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德育教育中人文教育的渗透

2015-05-30 06:42潘铭
关键词:人生观人文精神人文

潘铭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生的德育教育愈发引起重视。德育教育中关于人文教育的渗透,对学生的成长教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尤其对于正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重视德育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的人文教育渗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本文就人文教育的概念和德育教育中人文教育渗透的重要性作为切入点,立足于初中德育教育中人文教育渗透的途径。

关键字:德育教育 人文教育 渗透

【分类号】G712.4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大部分学生的思想和身体上都处于关键的成长期。这一时期的学生价值观、思想观以及人生观对其今后的发展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德育教育中人文教育的渗透,不仅能够尊重学生自身的发展,也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因此,要帮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对德育教育参与的积极性,这就需要将人文教育在初中德育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彻底渗透,进而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

一、人文教育的概念

通常而言,人文教育往往指的是教育者这对受教育者进行提升人性境界、实现社会教育价值和塑造人格力量的教育。究其本质而言,人性教育就是通常所说的人文教育,而其核心便是针对受教育者进行人文精神涵养的培养。

人文教育所蕴含的这种精神培养一般需要两大方面进行实施。首先,人文精神涵养的培养需要优秀文化熏陶、高雅文化熏陶、广播知识文化滋养以及人生体验。另一方面,人文教育从本质上教育了学生如何做人,如何与社会与他人进行和谐相处。概而言之,人文教育就是要让教育者重视起,并从根本理解人生意义。

二、德育教育中人文教育渗透的意义

当前物质生活丰富的社会带来了许多的复杂性,充斥着许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物质主义等不良思想,青少年面对的诱惑越来越多。尤其对于初中生在说,在关键的成长时期接受到正确的价值观教育,感受到丰富的人文情怀是十分重要的。在德育教育中的进行人文教育的渗透,可以帮助德育教育更加顺利的完成,在此过程中又可以进行结合人文精神教育,使得学生更加注重情感上的交流,加强和教师之间的互动。

三、人文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渗透

(一)德育教育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

在德育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是人文教育渗透最好的表现。在德育教育中,教师应该注意到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对策。在辅导和指导时应该更加的个性化和更具有针对性,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

例如,针对一些学生不交作业的现象,初中生不能一貫的打压惩罚,需要问清楚原因。进而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和学习上的问题,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人文教育的“以人为本”刚好和这样的特殊心理相互补充,达到教育的目标,帮助学生培养健全的性格。

(二)加强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是至关重要的。要使学生知道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是不够的,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理想,深刻的理解人生的意义。在德育教育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时事新闻的事件来让学生讨论,让学生进行自我判断,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和与人相处时需要注意的地方,进而树立正确的法律和道德意识。如教师可以针对“MH370”飞机失联事件,让学生进行讨论。学生都会对空难有所恐惧,对失联乘客的家属表示同情,也会流泪。这就是人文教育的渗透,让初中学生在社会事件中学习和建立自己的价值观,不同事件引起的不同感受,加之老师的引导,就会成为有爱心的人,倡导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相结合。

(三)结合实践活动,渗透人文教育

结合德育教育的实践活动种渗透人文教育,是从两个方面来考虑的。首先,要把人文精神渗透到每个初中生的学习学科,使得科学素质培养和人文素质培养相结合。在德育教育中对学生讲解和引用一些名人科学家的例子,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和引导学生具体人文精神的方法。例如,法国的化学家拉瓦锡创立了“氧化说”,在他之前已经有人发现过这样的现象,却因为缺乏批判精神和独立思考,没有发现这个伟大的真理。这个实例是想教育学生,启发思考,拉瓦锡不迷信,坚持科学发现,坚持自己的真理,引起了“化学革命”。通过这样一个个的例子,教师可以教育和灌输人文精神、人文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独立思考的方式。

再次,人文教育在很大程度是从实践活动中耳濡目染,在实践中创新和学习。在德育教育中,可以布置一些小课题,如“中学生是否应该带手机上学”这样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通过网络、图书馆、家人访问等方式来完成,最后进行交流,进而表述自己的收集的资料。这也是以学生为主人文教育的渗透,让学生在探寻问题结果的同时,规范自己的行为。通过该不该带手机的行为讨论,更多的学生会理解教师不让在课堂上玩手机的原因,也知道该如何利用和发挥手机的正面作用。在实践中渗透的人文教育,会让学生有更加深刻的记忆。

(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教育中最重要最首要的教学目标,要让学生明白一个合格的公民是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也要有爱国精神。教师在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历史和文明的同时,就要让学生明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气概,讲述中国历史上重大的辉煌文明成就,进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优良品质。许多的德育教育中的思想,就像孔夫子的思想,有许多爱国主义的体现。

例如,教师教学生“孝亲敬祖”、“忠君报国”,就是要培养对中华民族深厚的爱国情怀;孔夫子崇尚“志气”、“节操”就是培养学生的献身精神,也有许多留学在外的中国学生,毅然放弃在国外的生活,回到祖国报效祖国。让学生树立一种是时代主人的紧迫感,为建设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习,认真踏实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渗透人文精神。

结束语:

初中德育教育中的人文教育渗透通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感,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人文情怀,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这都是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体现,也是对初中学生教学方法的一种新创新,也是新时代下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在德育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探究和研究两者之间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法,可以不断的改进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于耀国.浅析初中思想品德的德育教育[J].教学论坛.2012.

[2]余清训.初中德育教育创新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2012

[3]全芙君,刘爱民.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在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J].化学教育.2008.01

[4]陈云屏.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J].化学教育.2007(2)

猜你喜欢
人生观人文精神人文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观
苏轼所写墓志铭与祭文里的人生观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