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品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5-05-30 12:23龚剑超
现代装饰·理论 2015年9期
关键词:服饰品服装能力

龚剑超

随着社会对服饰品设计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 独立学院也设置了服饰品设计课程。为顺应时代的发展,培养能够引领时尚,完善服饰品牌文化的优秀设计人才,本文提出结合独立学院服装艺术设计专业自身特点及社会发展需求,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更具实用性的设计专业人才。因此将服饰品设计课程针对课程性质与要求、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并将教学内容与市场信息、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将设计与市调、校企合作实践贯通,以此作为教学内容改革的重点。

服装与饰品组合构成了人的整体着装形象,所以饰品在整体形象效果中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视觉信息,其对完善与加强着装者的整体印象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另外,目前很多国内外服装企业开始推崇服装的整体搭配概念,所以对服饰品的设计越来越重视,也希望高校能结合他们自身的需求,培养出具有敏锐的设计感、扎实的设计功底、良好团队合作精神的复合型设计人才,基于这点,笔者将教学、学习中累积的经验与学生、服装企业反馈的信息进行了综合整理,提出了适时的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服饰品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1.服饰品设计课程的性质和要求

服饰品设计课程是专为服装艺术设计二年级学生开设的,是与服装整体设计配套的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学生通过了解服饰品历史、立体构成设计和服饰创意设计理论基础上,结合对风格与流行的把握,借助实质或创意材料,进行技术组合,设计创造服饰配件。本课程需要通过材料的开发创造、造型及风格把握设计等作业练习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2.目前服饰品设计课程教学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教材缺乏统一性,需要有权威的教材作指导。(2)教师的服饰品设计的专业指导能力有待加强。(3)高校相对缺少服饰品制作硬件设施和服饰品搭配实践操作平台。(4)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企业应用需求之间存在差异。

3.目前学生在服饰品设计课程中存有以下问题

(1)学生对产品设计缺乏独立思考,产品内涵不够,风格定位不准,多为表面模仿,勾不起目标消费者的强烈购买欲望。(2)学生自身审美能力累计略显薄弱,对于国际流行趋势的理解断章取义,有能力将国际流行趋势与本土文化相结合的学生较为稀少。(3)学生设计作品时,与服饰品企业品牌文化相结合的意识较弱。(4)设计作品完成后,对服饰品整体搭配实践尝试较少。

基于上述问题存在,所以迫切需要进行教学改革。

服饰品设计课程的具体内容设置改革

《服饰品设计》课程安排在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二年级,学生通过64个学时学习服饰品设计及服装整体搭配设计。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改革方面着重了解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重视市场与设计的紧密结合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

课程的第一周,笔者结合多媒体教学介绍服饰品的基本概念、含义及分类特点,然后以视频展示结合口头解说的方式讲述当下著名的服饰品独立设计师及传统老艺人的服饰品制作理念和作品,唤起学生对服饰品的强烈兴趣;学生将根据课程要求深入调查服饰品市场,初步熟悉服饰品消费市场。课程第二、第三周时,针对服饰品的各个品类及其商品计划性展开设计进行讲解,分别对帽子、鞋、包及其他类服饰品进行详实的介绍和分析,要求学生分类进行临摹和设计。在接下去的第四、第五周,教师结合市场需求,引导学生针对服饰品风格进行流行趋势调查研究,通过观看最新的国际服装流行趋势指导学生深入市场调查,让学生掌握本课程的流行动态,引导学生结合市场需求和服装品牌文化进行服饰品原创设计 ;在第六周教师将指导学生针对设计的单品通过国内外服饰搭配平台进行整体服饰搭配设计,锻炼学生提升服装与饰品之间的整体搭配组合能力。最后在第七、第八周,要求学生选择一款自己设计的单品进行实物制作并进行设计作品的展示设计,将设计与立体构成、工艺实践、形象展示在一门课程中贯通实现,极大地锻炼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本教改的重点是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对服饰品实践教学进行改革,让学生重视从市场调查——设计灵感——原材料组合——设计稿呈现——企业合作打样——服饰品整体搭配展示等实践练习中培养学生敏感的国际服装流行时尚感,掌握服饰品设计整体设计思路。在实践环节中重视计算机辅助设计、国内外服饰品搭配平台练习等,让学生充分掌握服饰品设计的相关知识,提升其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出适应社会急需的服饰品设计、服饰搭配设计等相关专业人才。

