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语文教学设计的策略与方法

2015-05-30 23:24李清梅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5年4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教学内容语文

李清梅

摘 要:语文教学设计以教育理论和学科特点为基础,分析语文教学的实际问题和客观要求,制定语文教学计划。本文拟从语文教学设计的内容展开对语文教学设计的探究,以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

关键词:语文教学设计 实施 教师 学生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是上世纪50年代以后逐渐发展成熟的一门综合学科。布里格斯(L.J Briggs)指出:“教学设计是分析学习需要和目标以形成满足学习需要的传送系统的全过程。”[1]加涅曾在《教学设计原理》中说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systematic)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本文所论述的微观的课程设计——语文教学设计,是在中观的课程设计的基础上,依据语文课程标准进行的。语文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设计,它需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进行。在进行语文教学设计中,应积极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提出的课程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一、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设计是指对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结果的规划,它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三者之间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然而,据笔者调查,初中语文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大都只追求学生知识水平学习目标,而忽视了语文课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语文课程作为国家的母语课程,其特殊地位与作用是其他人文、科学学科所无法取代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2]

二、安排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设计是教师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合理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以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表达过程。在实际课堂中,有些语文教师把教学内容片面地理解为语文教材,语文教学仅仅是将书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忽略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语文课堂应实现学生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钟启泉教授从较广的视野分析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的关系:教材(教材内容)是教学内容的一个成分,但不是全部。语文教学内容既包括教学中对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语文教材内容的“重构”——加工处理、改编及更换、增删;既包括对语文课程内容的执行,也包括在语文课程实施中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创生。“教学内容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的”。[3]所以,在语文教学内容设计的过程中,并不能照搬教材,认为将教材内容讲解完或照本宣科一通后教学任务即完成的观点是错误的。

以往的语文教学非常重视语文知识内容(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等)的传授,所传授的知识只是告诉学生“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并没有告诉学生如何使用知识。语文新课程标准不仅强调语文基础知识,更重视学生认知能力、元认知能力的提高。语文教师应改变语文教学观念,精心设计语文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习得语文知识的同时,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

语文教学内容是十分复杂的,纵向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三个维度,横向有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的五个领域。如何在语文教学设计中将如此庞大的语文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需遵循以下四个原则:语文内容与语文形式的统一;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全面训练,各种语文能力协调发展;语文课程资源的优选与重构。

三、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指师生在教与学双边活动过程中为有效完成一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的总称,其中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中小学常用的语文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演示法、练习法、参观法、自学辅导法等方法。

(1)多样性原则。各种教学方法都有自己的适应性,又都有自己的局限性。例如讲授法的使用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并且使用成本较低,通用性强,集思想教育于知识传授。但究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单向性的思想交流或信息传输方式,主要是以语言为媒介,并不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以至于学生不能够直接体验教师教授的知识。又如当前课堂中较多使用的讨论法,其优点是对学生的需要反应灵敏,能较好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独立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还可以养成学生的合作精神,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和学术氛围。

(2)综合性原则。语文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互动性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倡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是对注入式教学法的否定,“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4]学法是教法的依据,教法是学法的示范,正如近代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所提出的“活教育原则”中所说的“你要儿童怎样做,就应当教儿童怎样学。”[4]教法与学法之间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在教学设计中,要综合考虑教学方法的教养、教育、发展的功能,恰当、合理地选择和配合教学方法。

(3)灵活性原则。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教学中,教师所面对的教授对象——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独立个体,每个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及建立的知识结构各不相同,其智力能力水平也有所差异,这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并不能生搬硬套固有的教学方法,应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灵活使用教学方法。特别是语文这一学科,作为母语课程,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这就决定教师在使用教学方法时应注重与教材、学生、生活、课堂相结合,在教学实际活动中要根据情况随时调整。

四、组织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就是达到教学目标的途径。近代以来,我国的语文教学主要受德国赫尔巴特“四段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和苏联凯洛夫的“五环节”(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这两种教学理论虽各有其特点,但也不乏共同之处——二者都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要目的,自然也就忽视了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相互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了众多影响较大的有关语文教学过程的理论,如:上海市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法”(读读、议议、练练、讲讲),上海市特级教师钱梦龙的“导读基本式”(自读课——教读课——作业课——复读课),湖北大学黎世法的“六课型单元教学法”(自学课——启发课——复习课——作业课——改错课——小结课),辽宁省特级教师魏书生的“课堂教学六步法”(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

