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传统节日亲子活动的策略

2015-05-30 10:48庄秀萍
新课程学习·上 2015年4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

庄秀萍

摘 要:以中班親子阅读活动“端午节”为例,提出了开展传统节日亲子活动的主要策略要有充分准备,感知传统文化。

关键词:传统文化;感知认识;阅读乐趣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蕴含的是敬老爱幼、勤劳善良、与人为善、爱国爱民等优良品德。目前很多年轻的家长对传统节日的概念已经淡化,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少之又少,幼儿园在现有教材中体现传统节日的涉及面不广,幼儿接触的机会比较少。大部分孩子对我国有哪些传统民俗节日、为何过节或知之甚少,或只知与节日有关的食品,对于节日来源或背后的寓意全然不知,根本无法体验传统文化节日的内涵。通过开展以传统节日教育为主题的亲子活动,教师与家长两方面教育资源都得到充分的开发利

用,教师用其幼儿教育专业知识影响家长,家长也以所获得的有针对性的育儿经验影响教师,双方积极互动、合作,最大限度地达成一致,形成最大的教育合力,从而为幼儿创造最佳的教育环境,促进幼儿更主动、可持续地发展。

端午节留在成年人记忆中的影像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孩子的经验往往只能集中在他们感兴趣的事情上,所以吃粽子成为他们对端午节最重要的记忆。端午节来临之际,我选择了《端午节》这个读本,采用亲子阅读的互动方式,设计过程中主要分为三个环节。首先,家长与幼儿一起分享过端午节的习俗。其次,家长与幼儿共同阅读读本,了解过端午节的习俗。最后,家长和孩子相互之间挂香包、缠五色线、品尝粽子。在活动中结合儿歌从饮食、配饰以及节日庆祝活动等方面将枯燥的传统节日展现在孩子面前,加强幼儿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与感受,促进幼儿社会性情感的发展,增强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一、充分准备,感知传统文化

活动前,教师了解到幼儿对端午节的认识不多,有的还比较陌生。所以根据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采用具体形象直观的办法,采取亲子阅读的形式来开展。为了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相关知识,感受人们欢庆节日的目的,庆祝节日的方式与特点,活动前,对本班幼儿进行一次简单的调查(见亲子阅读活动记录表一)。

调查内容有吃粽子、赛龙舟、屈原、挂香蒲、系香包、五色线的认识。通过调查,从家长反馈回来的记录表可以看出幼儿对端午节的认识并不多,有的还比较陌生,大部分幼儿只知道过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一些粗浅的知识,对端午节的意义和特色知道得并不深入。

为了让家长与幼儿在互动中感受端午节的丰富文化内涵,发动家长协助幼儿共同查阅、收集有关端午节的来历和端午节习俗的资料和图片。通过查阅资料,收集故事,幼儿对端午节的来历及习俗有了初步了解。通过家园合作的形式,不仅让家长体会到老师收集资料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让家长与幼儿在互动的过程中,激发了幼儿主动获取更多相关端午节的知识。

二、交流表达,共享相关知识

在第一个环节“交流端午节习俗”时,幼儿把自己从家长那里听到的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滔滔不绝地与同伴分享。如幼儿说:“过端午节我奶奶会包很多粽子。”“端午节爸爸带我去看赛龙舟。”教师也引导家长积极表述自己关于端午节的认识:“记得小时候每年的端午节,我的爸爸妈妈都会给我们采一些草药煮水给我们洗澡,说是会驱除百病。”“小时候一到端午节我妈妈就会用五颜六色的毛线编一个网袋,里面装上一个蛋,然后挂在我的脖子上。”在活动中,家长与幼儿一起分享儿时过端午节的记忆,家长从脑海里翻出童年的回忆,与幼儿分享自己小时候的趣事:包粽子、煮鸡蛋、插艾蒿、挂香囊……家长和幼儿安静地享受着这份浓浓的亲情和暖意。在教师提议下,大家观看视频,一起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三、亲子共读,享受阅读乐趣

