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多学科理论将有助于学生视觉语言系统的建立

2015-05-30 08:22李冠华
现代装饰·理论 2015年9期
关键词:异构图形案例

仅依靠提高案例趣味性的方式,并不能确保学生能够有效的建立视觉语言系统,笔者提出适当借助英语、化学、物理等其他学科中的理论与常识性概念,将有助于学生理解设计基础课中的某些晦涩的知识点,尤其针对视觉思维薄弱的学生,能够有效的建立图形的概念与构成的意识。

在面对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时,基础与天赋参差不齐的艺术相关专业学生,会表现出不同的理解程度,其根本应归于他们对视觉语言系统建立程度的差异性。这一差异将一定成度的决定他们中后期专业实践课程的学习效率与结果,甚至未来在专业方面的发展。

吸引学生的案例≠有效的案例

学设计的学生从方面来说是幸福的,充满了乐趣的设计知识,课堂气氛也始终较之其他专业更轻松欢快,或许是老师出于想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的目的,或许教设计的老师们也都有着一颗富有童真的心,但授课的效率仍似乎不那么尽如人意。学生可能很容易被有趣的课程内容所吸引,但往往也只是听懂了笑点的部分,却未必能将其完全转化为课程要求的理论知识。如笔者讲解“人化形态”一概念时使用了圣·埃克絮佩里所著的《小王子》一书中极为经典的“蛇吞大象”的经典插画来解释,课程进行中几乎所有学生都参与进了讨论此插图表现的内容,知道结果后恍然大悟的神情难以作假,但事后再检查学生对“人化形象”的理解时,仍有很多人一头雾水,联想不到当时的那条吃了大象的蛇的造型,更遑论其他设计品的案例。

由此可知未必吸引人的案例,都能清晰明了的讲解课程中的专业知识,其案例的价值也就微乎其微了,毕竟任何课程的最终目的都是要达到课程要求,而非讨学生开心,为了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寻觅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学科知识之间普遍存在的同一性

我们知道任何一门学科的理论建构都必须符合同一性原则,也就是学科内要求存在一定的一致性。尼采却也指出:科学其实是一种社会的、历史的和文化的人类活动,它是在发明而不是在发现不变的自然规律。提醒着我们学科实仍人类的创造,学科间的间隔从来都不是客观存在的。因此被人为划分的不同学科间,其实也应该残留部分具有共性的理论。

回忆中学时学习的物理知识,物质的波粒二象性在进一步研究时其实应该细归于光学与量子力学两个领域,这两个细分学科中大多理论都是相对独立的,但却又无时无刻不同时存在于我们身边的每个事物上。又如历史中的因果循环,无一例外都遵从了哲学中的对立统一的规律一样。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东西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就像世界上每两个人之间都可以通过六个人相连一般,任何一门学科的某一知识点必然有办法将其与另一个思维维度相链结。

利用同一性辅助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对于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图形创意”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而“同质异构”则可谓是该科目的最核心理论之一,在传统授课方法中的大多仅纯异构图形作为示例,但如果碰到图形感较弱的学生,看着图形示例、跟随老师的讲解依然有可能一头雾水。这时不妨试试通过学生既有的认知来辅助说明,比如中学英语中的高频词汇“encourage”,可以被看做是前缀“en”+词根“courage”的结果,它是“使某人处于...状态中、条件里或地点等”与“勇气”相结合的产物,拥有两者叠加的形态,与二者融合的内涵。

而对于不擅文科,擅理科孩子可以换一个比喻,力学最基础的部分就有分力与合力的计算,通过两个或以上的分力的大小与方向就能够计算出合力的方向与大小,正如我们只要看到白色六边形、黑色五边形以特定的结构组合成一个球体时就能判定出这是一个足球相仿,只是视觉中的组合与力的计算是隐形的、更多的需要经验来支撑而非角度与数字。

注意学生的现有知识范围

这一思考方式既然具有显著的优点,也就自然存在着其自身的局限性,最显著的就是例举的关联要素必须是在学生既有的知识领域内的。对于工业设计与建筑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其范围可以适当拓宽,而针对艺术生则最好之将其限制在中小学课程的基础概念中,其内容浅显易懂,与图形的关联性也更容易进行联想。

当然还有一类内容不易受到限制,就是生活常识或流行实事,它们不需要枯燥的理论作支撑,同时也很容易让不爱学习文化课的学生也能够很容易感同身受。如前些年一度成为话题的hold姐,她那个“一秒钟变格格”的绝技不仅内容诙谐,画面也非常具有典型性,这种非常规的异构效果恰到好处的适合帮我们解释:异构所带来的视觉冲突以及异构后所形成的新的图形的视觉联想意义。

这种案例选用的思路说起来可能简单易行,但如果真的需要将这种方法在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中间自如运用,是需要老师具有相当多学科领域知识才能够实现的,是对教师的个人综合能力的变相考验。从另一角度,这其实也是对老师不断完善自我的一种督促,而在各科老师的互通有无的过程中,也将同时有助于学校的学科一体化的建设,对学校整体建设有着相当的实践价值。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

作者简介:李冠华(1987-),女,辽宁大连人,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艺术设计系助教,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异构图形案例
试论同课异构之“同”与“异”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异构醇醚在超浓缩洗衣液中的应用探索
overlay SDN实现异构兼容的关键技术
分图形
找图形
LTE异构网技术与组网研究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