服饰品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特色与创新表现

1.从整体着手,科学规划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服饰品设计》课程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宽泛,我们不能在学习中面面俱到,而应该在学习中分清主次,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如何让学生在仅有的64个学时中,培养出对于服饰品设计的兴趣、激情;如何让学生掌握合理的方法,在未来的时间里可以实现自己的设计理念,这才是重中之重。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首先在理论教学上,根据服饰品设计课程的教学特点,适时调整了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大量多媒体设备,原本授课的板书内容也直接制作成PPT进行投影演示,并且穿插实物制作视频,在讲授制图内容时利用PHOTOSHOP、CORELDRAW等图形设计软件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讲解,讲完之后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老师在边上辅助指导、及时答疑,整个过程条理清晰,直观易懂,学生反映听课注意力更集中,知识点消化及时,课堂效率提升明显。其次在学生实样制作上,为弥补学校软件和硬件设施的缺乏,本人邀请社会优秀专业人才来给学生做制作示范;鼓励学生课后参观跨系、跨专业的作品展示,借用一切社会相关行业资源、企业设备来完善作品,重视整个设计实现的过程和方法。

服饰品设计的教学是整个服装设计专业乃至整个设计类课程教学的一个缩影,在飞速发展的当下 ,教学改革确实需要与时俱进。

2.加强和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

本课程学习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来实现培养目标:

(1)鼓励学生进行线上、线下的全方位市场调查,建立大量一手资料,锻炼快速的资讯收集能力和流行分析能力,培养独到且敏锐的市场眼光。(2)掌握传统和新型原材料商及生产制造商资源。(3)借用国内外专业搭配平台进行服饰品整体搭配设计的强化训练,特别是通过学习掌握如何应用国际通用搭配平台POLYVORE来熟练掌握服饰搭配的整体性,帮助学生打破本土地域性限制,开阔视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国际潮流感。通过训练也能让学生深入研究消费者多元化需求,培养学生对于服饰品整体风格的把控,锻炼服饰品品牌策划能力。(4)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掌握中英文服饰品关键词对照,重视流行服饰品的英文表述和中文翻译,使国际潮流本地化,融会贯通国内外的潮流趋势。(5)鼓励团队合作精神和独特时尚个性的保留。(6)拥有一定的手绘或电脑绘图能力。(7)了解相对广泛的制作工艺知识,有工艺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对市场现有的服饰品根据潜在消费需求进行改造再创,以全新的思路来展现,最终作品针对改造前和改造后的实际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说明。

3.加强校企合作,扩充实践平台,扩大教学基地建设

本课程教改后更加重视设计与市场的结合,特别重视地域服饰文化的研究,加强教学内容与市场信息、市场需求的紧密结合。全程将设计与市调、校企合作实践贯通,通过学生实践学习、企业参与指导、协助制作,使学生准确理解服饰品设计的要点,了解服饰品设计岗位的要求,掌握必备的设计与制作技巧,为地区产业的发展提供信息和科技的支持,同时培养出顺应这个行业发展变化趋势的优秀设计人才。

结论

《服饰品设计》课程以全新的理念进行定位和实践,针对课程性质与要求、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并将教学内容与市场信息、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将设计与市调、校企合作实践贯通,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鉴赏能力、市场识别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学生动手实践环节,最终以完美展示学生的作品并得到社会好评为目标,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设计人才!这是服装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也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教改基金资助项目研究成果(项目名称:《服饰品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及过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猜你喜欢
服饰品服装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浅析手工编织特点——以服饰品为例
让人心碎的服装
福建畲族服饰元素在现代旅游服饰品设计中的创新与应用
3D打印技术在服饰品设计中的应用与实践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民族元素在服饰品设计中的应用
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