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刍议

2015-05-30 10:48韩丽
党的生活·青海 2015年6期
关键词:党员干部权力建设

韩丽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习近平同志强调,要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大力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可见我党对廉政文化的重视。廉政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理论和思想的新发展、新探索,它的核心价值观是为民、务实、清廉。廉政文化,其核心是一种价值取向、一种观念,这种价值取向和观念的形成来源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可以说,廉政文化建设彰显的是对人性、人生、人文的关怀,关注的是人的全面发展。

一、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内在要求

当前,人民群众最为关注、反映最强烈的热点敏感问题之一,就是党内和社会上存在的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只要存在腐败现象,就会损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和破坏我们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望,甚至可能激化社会矛盾,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建设廉政文化的目的,是要紧紧抓住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核心问题,廉政文化建设的作用最终应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上来,体现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上来,从各级党委机关向基层延伸。廉政文化建设,面向全党全社会,以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为重点,以培育廉洁价值理念为根本,以廉政制度和规范为支撑,以群众广泛参与的廉政文化创建活动和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产品为载体,通过潜移默化和心灵净化的方式,不断加强党员干部的道德建设,引导他们树立廉洁自律、秉公用权的价值追求。

2.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战略举措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做好反腐败工作,需要从基础上做起。这个基础,就是廉政文化。在反腐败过程中,既要重视办案子,也要高度重视廉政文化建设。通过这样的文化建设,为党员干部防止腐败蜕变筑起一道“防火墙”,切断权力行使与腐败之间的联系。在当前形势下,建立以党员干部为主体,同时面向全社会的廉政文化,拓宽反腐倡廉教育的领域,增强廉政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和说服力,提升廉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有利于切实解决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风”问题。

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

2010年,中央纪委等六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廉政文化的根本和魂魄,在廉政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第一,廉政文化建设必须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否则,廉政文化建设将失去科学的理论指导而偏离正确的方向。第二,廉政文化建设必须要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面临着不少新情况新问题,违纪违法案件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仍然易发多发,党内不正之风仍然比较严重。我们党一贯坚决反对腐败,提出了包括廉政文化建设在内的各项反腐败措施。这就必然要求廉政文化建设要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共同理想,就是要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第三,廉政文化建设必须要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中汲取养分。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强大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廉政文化建设要自觉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中吸收丰富的营养,自觉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材料教育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弘扬清廉、无私、公平、正义的廉政精神,激励和引导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二、新形势下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1.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

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科学的、正确的世界观。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我们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要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武装头脑,坚决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腐败的根本表现是权力的滥用,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关键,是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对待权力运用,一方面要形成机制进行监督制约,另一方面还要从权力的内部入手,通过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促使其正确行使权力,杜绝权力的滥用。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关键要搞清楚“为谁干事”“干什么事”和“怎么干事”的问题。全心全意为人民干事,干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干事。

2.公生明,廉生威

明代郭允礼《官箴》中有这样的佳句:“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这段话深刻地阐释了为官之道,意为下属不是害怕我的严厉而是害怕我的廉洁,百姓不是佩服我的才能而是佩服我的公正。做人廉洁,下属不敢有所怠慢;处事公正,百姓不敢有所欺骗。处事公正就能明辨是非,获取群众的信任;做人廉洁就能形成威力,得到百姓的拥护。在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光辉历史中,一直不乏公正廉洁的杰出代表,如公正廉洁的楷模杨善洲,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信访局长张云泉,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孔繁森等。面对各种诱惑腐蚀,他们意志坚定、矢志不渝,保持了革命者的本色,经受了严峻的考验,树立了为人类进步事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光辉形象。在为榜样的事迹感动的同时,我们不能不清醒地看到,在社会改革发展过程中,不公正、不廉洁的行为也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我们必须坚决采取措施,有效加强社会监管,重点惩治贪污腐败。因此,“公生明,廉生威”既是党员干部的从政之道、为官之德,更是立人之本。

3.守护尊严的底线

守护底线关键在于能否守住“金钱”“权力”和“美色”这三个关口。首先,不做金钱的奴隶。其次,摈弃权力的袭扰。英国思想家伯特兰·罗素在他的著作《权力论》中说道:“爱好权力,犹如好色,是一种强烈的动机,对于大多数人的行为所发生的影响往往超过他们自己的想象。”这类人权力欲望过度,没当官时想当官,当了小官还想当大官,当上大官更想当高官,当的官越大,自己的权力就越大,就更能随心所欲。这样的人,追求位高权重的地位,完全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他又怎么会秉公用权,为人民谋发展、谋利益呢?到头来,只能成为一条社会的蛀虫,党员干部中的败类。再次,抵制美色的诱惑。老子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金钱、权力、美色,每一种都十分诱人,然而,处理不好就会犯罪。作为党员干部,面对诱惑,我们要清醒地看到诱惑者的罪恶目的和自己一旦落水的惨痛后果,要坚守自己的底线,守住自己的尊严。

4.坚守从政道德

首先,要完善个人美德。俗话说得好:“做官先做人,为官先修德。”一个好人不一定能当个好官,但好官首先是个好人。做人是做官的基本前提和条件。一个为官者,如果连做人的基本道德都难以遵守,那么何以服众,又有谁愿意在这样的领导手下工作呢?因此,要想当个好官,就要从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规范做起,自身的道德修养提升了,就为为官从政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其次,要遵守社会公德。在个人美德之上的是社会公德。官员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主要就是领会上级精神、与相关人员联系沟通、抓好措施的管理执行,每一个过程都是社会交往的一部分。因此,官员工作成效是否明显,与遵守社会公德有着密切的关系。

再次,要履行职业操守。坚守共产党人的从政道德。作为党员干部,我们的从政道德是建立在个人美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基础之上,就是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党性修养,始终将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党和国家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严格遵守“忠于职守、清正廉洁、诚实守信、严格自律”的道德要求。

5.让家庭成为保持廉洁的“港湾”

我国历史上的思想家、政治家常把“修身、齐家”与“治国平天下”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家庭助廉历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炎黄子孙的优良家风。领导干部的楷模——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郑培民以“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为座右铭,赢得了群众爱戴,这和他的妻子与他思想一致、联手拒腐分不开。郑培民的妻子有“三不”戒律,即不帮人向郑培民带任何东西、不传口信、不接受任何礼品。中国有句古话,叫“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平安”。作为领导干部的妻子,往往需要有更加坚定的信念,家风正、领导干部自身正,才能促进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

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精神,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当前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党员干部,要以此为契机,不断提高个人素质和修养,积极引领社会廉政文化建设,有效推动反腐倡廉制度实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敬业的态度,完成好各项任务,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作者单位:西宁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党员干部权力建设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权力的网络
党员干部要姓“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