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生产的路径解析

2015-05-30 03:27张森
新媒体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时代

张森

摘 要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当前新闻宣传提出的新要求。在这一背景下,著名记者唐湘岳新闻作品集《听油菜花开的声音》给新闻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新闻生产的“进路”,即紧紧抓住“大时代中的小人物”。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优秀的新闻作品必然是“时代观”与“人物观”的统一。时代是背景,人物是核心。二者构成了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时代;时代观;人物观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5)01-0019-03

著名记者唐湘岳新闻作品集《听油菜花开的声音》近期出版了,57万字细细读来,笔者不禁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唐湘岳是“记者圈”里的名人,现任光明日报社驻湖南记者站站长、高级记者的他扎根新闻基层32年,发表作品2 000多篇,荣获7次中国新闻奖,并获第二届范长江新闻奖提名奖,老百姓称他为“好人背后的好人”。

很多学者、新闻业从业人员分别从新闻学、传播学专业的角度对唐湘岳的作品进行了分析,一个普遍的结论是唐湘岳的新闻作品文字表现力强——生动、亲切、感人。这样的评价当然是恰当的,但作为一名在新闻传播学教学科研一线的工作者,笔者禁不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追问,唐湘岳何以写出这么多生动、亲切、感人的作品?或者说,新闻作品与文学创作相比,最大的区别在哪里?沿此路径深入去剖析,就越发接近并触及问题的本质。

去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1]。短短十几个字,内涵非常丰富。笔者认为,其中核心是“讲好故事”。中国不是一个缺乏故事的国家,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更重要的,在这片960万余平方千米的广袤土地上,生活着一个由56个民族、13亿人民组成的大家庭,提供了丰富的故事资源,关键是怎样去发掘、去创作。令人遗憾的是,我国传媒业界(包括新闻界、影视界)普遍缺乏“讲故事”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可谓切中要害。

在笔者看来,唐湘岳无疑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从专业的视角进一步剖析,他的作品给新闻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新闻生产的“进路”——归结为一句话,就是紧紧抓住“大时代中的小人物”。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是时代、一是人物。时代是背景,人物是核心。前者决定了“怎样讲故事”,后者决定了“讲谁的故事”,二者构成了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

1 关于新闻作品的“时代观”

首先看时代。任何新闻作品都是一种社会性生产,都不能脱离时代。反过来讲,只有契合时代脉搏的新闻作品,才能产生时代共鸣、形成传播力、影响力。唐湘岳从业的30年,恰好是我国波澜壮阔的30年,称之为“古今中外未有之变局”亦不为过——经济高速增长、社会加速转型,中国从传统社会日益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国家。与此同时,阶层利益日趋分化、思想价值观急剧变迁,令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无不感受到个体自身与外部社会的剧烈碰撞,应接不暇。

细细梳理唐湘岳的作品,感受最深的是对于这样一个“大时代”的呼应。比如,唐湘岳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几篇作品:《举报人的命运》[2],反映的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长优先、实用主义价值观占据主流的大背景下,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如何协调发展的问题;《不许用人质手段处理经济纠纷》[3],反映的是社会转型过程中,在传统社会控制手段被消解、新的社会控制机制有待完善、特别是法治观念远未深入人心的大背景下,如何做好群体利益协调、矛盾调处、促进社会整合的问题。这无疑都是当时那个时代最突出、最现实,也是与民众利益最相关的问题。从这些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始终行走在时代前列的新闻人的身影,作品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可谓水到渠成。

今天,我们无疑仍处于这个“大时代”之中,当然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从经济角度观察,学界、实务界往往用两个“4万亿”来描述当今之中国:中国的贸易总量2013年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中国外汇储备总额2014年第二季度突破4万亿美元关口,近五年内翻了一番。在外交方面,2014年以来,习近平主席接连成功访问拉美、中亚、欧洲等国家和地区。中国越来越清晰地在世界舞台上显示出一个大国的影响。

更重要的是,在一种力量的推动下,世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全球格局正在重塑。去年4月20日,是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20周年。1995年初中国接入全球互联网只有三条线路,各64K带宽。今天,中国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源于中国人的智慧与创造,中国在这样一个时代在全球产生的影响力更大。去年9月19日,中国电子商务企业阿里巴巴公司在纽交所成功上市并成就“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IPO”。今天的中国已是一个让世界可以真切触摸到的大国。

眼光收回到国内,我们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关口。改革越往纵深发展越涉及重大利益调整。30年的经济增长在改善了人民生活的同时,也激发了人们前所未有的权利意识。去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问题,这是历史上的第一次。