受上述四种教学理论的启发,笔者结合语文课堂实践及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下五步语文教学过程(就阅读教学而言):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新课的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语文教材是将选文以单元的形式编排的,每一单元主题或文体相近。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渲染某种气氛,创设某种情境以激发学生情绪,使学生更快地融入课文中去,与文本展开对话。例如在上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时,可以播放一段苏州园林的视频,让学生通过影像真切地感受苏州园林“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誉。这样能让学生很快融入课文情境中体会苏州园林的美,想象苏州园林的格局,引起学生对文章的兴趣,自然而然进入课文的学习。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朗读是把无声的文字化作有声的语言,把单纯的视觉活动转化为各种感觉的综合活动,从而加强对书面语言的感知和理解,深入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朗读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感受力、理解力、欣赏力,还可以激活思维,引起联想,培养语感,陶冶情操。语文教材选用的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可以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对作者、文本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会发现问题,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努力解决问题。

(三)合作探究,研讨课文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整体感知课文后,初中生能够对课文中的有关问题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以找出答案。当然,语文是一门人文性、主观性很强的学科,课文的阅读常涉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就使问题的答案并不只有一个,当然其答案正误必定是有一个评判标准的,关于标准如何制定的问题,这里因篇幅原因就不便展开叙述。这启发语文教师在课堂讨论中,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对文章的感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储备,积极思考,开放思维,正如《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语文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语文课堂中,教师不仅要教授给学生语文知识,还要教授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学习的方法。学生间的合作探究需要教师合理的引导,并不是放任自由而为之。

(四)把握主旨,小结全文

学生在学习课文后,需对文章的主旨有一个准确把握,这并不是指教师直接讲授本文的主旨大意、中心思想,而是让学生自己对文章进行口头或书面的总结,概括出自己对文章的体会,以及学完本课之后的所获所得,这可以检验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效果。同时,这也是让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自己去积累、感悟语文知识,更能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教师可以对文章中重难点以及中心思想做一个总结、概括。

五、板书或演示设计

板书是教师运用简明醒目的文字、图表和形象,勾勒出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结构的特点,引导学生完整地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进行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的训练,完成各项教学任务。成功的板书既是教学内容的艺术展示,又是教学思路的直观体现,能够揭示文章中心内容,突出重点、难点,理清思路,启发思考,它对教师课堂教学起辅助性作用。

随着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语文课堂中采用CAI课件等其他方式以影音、色彩、文字、符号和图形的组合,呈现和诠释教学内容,这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使学生能够同时以视觉、听觉、动觉、操作觉感知对象,充分调动个体的感知功能。当前语文课堂中课件的使用,在某种意义上已替代了教师的板书,但部分教师过多依赖于课件,语文课堂可能成为教师单纯“读课件”,学生单向抄笔记,忽视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这就违反了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初衷,当前这种现象应引起教学工作者的注意与重视。

六、进行教学评价

语文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的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手段,对语文教学活动过程的效能和结果做出价值判断,并为被评价者提供反馈信息的一种活动。

我们都知道语文的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它并不像数学公式或化学方程式是由一点一点的知识连接而成,并不是学完此课就能够完全消化吃透。语文学习效果具有滞后性,学习到的知识并不能立即检测出来,可能先前学习的效果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才能体现出来。因此,在课堂中,教师不必拘泥于规范的语文教学评价,采用标准话的客观型或主观型试题并不能准确检测出学生在一堂课的收获。可以采用口试或学习档案袋的方式,对语文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而不是仅仅注重语文学习结果,这样教师能够更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更好地改进教学。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更需要提高语文教学设计的水平。综上所述,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参考和借鉴,以及对我国初中语文教学设计的思考,结合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和趋势,本文探究了语文教学设计的内容及步骤和教学设计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希望能够促进当前语文教学,转变语文教师设计思路。

参考文献

[1] 孙可平.现代教学设计纲要[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 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施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12.

[4] 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471.

[5] 陈鹤琴.陈鹤琴全集(第五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74-76.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教学内容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