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中村问题解读与对策研究

2015-05-30 23:52冯喆孙晓彤
工业设计 2015年5期
关键词:城中村西安市城市化

冯喆 孙晓彤

摘要:城中村现象是困扰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有问题。解决城中村问题。需要以辨证的视角全面看待其在城市化进程中所起到的消极和积极作用,抓住关键点,才能找到破解之法。西安市城中村改造通过重新解读城中村现象,剖析本质,提出对策。

关键词:城中村;城市化;西安市

长期以来。由于西安市缺乏统一的规划,因此其城中村的基础设施有所欠缺。同时。因为一系列的规划问题。如存在消防隐患、建设违法房屋、管理意识薄弱、、外来人员混杂导致治安问题突出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仅影响到了城市的环境和发展。而且也对城中村内的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使得城中村问题成为城市发展中许多城市问题的焦点所在。在本文中,作者以西安市为例,探讨有关城市进化过程中的城中村的问题与对策。

1城中村的定义和特征

1.1城中村的定义

通常所说的“城中村”,仅指在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位于城区边缘农村被划入城市规划区内,在区域上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部分,但在土地权属、户籍、行政管理体制上仍然保留着农村模式的村落。

1.2城中村的特征

(1)人口构成上,城中村人口密度高,人口聚集的规模较大,农居混杂,暂住人口、流动人口超过城中村的村民。其中,从事农业生产的极少,出现了相当部分依靠出租屋生活的不从业人员。

(2)空间形态上,地处城市,而且很多地处城市繁华中心地带,是城市里的村庄。建筑密度高,绿地缺乏,建筑高度参差不齐,杂乱拥挤,环境面貌不佳;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低,公共设施配套不足;用地功能混乱,以居住功能为主,又混杂着工业、商业、仓储等多种功能,且相互交错盘结。

(3)在经济形态上,城中村以集体经济为主。在结构产业上是以第三产业,特别是以物业租赁、土地出租为主,城中村村民的经济收入一般依赖出租屋租金和政府或开发商征地补偿金。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村民的经济效益取决于周边流动人口的积聚状况及城中村所在区位。

2西安市目前的改造现状

目前西安城中村的数量在全国来说属于较多的城市,仅莲湖、新城、未央、雁塔、碑林、灞桥城六区和4个开发区人均耕地在0.3亩以下的城中村总共有约286个。再加上3个郊区的城中村。共计326个城中村。城中村人口大约有46万人。

在这些城中村中。尤其是在二环以内的城中村基本特点有如下几点

(1)城中村中其实耕地极少,许多村民几乎无地可耕。

(2)城中村一般地理位置优越,目前的生产经营模式主要以房屋出租为主。

(3)城中村内的公共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4)规划建设管理缺位,违章建筑不少,村庄建设无序发展状态,因此存在着安全隐患。

(5)拥有大量的流动人口,使其成为社会不良现象的多发地。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实施城中村的改造,目前已经成为了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提升城市品位、改善西安城市形象的迫切需要。

3西安市目前改造工作面临的问题

由于西安市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具有一定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因此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3.1西安的“城中村”改造项目缺乏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

目前,在出台的现有法律法规的文件中比较难找出进行指导“城中村”改造的相关条目。“城中村”目前有关于改造方面的法律法规都是根据本城市的实际情况进而参照其它城市的做法制定的,其政策的完善程度难免会不足,从而造成实际操作中会因为缺乏相关的依据而出现部分偏差,影响“城中村”的改造工作进行。

3.2“城中村”改造土地的转变办法亟待修订

西安市“城中村”的改造工作需要完成人均耕地在0.3亩以下的“城中村”无形改造的相关工作,但是目前在这些改造项目中,集体土地项目转变成为为国有土地项目的难度相对较大,在现有政策的相关上还未得到很好的解决。

3.3西安市城中村改造资金较大。实现“无形”和“有形”改造并重相对有一定难度

在通常的情况下,城中村改造的安置方案是金钱补偿加房屋安置金钱补偿、房屋安置三种安置方案供城中村村民们根据情况选择。补偿面积除了按照西安市城中村的改造政策,可以给村民们都分配一定的房屋面积之外,并且还考虑到了在改造之后,村民之后的生活来源问题,因此又增加了部分开发用房,并且政府在补助产权房性质、村民子女考取大学补助、残疾人补助、临时过渡费等方面给予了优惠政策。在这整个改造过程中,由于成本高昂,政府自己开发的方式往往难以启动,因此,包括西安市在内的许多城市的改造基本上都采取了“自我改造、自主经营、自筹资金”的思路。但是,在这一思路下,对大部分村庄而言,一无贷款抵押,二无资金积累,难以拿出大量的资金进行城中村的改造建设,就更谈不上实施“无形改造”计划了。

3.4西安市进行城中村改造后流动人口租房有难度

因为城市的发展需要很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所以城中村的村民就可以依靠较为低廉的房租来吸引这部分人群在城中进行居住。至2009年初,西安市存在240多万的流动人口居住在城中村中,,外来务工人员租房问题随着城中村改造进程加快越来越凸显。

4对构建和谐西安,加快“城中村”改造工作的对策建议

(1)可以适当地加强领导,从行政管理体制上入手,从而确保城中村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建议从经费的保障、人员的配置等相关方面以加强“城中村”改造协调组织;可以由政府部门领导牵头,各部门进行参与,加强“城中村”改造各项工作的统筹协调。同时,也要加大协调力度,明确职责分工,增强服务意识。

(2)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中集体土地转性问题”的解决。“城中村”改造涉及的“四个转变”中,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的转变操作难度较大,在政策上没有依据,已成为制约改造进度的瓶颈,建议有关部门为土地转性工作创造条件。

(3)建议在西安市进行改造的同时,进行公共租赁住房的规划建设。据了解,杭州市的城中村改造,将外来务工人员的公寓建设同步纳入规划以解决了许多人员居住问题。郑州市的解决方法则是通过借助城中村的改造大力推进周转房、廉租房等保障型住房的项目建设。以用来满足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工作生活的居住需求。

5结语

城中村的建设就像一把“双刃剑”,如果政府相关部门处理得当,就会对城市的繁荣发展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而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丰富城市生活,能达到共赢甚至多赢的局面;但是处理不够恰当则会事倍功半,甚至滞缓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城中村现象本身并无对错,城中村建设对城市发展带来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均是阶段性和相对的。因此城市化建设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赵满华关于城中村改造的几个问题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8(01):73-75

[2]陈欣城中村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08(01):41-43

[3]徐立国,等.西安市城中村改造的难点及对策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06(10):87-89

猜你喜欢
城中村西安市城市化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发达地区城中村改造困境与出路
亲子创意美工展
西安市第四医院
123的几种说法
特色城中村景观设计初探——以建荣村为例
存续与发展:我国城中村治理的路径探讨
基于CA-Markov模型的西安市热环境模拟研究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城市化”诸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