这是一个我们所从未面对过的“复杂中国”:重新“平视”世界的中国人,对自身个体权利更为敏感;兴奋于市场所带来的丰厚回报,又期望社会层面给予更多的庇护与福利。更重要的,在这样一个“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处在无所不在的“连接”之中,但也就此放弃了“独处”的权利;我们每一个人都变成了“社交”动物,不停的刷“存在感”,但似乎我们又感到从未有过的

孤独。

身处这样一个“大时代”,作为一名新闻人不会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讲,反倒是身处其中都应该感受到一份幸运,同时也应该思考,如何才能无愧于、无憾于这个时代。

2 关于新闻作品的“人物观”

唐湘岳新闻作品的第二个启示是关于“讲谁的故事”。唐湘岳带来的启发是要讲述大时代中的“小人物”的故事。从唐湘岳的作品中不难发现,他善于、乐于讲平凡的人、身边的人的故事,也就是所谓“小人物”的故事。这既是唐湘岳来自基层、扎根群众的“报人情怀”使然,同时也是党报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使命。按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传播工作本质上也是群众工作,人民群众既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新闻传播的主体。

那么时代发展到今天,还需要讲“小人物”的故事吗?答案是肯定的,并且比以往更加的迫切。首先,从社会结构层面观察。众所周知,我国的社会结构被称作“金字塔型”,即有一个庞大的塔基——底层人群占绝大多数。虽然我国经过若干年的高速增长,但这一结构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所谓的“小人物”正是社会的主体。而西方发达国家是“橄榄型”,即两头小、中间大——有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中间阶层占多数。社会结构的不同决定了“主流”的不同。

另一方面,从传播格局来观察。“移动互联网时代”与以往相比,最大的不同是普通的民众不再是分散的、相互独立、被隔离的,由此造成的“沉默的大多数”。互联网为无数人的连接提供了平台,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无数小人物之“小”汇聚成了作为整体之“大”。阿里巴巴公司创始人马云经常强调“互联网是穷人的世界”、“淘宝是庶民的胜利”。[4]今天,应该在这个层面上理解“互联网思维”。互联网绝不是像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媒体那样,仅仅增加了一种传播渠道、通路和平台,而是改变了现实世界的结构方式——将社会资本在全社会成员间重新分配,并由此导致人们把握世界的方式和规则的深刻而巨大的改变。

今天“媒体融合”已成国家战略。事实上,传统媒体融合发展一直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总以为可以用传统的思维、生产工艺和流程,去生产新媒体领域的产品,体现在现实层面就是简单建若干新媒体项目、开几个微博、微信账号等等。这种“新瓶装旧酒”的方式并没有触及新媒体的内核。[5]根本上,今天“小人物”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的中央,它们需要的不再是以往居高临下的同情和关照,而是实实在在的尊重和适应。关注“大时代中的小人物”,不再仅仅是新闻理念问题,而更是在媒体融合时代现实社会结构变迁的“倒逼”。可以说,今天的新闻界比以往更需要关注“大时代中的小

人物”。

当前,中国正处在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标志的“社会转型加速期”和以“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为特征的传播格局升级的“双重叠加效应”之下,国情、社情之复杂、独特前所未有。唐湘岳新闻作品带给新闻工作者的启示就是,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时代观”、“人物观”,既紧紧把握住鲜明的“大时代”特征,又牢牢扎根于“小人物”之中,才能创作出好的新闻作品。

参考文献

[1]蔡名照.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好中国声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J].对外传播,2013(11).

[2]唐湘岳.听油菜花开的声音——唐湘岳新闻作品集[M].湘潭大学出版社,2014.

[3]唐湘岳.听油菜花开的声音——唐湘岳新闻作品集[M].湘潭大学出版社,2014.

[4]朱甫.马云如是说——中国顶级CEO的商道真经[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5]宋建武.媒体融合发展要避免“新瓶装旧酒”[EB/OL].新华网,[2014-8-19].http://news.xinhuanet.com/2014-08/19/c_1112144599.htm.

猜你喜欢
移动互联网时代
移动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 “五位一体”教学改革机制探究
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
移动互联网时代旅游目的地品牌化研究
研究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开展
试论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安全新技术的展望
高职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革新的探索与研究
移动互联时代的企业营销变革研究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微信商城创新模式分析
移动互联网时代休闲渔业发展的营销模式探究
移动互联网时代市场营销策略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