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中职学生体育课中良好的锻炼习惯

2015-05-30 10:53黄朱朝
关键词:锻炼习惯终身体育中职学校

黄朱朝

摘要:由于当前体育教育环节中存在的各项问题,终身体育思想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针对中职学校体育课上所存在的硬件设施不足、教学内容单一、教学目标不明确等情况,必须进行及时改革,将体育教学真正视作学生能力培养的重中之重。本文从分析中职学校体育课的现状入手,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并帮助他们养成终身体育的思想。

关键词:中职学校;体育课;锻炼习惯;终身体育

【分类号】G807.4

中职学校的体育教育以提高学生运动能力,锻炼学生身体素质为目标,着重强调学生锻炼习惯的养成。通过培养学生爱体育、爱运动的兴趣点,将体育课程与中职教育及身体素质培养结合起来,能使体育教学更贴近生活实际,也能通过提高学生的运动自觉性,使学生实现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中职教育侧重于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相较于其他以传授学生文化知识、强调应试分数为核心的教育形式,它將音乐、体育、绘画等课程提升到主题地位上来,通过锻炼学生在美术、体育等方面的能力进一步发掘学生的特长,进而帮助学生明确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并确立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改变学习观念,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能有效实现体育课堂上课效率的提高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加强。在当前教育模式下,由于体育教学长期处于边缘地带,加之其课程时间短,授课目标不明确,校方不重视等情况,使得包括教师与学生在内的众人都忽略了对体育课的重视,更太不上通过体育锻炼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

是以,必须从端正中职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着手,使学生认识到体育在教学内容中所占的重要位置,明确体育锻炼的意义和目的,并养成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在进行室内体育课时,要将体育理论与锻炼的意义结合起来向学生介绍,通过开展思想教育加深学生对体育重要性的了解,并帮助他们认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意义。在进行体育户外活动时,则应改变传统授课模式,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开展一些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从而使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的同时获得快感,进而培养其锻炼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首先,必须改变传统观念上“体育无用”的错误观点,将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素质能力培养结合起来,使体育课堂真正发挥锻炼身体的作用。其次,可通过丰富授课模式,来兼顾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个人能力、所处阶段、锻炼环境等方面的差异,采取适合他们的锻炼方式。第三,可在讲授课程内同的同时向学生讲述一些体育运动技巧,帮助他们在体育锻炼中取得成绩。

提高教师素质,加强体育设施硬件建设

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始终起到知识技巧的传授作用与学生思维习惯的培养作用。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就必须先将锻炼习惯落实到每位教师身上,使他们在以身作则的同时,也能以个人经历为有力论据,进而督促学生开展体育锻炼活动。此外,提高教师素质也是帮助教师树立正确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的有效手段。部分体育教师忽略了体育教学在中职学校中的基础性地位,将其视作普通高中里用以调节学生状态的辅修课程,从而导致体育课或沦为跑步、队列联系、球类练习的单纯教学,或沦为没有明确授课内容的“体活课”。这种情况不仅使教师无法及时掌握课堂进度、完成教学目标,也容易令学生产生散漫消极的情绪,进而对缺乏创新意识、内容单调重复的体育课怀有厌倦心理。

与此同时,还应通过加强学校内的体育硬件设施建设为学生提供锻炼的平台,进而激发他们的体育运动积极性。由于缺乏相应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多数中职学校的教学硬件都处于相对缺乏的状态,体育设施也不例外。运动设施的缺乏限制了体育课的授课内容,使学生无法对排球、篮球、游泳等体育项目进行练习,同时也因为场地条件的限制,使全校学生很难同时在操场上进行体育活动。这限制了体育课的趣味性,使教师和学生将体育课视作纯粹的队列练习,进而对体育锻炼产生错误认识。这时,通过加强体育设施建设,让学生有条件进行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能帮助他们树立和明确兴趣点,进而实现兴趣基础上的体育锻炼。

宣传终身体育思想,重视课上运动与课下活动的结合

终身体育思想是体育课上锻炼的一种延伸,也是当今社会为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加强全民体育锻炼所宣传的运动思想。通过在中职学校体育课上宣传终身体育的思想,不仅能实现对授课内容的强化,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身体锻炼的重视程度,终身体育是将体育锻炼作为一种习惯,将运动视作身体的日常需要,以此将体育融入人民生活中的每个方面。

体育课的课时短,授课频率也不高,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很难充分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是以必须将体育锻炼从课上走入课下,实现课上课下身体锻炼的结合。通过在体育课上开展一些有意义的小游戏或小活动,改变体育课内容单一乏味的现状,能使学生对课程内容始终保持一定的好奇心。终身体育思想还可通过开设一些体育类选修课来实现,因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课下经常参与的体育活动也不同,是以体育选修课可以按照室内、外进行大方向的划分,下设游泳、滑冰、球类等细致分类,使学生可以有的放矢的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并将课上学得的相关知识和技巧应用到课下的体育游戏活动中。此外,可以通过设立体育兴趣小组的方式实现课上运动与课下活动的有机结合。以小组为单位的体育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在课堂上体会到集体活动带来的乐趣,也能在课下成立以小组成员为单位的小型俱乐部,进而组织相应的户外体育运动。

小结

锻炼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期的培养与耐心的教育,对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师来说,有效利用课堂上时间,将体育课打造为趣味性、科学性、丰富性、集体性的综合式教学,让体育课真正体发挥锻炼身体、提高运动能力的作用,就是培养学生锻炼习惯的最有效手段。需要注意的是,这一过程不仅是对学生锻炼能力的培养,也是对学生体育思维的转变。只有使学生真正重视到开展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意义,才能让他们开始珍惜体育锻炼的机会,从而将体育课视为与专业课等同地位的基础性教学。我们相信,在长期的教育与帮助下,学生终会形成终身教育的锻炼思想,并将体育锻炼带到生活中的每个角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教体艺 [2006] 5 号.

[2]张良瑞.职业中学体育课程现状分析及深化改革的若干思路[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3]周希永.试论中职体育教学内容的五个特性.新课程研究,2007.

[4]曾秋生.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2009,(8).

猜你喜欢
锻炼习惯终身体育中职学校
影响初中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主要因素与对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