英雄,中共高级将领而感到自豪!

(作者系北京市大兴区档案馆名誉馆员)

猜你喜欢
南苑行宫彭雪枫
论元稹《行宫》的主题意蕴
清代南苑的历史发展及其功能
百年南苑机场结束民用航空历史
基于《南巡盛典》版刻图像的清帝南巡行宫御苑空间格局探析*
项城袁世凯行宫(故居)园林艺术特色及文化内涵
济南市百花洲泰山行宫遗址发掘简报
一部颇具特色的将领传——《彭雪枫传》评介
彭雪枫智斗韩德勤
《彭雪枫军事文选》暨《彭雪枫将军》画册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中国第一航校——南苑航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