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创新个性十足

2015-05-30 10:48叶龙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阿朗恶魔海伦

叶龙

1951年,老舍先生请齐白石按“蛙声十里出山泉”的诗意作一幅画。这句诗境用绘画描绘比较难:蛙声,声音没法画;十里,好长的距离,也难画;还有山,还有水,难度真大。但白石老人聪明极了:他画了一个山涧,中间有急湍的流水,远处有两座青青的山头,水中有小蝌蚪六个,随水摇曳。这张画一面世,就震惊了美术界,被誉为齐白石的代表作之一。原因者何?创新也:“蝌蚪四五,随水摇曳;无蛙而蛙声可想矣。”这对我们的写作颇有一些有益的启发,只有注重作文的的创新,才能写出与众不同的好作文来。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发展等级中有四项具体内容: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有创意就是对作文创新提出的要求,写作是一项主观性很强的活动,作文的生命力正体现在它的与众不同和作者充满个性化的思考与感悟上。而与众不同和充满个性,正需要通过作文的创新来实现。显然,高考作文能否体现创新,其实是评判作者写作能力及思想见识高下的一项重要标准。

这么近,那么远

朱 军

两个小小的村庄对望着,近在咫尺,却又因为各自的名字——巴勒斯坦与以色列而远隔天涯。

阿朗今年17岁,还在上学,是一个成绩优秀的以色列男孩,但长辈们都骂他糊涂,因为他竟胆敢把巴勒斯坦的女孩往家里带,还说她是“好朋友”。

“他脑子一定塞满了豆腐渣!”同龄人都这么说他。

事情还得从上个月说起。那天,阿朗去捉蜥蜴,慢慢靠近了那个被人们称为恶魔居住的巴勒斯坦村庄。

好大的一条蜥蜴!阿朗兴奋地追了上去,结果那条蜥蜴慌不择路,撞进了一个女孩的笼子里。

“是我先看到的,我追了那么久!”“是吗?那真抱歉,还给你吧!”女孩看着满头大汗的阿朗,打开了笼子。

“你真好,你叫什么名字,我怎么从没见过你?”阿朗十分感激。

“我叫海伦,一直住在这个村庄啊”“你是巴勒斯坦人!”阿朗警觉起来,没想到这么好心的人竟是恶魔的化身。“你是以色列人!”海伦也警觉起来了。

良久的沉默,两人对立着。

“其实,我也不觉得以色列人有多坏,只是大人们说他们是魔鬼。”海伦小声地说。

“你真这么想?”“嗯。”“其实,我也不觉得你们很坏。”……

过了几天,阿朗又一次见到海伦了,并想带她去自己家里玩。

“你父母会欢迎我吗?”

这倒把阿朗难住了:“也许他们会同意吧,我回去说说。”

结果,这话刚向父母说出口,就遭到了家人的一致反对,还骂他被恶魔迷住了,甚至还找人给他驱邪。而且,从那以后,村里人也对阿朗“敬而远之”。“他被恶魔俘虏了!”村里人都这么说。

再次见到海伦已经是一个月以后了。

阿朗跑上去热情地打招呼,结果海伦慢慢抬起头,死死地盯着他,目光像匕首一样刺向阿朗。

“滚开,犹太鬼!”“什么?”“我父亲死了,就死在你们犹太人的手中!他在城里工作,那天他正在办公室,结果你们犹太人却把那楼给炸了。”

“可那只是少数以色列人干的呀,你不是也说过只有少数人那么坏吗?”“得了吧,你们犹太人都一样坏。”海伦还是怨毒地看着阿朗,看着这个昔日的“朋友”。

“可是,巴勒斯坦人也有人攻击我们呀!”阿朗小声说,但声音只有自己能听见。

他们都没有动,像以前一样对视着,就像他们各自的村庄对视着一样,他们也在对视着。

他们站得那么近,几乎可以数清对方的睫毛。他们隔得这么远,仿佛永远无法看清对方的心。

这么近,却又那么远。

[范文解析]

