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2015-05-30 10:48向成芬
新课程学习·上 2015年4期
关键词:主体地位小学数学教学

向成芬

摘 要:小学生处于形成独立性格的阶段,也是严谨思维形成的开始时期。数学学科的学习则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重要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形成“我要学”的想法。同时更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来进行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主体地位

在传统教育中,老师占据教学的主导,而学生只是一味地被灌输。但是,在学习小学数学这一学科时,我们应该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學方法,将学习的主动权转交给学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的思维,不受传统教学的束缚。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主体地位的重要性

我们都知道,数学是一门需要学生独立性很强的学科。它是一门要求学生具有综合能力并根据所学知识才能解出答案的学科。传统教学只是教师指导学生用固定思维去解题,这就对学生形成独立性格和发散思维设立了屏障。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助其形成独立品格。

二、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1.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授时,对学生进行分组,并给予课题。小组完成课题任务后让其进行报告。例如,小明一共需要做10道数学题,今天已经做了3道数学题,明天计划做2道,如果小明想在第三天全部完成习题任务,请问小明需要做多少道题?让每组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将正确答案以及步骤10-3-2=5陈列在黑板上,详细说明解题过程。通过以上实践我们可知,只有亲自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才能充分理解其内涵概念。

2.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工具,可以更生动、更形象地将知识传递给学生。所以,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受新知识。我们都知道,数学知识往往都是抽象并难以被理解的。所以,对学生薄弱的知识点进行多媒体演示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内容。例如:在“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让学生进行“商不变的性质”训练题复习,并在此基础上播放“松鼠分核桃”的视频短片。松鼠妈妈把核桃平均分成四份,分给一只松鼠宝宝一份。另一只松鼠宝宝说一份太少,需要两份,随即松鼠妈妈就把其中的一份又平均分成两份给了第二只松鼠宝宝。此时教师问学生两只松鼠宝宝哪只分得多呢?这样一来,其生动的短片就能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并解出答案。

传统小学数学的教育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其被动的学习,这样做只会有弊无利。只要教师让学生主动学习,一定会培养其形成严谨开阔的思维。所以,重点突出在小学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陈玉.新课改下如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结构[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9).

猜你喜欢
主体地位小学数学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讲究纠错艺术,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浅析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