通过亲子阅读,家长和孩子相互系香包、挂香蒲、缠五色线、包粽子、吃粽子、看赛龙舟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从而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读本结束后,幼儿能较好地朗读这首有韵律感的儿歌,并且理解了“挂”“缠”“绕”等词语的含义。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与幼儿共同阅读,帮助幼儿理解读本内容。为了方便家长与幼儿在阅读过程中有具体的指导,如第一页:先读文字,读完后提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告诉幼儿“五月五”指的是阴历五月初五。接着让幼儿猜猜图中的小姑娘要做什么?第二页关注小姑娘在做什么?为什么要吃粽子?第三页观察妈妈在做什么?为什么要挂香蒲?(只要告诉孩子是为了纪念某个人、防病作用即可)。为什么要给孩子缠五色线呢?(五色线的寓意:戴五色线可以避开蛇蝎毒虫的伤害,扔进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保平安、健康)第四页观察小姑娘的腰间多了什么?为什么要系香包在腰间?(香包有避邪驱瘟疫之意)第五、六页知道妈妈和小姑娘要去看什么?告诉孩子一些基本的赛龙舟知识。(赛龙舟:借划龙舟驱散江中的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我们将阅读导读的要点发给家长,让家长根据教师提供的参考,指导幼儿阅读,并将文本中出现的陌生风俗习惯和孩子进行讨论,还邀请家长在表格上进行简单记录。

当教师引导说:和爸爸妈妈看了一遍端午节这本读本,谁来说说你现在对过端午节的哪个习俗最感兴趣?幼儿积极踊跃,能将自己在书中阅读到的信息进行表达与分享。而对书中各种词汇的理解也在他们表述的过程中逐渐应用起来。这一过程中,家长亲身感受到幼儿教育的流程,他们知道在提高幼儿各种能力的时候要把握好哪些点,如:如何启发、激励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无形中还把一些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通过活动渗透到家长的意识中,促进了家庭育儿水平的提高。

可见,亲子阅读活动给予家长和孩子一次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共同进步的机会,拉近了亲子之间的距离、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情感、养成了亲子阅读的好习惯和好方法,让平时忙于工作的家长们能静下心来走进孩子的世界,更深刻地了解孩子。

四、习俗活动,体会节日气氛

最后,教师、家长和孩子共同制作香包、五色线,品尝家长带来的粽子,寻找喜粽。感受了浓浓的节日气氛,在体验动手制作香包、五色线的过程中,家长学会了很多与孩子沟通的技巧,掌握了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家长深有感触地说,这种亲子阅读的活动方式,不仅使孩子得到良好口语能力的培养,而且增进了家庭间的亲情。

以传统节日教育活动为主题的亲子活动成功起到了互动效应,家长不是旁观者而是直接参与者,他们同时兼有被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重身份。整个活动以家长为主体,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和参与者,激发他们参与幼儿园亲子活动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学会知识、训练技能。

五、积极反思,充分挖掘家长资源

在活动后,我们还向家长发放“亲子活动意见反馈卡”,了解对本次活动的开展有什么要求和期待,总结活动中的成与败,提

炼亮点并及时发现问题,找出不足,然后张贴在家园联系栏,让家长感受到他们也是参与活动的主人,有权利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感受到参与亲子活动的意义,以便下次能更好地组织类似活动,促进了家园同步教育。

在传统节日教育活动中,我们发现每位家长都发挥了自己的优势与特点,有的家长具有较丰富的文学知识,能针对传统节日文化进行生动活泼的说明;有的家长心灵手巧,善于引导孩子制作精巧的节日作品;有的家长富于耐心,善于营造轻松愉悦的家庭环境。因此,通过这次活动,家长对幼儿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了解了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也很好地达到了家长间相互学习交流的目的。

参考文献:

白艳.浅谈幼儿园节日亲子活动的开展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2).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
蹒跚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百鸟朝凤》
运用传统文化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
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提升党员干部道德修养
论弘扬行为德学的重要性与实现途径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旅游开发对纳孔村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
试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