表现距离带来疏远这一话题,大多数同学会很自然地想起自己以及周围的生活圈子,并从中选取素材,本也无可厚非,却难以出新,很多同学的文章无论是情节还是情感都很容易趋于雷同。本文别出心裁,作者在巴以两国冲突的大背景下,虚构了一个故事,通过两个小人物的交往经历来表现主题,这样便带给了读者以新奇之感,让人充满阅读期待,这就做到了作文内容的创新。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只是借助巴以冲突来为文章设置背景,而有意规避了自己并不熟悉的巴以历史及现实内容,即文章内容选择的切口很小,这样处理的好处是既能使笔墨容易聚焦到自己熟悉的内容上来从容表现故事,且使故事具有可信性,又不至于在叙述中出现政治性、常识性的错误。这样处理使得文章故事新奇,细节真实,主题严肃,形象生动,引人深思。除了主体内容的创新,作者还做到了细节上的创新。作者用自己的视角来叙述故事,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在细节处理上也刻意营造了一种陌生化的新奇效果,比如捉蜥蜴的细节以及多次出现的用“魔鬼”“恶魔”来骂人的词语,虽然不符合我们日常生活习惯,但却显得自然贴切。这些都能给阅卷老师眼睛一亮的感觉,值得大家借鉴。

[类文生成]

既然作文中内容创新是如此的重要,那么如何做到内容的创新呢?

一是要注意文章立意的出新。立意是文章的灵魂,立意的高下,是文章成败的关键。立意的出新是指在审题过程中,避开材料中最为明显的立意,或众人都能想得到的立意,而从较为隐形的角度或小众化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现在的考场作文,立意的角度多样,一般都可以“从材料中选择一个角度”立意,因而给我们从独特视角提出个性化的立意提供了可能。在高考中,有相当多的满分或优秀作文是通过别出心裁的立意来打动评卷老师的。比如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的作文材料为“学校开运动会,最后一项是‘山羊过独木桥,规则是学生从独木桥两边同时上桥,在桥中间时两人相遇会有一人下桥一人通过,但在这个项目的预赛时,有一对同学在桥中间抱住转身,双双通过,裁判认为这样做有争议。根据此材料作文”。这则材料,大多数考生都以“合作共赢”为主题,也有一些学生否定了“抱住转身”的做法。一篇名为“墨守规则亦为大道”的满分作文却着意强调体育比赛、社会制度、交通秩序等都需要制度、规则,只有大家都遵守制度和规则,才能促进社会和谐的道理,立意新颖,在众多的作文中显得尤为突出。

二是要注意作文选材的出新。对于高中生而言,每日的生活是大同小异的,三点一线的枯燥生活,相似的出身及家庭背景,使得我们的学生作文视野狭窄,对生活的理解缺乏深度,往往写出的作文大同小异,与同学、父母的矛盾,大街上散步的人或是乞讨的人,一次登山或是远足的经历……这些相似的内容、表达及情感,使得作文往往千篇一律,难以吸引读者。其实,大同中一定有着小异,我们写作时着重表现生活中的小异,写出自我的细致观察与真情实感,便能做到选材的出新,写出自己个性化的文章来。再者,平时要加强阅读与积累,众多的课外书为我们提供了无穷无尽的作文素材,平时多从阅读中汲取养料,开阔视野,增强语文修养,便能做到目光独具,写作时便不愁没有新颖独到的材料了。

[有感写作]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英国前首相劳合·乔治有一个习惯——随手关上身后的门。有一天,乔治和朋友在院子里散步,他们每经过一扇门,乔治总是随手把门关上。“你有必要把这些门关上吗?”朋友很是纳闷。

“哦,当然有这个必要。”乔治微笑着对朋友说,“我这一生都在关我身后的门。你知道,这是必须做的事。当你关门时,也将过去的一切留在后面,不管是美好的成就,还是让人懊恼的失误,然后,你才可以重新开始。”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准角度,写一篇作文。要求: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猜你喜欢
阿朗恶魔海伦
恶魔驾到奥列霍沃
赶走生活中的“小恶魔”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我有我的真言
一个人的战争
角色游戏中的“咬人”事件
海伦·凯勒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