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李斯特《旅行岁月—瑞士》演奏与教学

2015-05-30 15:55陈超
艺术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演奏李斯特瑞士

摘 要:李斯特是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不仅仅是钢琴家、作曲家,更是音乐教育家和社会活动者。李斯特早年致力于钢琴演奏,其演奏技巧和演奏风格都具有鲜明的特点,深受观众的喜爱,对整个乐坛影响颇深。《旅行岁月》是他游历各国期间所创作的一部钢琴曲集,共分为《瑞士游记》《意大利游记》和《第三年》三集,在李斯特的音乐创作生涯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着重研究三集中的《瑞士游记》,先是简单介绍了《瑞士游记》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及音乐本体方面的情况,然后从作品的演奏与教学的角度,对该作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李斯特;旅行岁月;瑞士;教学;演奏

《旅行岁月》这部钢琴曲集是被誉为“钢琴之王”的匈牙利音乐家李斯特留给世界人民的宝贵的财富。这部作品不同于其以往的那些带有炫技性质的辉煌的音乐作品,相反地,这部作品将音乐与文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带有淡淡的感伤和怀旧色彩,充分体现了李斯特富有诗意的、浪漫的想象力和哲学思想,可以说是整个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性作品。《瑞士游记》便是其中颇具有代表性的一集。

1 《瑞士游记》内容介绍

《瑞士游记》创作于李斯特与情人玛丽达古尔特伯爵夫人在瑞士莱茵湖畔共同生活之时。这部作品将音乐与文学结合起来,几乎每首作品都有题词,有的作品甚至还引用了拜伦和塞南库尔的诗句,可谓音乐性和文学性的完美交融。在内容上,这部作品共分为九集。下面简单介绍其中的几部。

1.1 《威廉退尔教堂》

威廉退尔是席勒戏剧中的人物,是14世纪瑞士独立运动中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相对于席勒的文字叙述,李斯特则用铿锵有力的和弦描绘了一个像纪念碑一样挺拔的英雄的形象。气势磅礴的音乐让人仿佛听到了激人奋进的号角声,最后则以悲壮。

1.2 《泉水边》

是一首由小板块主题组成的自由变奏曲,看似不太协调的第二音阶却形成了如水点般朦胧的幻境,而舒缓的节奏又仿佛催眠般的使人触到了水的温润。这部作品可以称得上是音乐技术与诗情的完美结合。

1.3 《狂风暴雨》

以拜伦对暴风雨的思考作为题词,这部热情又略带些野性的作品在八度音与c小调的完美配合中,为听众营造了一场发生在山区中的狂风暴雨。

1.4 《欧伯曼之谷》

这部作品是李斯特在阅读塞南库尔德小说《欧伯曼》后有感而作,是一首篇幅比较长的交响诗。它以欧伯曼的主要动机来贯穿全曲,先是阴沉暗淡,最后以明朗乐观的曲调结束。

2 演奏与教学中音色与触键的把握

2.1 歌唱性演奏

《瑞士游记》中使用了大量的歌唱性旋律,演奏这种乐曲就需要尽可能地用钢琴将旋律唱出来,这不仅需要十分熟练的演奏技巧,更要注重作品本身旋律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在进行歌唱性演奏时要注意演奏的动作和艺术处理的方式。

(1)手指动作。当演奏旋律比较舒缓的慢速乐段时,可以试着尽量将手指放平,尽量的贴近琴键一遍用指腹来弹琴。当手指演奏下一个音符时,手指击键的速度一定要尽可能的慢,这样才能使音色柔和一点。当演奏速度较快的乐段时,要尽量通过手指动作来保持音符的连续性。当谈完音符时,手指不要太快的离开琴键,一般需要等到下一个音符完全弹奏下去时再松开琴键。

(2)手腕动作。在实际演奏过程中,手腕的动作可以协助手指来让各个音符间的演奏具有连贯性和延续性。在演奏音阶式的乐段时要尽量避免手腕出现大幅度的上下抖动,要尽量保持手腕的平稳。除此之外,不管是演奏什么类型的乐段,一定要确保手腕处于放松的状态,如果手腕太过僵硬绷直,不仅影响手臂间力量的传递,时间长了也会造成手臂的酸痛。[1]

