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双辽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

2015-05-30 10:48周丽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5年6期
关键词:双辽市心理健康心理

周丽

双辽市地处吉林省西南部,是一座正在迅速发展的县级城市。据调查,全市公办市直学校和农村学校共47所,学生总数现为41530多人,教师4000多人。在所有中小学校中,包括市幼儿园、职业学校、特教学校,只有2所学校各有1名专业专职心理老师,而其他学校均没有从事学生心理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干预、心理知识普及与心理教育研究的专职心理教师。

一、中小学对待心理教育的态度和做法

1. 有的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足,观念不强,重视程度不够。这些学校重智轻德轻“心”的思想根深蒂固,看不到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思想守旧落后,甚至有较强的排斥心理。

2. 有的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形式主义的招牌,应付检查,敷衍了事。检查团来了就准备一节课来“作秀”,检查团一走,心理健康工作又被束之高阁。

3. 有的学校虽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定认识,也愿意去做,但苦于师资力量不足,有心而无力。通过设立兼职教师来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作用极其有限,远远满足不了学校发展的需要。

4. 有的学校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设立了兼职教师,还聘请了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或社会上心理咨询师来辅导。这种辅导在时间上是有限的,空间上是不确定的,同时也只是泛泛的集体性的。由于心理问题的解决具有特殊性,因此他们的作用很有限,不能及时解决问题。

5. 有的学校虽然拥有了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能够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起来,但是受到学校的重视程度的影响,其模式和途径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其潜力和资源仍需进一步挖掘。

二、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 一些教师观念上仍是“唯分论”。尽管也了解心理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仍然有相当数量的教师唯分是举,陷入片面重视分数,而忽视心理问题的误区。

2. 由于心理学理论学习需要专业培训和长期坚持才能有所收获,一些教师即使有兴趣但是苦于没有系统的专业指导,加之主观意志不足不能坚守,所以望“心”兴叹。

3. 一些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大量时间更多地进行常规教学和班级管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本上是靠着长期工作经验和教学感悟来进行,是零散的、“碎片化的”。更多地依靠教学实践经验,搬着石头过河,浅尝辄止,不能深入实践。

4. 一些教师能够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缺乏学习心理学理论,他们在行为上更关注的是教学模式和方法的研究,而忽视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尽管每年双辽市进修学校都有针对教师心理健康知识上的培训,但是由于培训的时间和场次极其有限,一旦面对工作中学生呈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很多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就显得爱莫能助、束手无策。

各校兼职心理教师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学校由于师资紧张,就连兼职的心理教师也没有,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即使有的学校拥有兼职心理教师,而这些教师几乎都是半路出家,“兼而不专”,他们都同时承担本专业的课。这些教师自学心理知识,有的甚至经过自身努力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证书,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专业成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常常是捉襟见肘、困难重重。

所以在学校中,很多时候学生个体存在的个性心理问题被当作品德问题来“移位”解决,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存在的心理障碍被忽视、被搁置,换来的是教师“学生越来越不好管”的无奈感叹。实际上,部分学校和教师都进入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说教误区。

这就出现了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要求一定数量专业的心理教师为学生和社会服务,而另一方面却没有专业人才来满足需求,而双辽市教育部门能争取到足够的保证学校开课的必备学科教师都存在难度,更难以解决心理教师急需的问题。这就激化了心理教育迫切需求与心理专业师资匮乏之间的“瓶颈”矛盾,成为了目前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窘迫现状。

如何使双辽市心理健康教育从困境中走出去,发挥其生命力、更有实效呢?本人认为,在目前难以解决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的状况下,各学校除了常规教学管理、校规约束、开展德育等新途径,应采取如下做法来缓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尴尬。

三、改善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对策

1.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形成强有力的动力保障体制。学校领导应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当前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不仅要设立兼职心理教师,而且要求将全校教师都纳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承担体系中。从主管德育的领导到各年级主任和组长,再到班主任和教师,形成由上到下、由高到低的心理教育链条。与教学管理体制相协调,每学期有年级和班级的心理教育实施方案和评价机制,层层推进。

2. 转变教师观念,形成心理教育“外引内联”式的培训模式。由于没有专业心理健康教师,所以组织教师培训非常重要。培训的形式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外引式,即聘请专家来校讲课和派专兼职心理教师和其他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对全校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将心理学理论消化和吸收。二是内联式,即系统学习本校学生所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和一般存在的心理问题解决方法,订立人手一册的心理健康教育丛书,制定学期读书计划,安排读书进度和读书作业。在学期中和学期末开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讨论会,将工作中存在的学生问题和教师问题都在讨论中群策群力研究解决,以较快地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和心育能力,解决教师身上的心理问题,而不至于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使教师不仅做到助人,而且做到自助。

3. 科研引领心理教育发展,开辟教育理论工作者与教师的合作研究领域。为了持续提升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学校应走一条“科研心育”之路,与附近省市高校心理专业教师联合进行合作研究。拥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素材的一线教师,与具有较多研究经验和理论资源的高校教师在合作中彼此相生相长。学校教师会在这种合作研究中得到持续地指导帮助,深入地学习和实践,进而得到长足的发展。

4. 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发挥学校心理教育辐射功能。

(1)建立校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心理健康课,直接向学生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学校应选择适合的心理健康学生读本,由专兼职心理教师在各年级开课,有年度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结合学校学生年龄特点,系统讲解学习心理、适应环境方法、人际关系心理、抗挫知识、良好性格与情绪的培养、性知识教育、应考状态调节方法及升学择业教育等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使他们更有自信心和创造力。教师不仅要“授之以鱼”,而且要“授之以渔”。

(2)发挥班主任的德育主阵地作用,通过班级管理,培养学生健康心理。要加强班主任修养和心理品质,要以其高尚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的人格素养,班主任通过班会、晨会、班级活动等方式有的放矢地教育学生,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成长。

(3)挖掘学科教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拓宽心理教育空间。学科教师应抓住课本中显性或隐形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在组织教学、讲述新课、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对待特殊学生的某个环节或情景时,能有效解决,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4)在学校教导、团委、政教等部门开展的大型集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等心理素质。

(5)运用板报、橱窗、校报、壁画、广播等形式灵活机动地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创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

5. 完善学校、家庭和社会心理健康教育框架,发挥家庭和社会教育功能。学校要引导家庭教育,提高家长教育水平,指导家长掌握一些心理疏导的方法,改变家长不良的教育方式,科学地教育孩子,形成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同时结合周边社区和其他单位,协调思想,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共同缔造良好的大环境。

6. 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美化校园环境,加强校园建设,为心理健康教育创设优雅、温馨的外部条件。

总之,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条艰辛曲折的道路,将会付出很多努力。不过,实践证明,改变心理健康教育“一穷二白”的局面,会为新时期双辽市各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注入新活力,将会极大地增强教师心育能力,提高学校德育水平,对于推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构建和谐校园、平安校园,保持社会稳定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猜你喜欢
双辽市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再生能源发电建设项目节地评价方法研究
心理感受
近10年双辽市极端降水事件特征分析
双辽市:积极推进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