(3)手臂动作。手臂就像是一个枢纽,在整个钢琴演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演奏收拢性的乐段时,为了更加从容地进行演奏,这时候两只手臂应该稍微向内收拢一下。在演奏中遇到小乐句的呼吸和大乐句间的停顿或者分句时,手臂动作就显得格外重要了。这时手臂要有意识地带动手腕和手指离开琴键,到下个乐句音符演奏时在落下,从而使得乐句间的衔接更自然连贯。

(4)歌唱性演奏应用举例。如下图中《田园曲》的有关乐段:注意到该乐谱中使用了延音踏板以及标记了力度符号——pp,所以我们在演奏时应该注意让音乐缓缓地、静静地流淌出来。这就要求触键时,要尽可能地加大手指与琴键的接触面积,手指不需要抬得很高,以保证各音符间的连贯和流畅。除此之外,弹奏高声部的下行旋律时要稍微突出一些,弹奏低声部的长音时要尽可能的深沉一些。

2.2 震音与颤音

在演奏《瑞士游记》时,不同程度地采用震音,一方面有利于表现音乐的戏剧性;另一方面还可以丰富其音响效果和音乐形象。例如,《暴风雨》中的第61至64小节,高声部持续的震音就爆发出了狂风暴雨般的效果。如下图:

一般来说,演奏颤音或震音时肩膀要放松,手指要高度灵活,使得手臂手腕间有力量可以无阻碍的传递到指尖。其次手指离键的速度要快,以防止音效浑浊。最后手腕要保持放松,要与手背一起有节奏地进行轻微的摆动,以保证音符间的良好衔接。[2]

2.3 八度音程的演奏

《瑞士游记》中成功的运用了大量的八度音程,这一特点在第五首作品《暴风雨》中最为明显。在演奏一连串的八度音程时,要注意在掌关节和手指间建立良好的支撑,手掌要贴近琴键以便将力量更好地传递到指尖,在演奏过程中可以通过上下运动手腕来减轻手臂肌肉的疲劳现象。除此之外,要注意在手指的1指和5指指尖架成一个拱形。特别是在演奏连续的八度乐段时,这种手形能使钢琴在连续的演奏中也能发出干净扎实的声音。[3]在实际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先由快到慢的做一些各个大小调的八度音阶练习,使之能够成为一种连续的自然反应。如下图谱例:

2.4 大和弦的演奏

所谓大和弦,是指在八度和弦的基础上加密或者是加厚该和弦结构而形成的。因此,在演奏时就需要有充足的爆发力和浑厚的音响效果。这就要求在演奏大和弦时,手指和手掌要一直保持架子的结构方式,手指要稍微的向内收拢一下,而肩部則应该适当的放松,以便更好地运用整个手臂甚至是整个身体的力量来快速的击打琴键。在弹奏完大和弦后身体应立即处于放松的状态,这是为了避免剧烈的弹奏后肩膀和手腕的疲劳。另外,在演奏轰鸣的音响效果时,为了达到震撼人心的现场效果,可以适当运用小臂的力量来带动手掌击打琴键。例如,演奏李斯特的第五首作品《暴风雨》中的有关片段。见谱例:

3 演奏与教学中织体与层次的把握

3.1 持续音式织体

在织体的表现形式上,李斯特通常选用持续音式织体为载体,并以此作为音乐的背景形式,以渲染或者表现乐曲的主题和气氛。例如,在第一首作品《威廉退尔教堂》中,第二部分中32分音符分别在高低声部的交替中持续地进行,从而营造了一种紧张不安的气氛和情绪。在演奏这个片段时,右手首先要在低音区内进行演奏,然后在低音区的位置再用左手一演奏八度音程的演奏方式重复其旋律,这时右手则要在高声部演奏伴奏织体的乐段。这样的演奏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乐曲的强大气场和热烈的氛围。具体乐段见谱例:

3.2 固定伴奏音型

在《旅行岁月—瑞士》中,李斯特运用了大量的固定伴奏音型的创作方法。例如,他的第二首作品《在瓦伦城湖上》,在演奏时要注意左手先下行再上行,而右手的高声部部分要注意进行歌唱性的演奏。具体乐段见谱例:

4 演奏与教学中音乐风格的把握

4.1 旋律诗意化

注重个人主观情感的抒发,是浪漫主义音乐的最为显著的风格特征。在这个时期,音乐家们注重从大自然中获取音乐创造的灵感和源泉,他们也选择用音乐来表达内心深处最丰富和最细腻的情感。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虽然继续采用了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结构或者形式,但是也在探索着用富有新意的手法来处理和创作音乐。李斯特更是开创了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的新形式,他创造性地将音乐与诗相结合,用富有诗意的旋律来表达自己独特的心理感受,从而创作出富有诗意的作品。

《旅行岁月—瑞士》这部作品就很好地体现了李斯特的诗意的旋律,在这部作品中,李斯特很好地将诗的意境以及诗的情感融入自己的艺术作品中,用音乐为我们营造了诗一般的意境和情感。每首乐曲作品下的诗词或者是有关的文学片段,不仅揭示了其音乐作品深刻的思想和深远的意境,更引发了听众的无限遐想和深思。而我们在演奏这些富有诗意的乐段时,不能够只是进行单纯的想象,还要运用适当的手法将这种蕴含在旋律中的诗意表现出来。要在不同音色的变化中加以体现,更要在乐曲情绪、音响效果的明暗对比中进行诗意化的艺术处理。

例如,第二首作品《在瓦伦城湖上》,这确实是一首拥有超凡脱俗力量的作品。右手高声部的优美旋律令人沉醉其中,其音色既明亮又清丽,就像湖面上平静的湖面,为我们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气氛。然而就像平静的湖面上泛起层层水波一样,这种宁静与祥和也渐渐地被随之而来的各种变化的音符所打破。但是慢慢地随着变化音符的逐渐减少,宁静的主旋律又再一次回到了平静的湖面上。这时左手低声部部分的旋律按照和弦的形式分解为织体,而高声部的旋律则与流动的琵琶音结合在一起,使得整篇作品都充满着朦胧的诗意的美。相关乐段见谱例:

4.2 踏板的使用

在鋼琴的演奏中,踏板主要是用来丰富音乐的和声效果,以及用来连接那些没有办法靠手指来掌握的线条。而踏板在李斯特作品中的使用则有了更深刻和深远的意义,李斯特根据不同的音乐情绪和意境有选择的使用了不同方式的踏板,这大大丰富了其作品的艺术形象和色彩。因此,合理的演奏李斯特音乐作品中的踏板部分,是我们在演奏过程中必须要掌握的内容。以切分踏板为例来进行演奏教学分析如下。

李斯特使用切分踏板主要是来延迟下一次换踏板所需要的动作。例如,第六首作品《奥伯曼山谷》,切分踏板贯穿于整首作品当中,就像一层层音雾那样徘徊不散。这就使得演奏出的恶旋律虽然是柔和的、朦胧的,但是每个音符、每个乐段却又是十分清晰和分明的。再加上钢琴自身的音色特点,使得每个音都仿佛随着手指的远去而渐渐消逝,切分踏板的使用又使得琴弦不经手指触动便自发的颤动,更加使得朦胧而柔和的气氛贯穿全曲。具体乐段见谱例:

5 结语

被誉为“钢琴王子”的李斯特,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对19世纪欧洲的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部《旅行岁月》钢琴曲不同于他以往的其他作品,在这部作品中,李斯特丢弃了以往近乎炫技性质的演奏。相反的,这部作品中充满了浓浓的诗意和宁静的气氛,带给我们不一样的诗意的享受和听觉的盛宴。无论是从创作手法、演奏技巧,还是从音乐结构方面,这部伟大的作品都值得我们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罗京.李斯特《旅行岁月—瑞士》演奏与教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

[2] 张艳.李斯特《旅行岁月》第一集《瑞士游记》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6.

[3] 胡苏.李斯特《瑞士游记》新解及演奏与教学析要[J].音乐探索,2012(03):69-73.

作者简介:陈超(1980—),男,江苏无锡人,硕士,讲师,从事钢琴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演奏李斯特瑞士
钢琴教学中的作品分析
提升小提琴音准能力的重要性及方法探讨
略谈钢琴演奏艺术
瑞士镇迷阵
保持肃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