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方法

2015-05-30 05:39王月萍
新课程学习·上 2015年4期
关键词:导入新课创设情境音乐教学

王月萍

摘 要:论述情境创设在有效教学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情境是音乐教学“情感化”的基础和前提。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如何优化音乐的审美效应?采取了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创设情境、故事导入;创设情境、谜语导入;创设情境、图画导入;创设情境、多媒体导入;创设情境、游戏导入;创设情境、演示导入;创设情境、从舞蹈形象导入等多种教学方法,论述了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更好地引导学生体验、感受音乐、热爱音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关键词:音乐教学;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方法

情境创设在有效教学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情境是音乐教学“情感化”的基础和前提,所谓“创设情境”是指教师依据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自觉地运用审美因素,按照音乐教学的审美规律精心地创设音乐审美情境,是音乐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的保证。导入新课是教师在新课或教学内容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课程的行为,它一般运用于教学活动的起始阶段,它是小学音乐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一项基本技能。导入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后面教学时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应重视并抓好课堂教学中导入这个环节,以促进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的提高。导入环节很多时候由于落于俗套,缺乏新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堂参与和体验,因为,一个精妙的导入是一堂成功的音乐课所必不可少的。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如何优化音乐的审美效应?我们应采取形式多样的创设情境导入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开拓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使学生在学习新课的开始就能迅速、主动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为新课教学创造良好的开端,提高教学效率。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感受音乐、用音乐美化和丰富人生的前提。如:欣赏课童声独唱台湾童谣《天黑黑》,它以生动、诙谐的语言,天真纯朴的形象,折射了台湾农村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有趣情景。在这一课中,我充分利用歌曲中两个主人公老爷爷老奶奶的形象,创设了具体生动的家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对学生说:“今天,老爷爷和老奶奶也来到了我们中间,他们要把家里发生的这个小故事表演给大家。”这时,一男一女两位学生分别扮演老爷爷和老奶奶,现场演绎家里发生的小故事。通过学生的表演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理解力、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根据歌曲内容,用讲故事的方法进行导入,学生兴趣盎然,学习积极性容易被调动起来。对于好奇心强的小学生来说,故事始终有着很强的“诱惑力”。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那饶有兴趣的故事情节和教师配合以丰富的表情动作,能引导学生进入生动有趣的意境中,唤起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思维。我在教《小红帽》这首歌时,抓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心理,将歌曲要表达的内容情节用故事导入。《小红帽》这个小故事,很多小同学在幼儿园、在录音机上都听过。当我绘声绘色再次为大家讲起这个小故事时,同学们一个个听得聚精会神,每个人好像都被故事情节所吸引住了。通过讲故事使学生更加了解歌曲的内容、情节,以此激发学生学歌的欲望。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低年级学生。

三、创设情境、谜语导入

猜谜语是少年儿童最喜欢的游戏,充分利用学生的年龄特

点,根据歌曲的内容或题目设计有趣的谜语作为课堂导入。如:教《小燕子》这首歌曲时,我设计的谜语是:“一只小鸟真奇怪,尾巴后面有把剪,秋天去了春天来,专为人民出力气。”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论是猜对的还是猜错的,学生热情都非常高涨,适时适度地活跃了课堂气氛。

四、创设情境、图画导入

圖画是展开形象的主要手段,利用图画再现教材情境,实际上就是把歌曲内容形象化,符合儿童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认知特点。通过图画导入新课,可以增强直观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学《可爱的羊群》一课时,我先出示一幅描绘大草原的美丽风光的挂图,指导学生观察画面后提问:“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草原都有哪些景物?”待学生发表各自的意见后,教师再采用描述性的语言进行小结:“蓝蓝的天上漂浮着朵朵白云,可爱的羊群就像朵朵白云飘洒在辽阔的大草原上。牧羊姑娘手拿着长鞭,骑在高高的骏马上……”然后播放歌曲。这种导课形式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五、创设情境、多媒体导入

学生活泼好动,乐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强的事物。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利用多媒体设计生动、新颖的动画教学情境来导入新课,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音乐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遵循趣味性和针对性的原则,根据新课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巧妙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在学习《火车开啦》这首歌曲时,我制作了声情并茂的动画课件,在多媒体的演示下,火车正拉着汽笛咔嚓咔嚓地向前奔跑。这堂课我就以“开火车带领同学们去旅游”为主线,小火车不断把大家带向各个旅游点。如:来到北京,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提供北京风景名胜长城、故宫、天安门等图片,来到上海我提供上海标志性建筑“东方明珠”画面,同时对图片和画面进行必要的讲解。通过多媒体的运用,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知识,还激发了他们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与愿望,为他们进一步学习文化知识作一个良好的铺垫。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来导入新课,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为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达到了“课伊始,趣即生”的良好教学效果。

六、创设情境、游戏导入

在音乐教学中,游戏所占比例并非很大,但从学生对其所表现的积极态度来看,却不可忽视。如恰到好处地运用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根据低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好玩、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在导入欣赏课《火车波尔卡》时,教师可引导小朋友们边听边跟着音乐做开火车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音乐所描绘的火车的鲜明形象和欢快的音乐情绪。他们一手搭在前面小朋友的肩上,一手模仿火车车轮转动,在管弦乐《火车波尔卡》的音乐声中,在“火车司机”的带领下,小火车快活地向前奔跑着。通过创设情境、游戏导入,激发了低段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使他们养成了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培养了形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表现力。

七、创设情境、演示导入

小学生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渡时期,偏重于感性认识。根据这种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應大胆采用直观教具导入。这种方法是教师利用实物、标本、模型或挂图等直观教具,引发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欣赏小提琴独奏《思乡曲》,教师就用小提琴作为演示教具,以使学生认识小提琴的形状、结构,懂得它的演奏方法、音色特点,进而在欣赏乐曲时感受、体验它的艺术表现力。如:欣赏奥地利作曲家海顿弦乐四重奏《小夜曲》时,教师先出示音乐家海顿的画像,结合图片介绍作曲家生平,使学生对作曲家海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八、创设情境、从舞蹈形象导入

舞蹈与音乐是密切相连而又不可分割的,音乐是舞蹈的灵

魂,舞蹈是音乐的表现。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按照音乐的旋律自然进行肢体表演,是用形象感染学生的重要表现方式。如:学习歌曲《跳吧,跳吧》这一课时,教师身穿新疆塔塔尔族服饰及跳一段新疆塔塔尔族舞蹈,先入为主,通过教师的舞蹈及服饰直接引入教学主题,让学生初步感受塔塔尔族人民豪爽的性格和欢乐舞蹈的热烈场面,为后面学习歌曲做准备。如,导入欣赏课《走进京剧》时,教师能充分站在学生的角度,贴近学生,从学生喜爱的一首加入京剧元素的流行歌曲李玉刚《新贵妃醉酒》入手,跳一段水袖舞,一上课就深深吸引住了学生,激发了学生学习欲望,一下拉近了学生与国粹京剧的距离,使学生很容易接受。

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当学生进入一种特殊环境,面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耳闻目睹的全是美的形象及新颖的事物,新鲜感便会油然而生。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最自然、最恰当和最精彩的开端,是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通过在音乐教学中采取形式多样的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更好地引导学生体验、感受音乐,热爱音乐,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建迪.引身边的打击乐器进课堂[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0(9).

[2]许春蓉.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问题及确解[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2009(9).

猜你喜欢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音乐教学
小学语文备课技巧
例谈中职数学新课导入
初中物理导入新课方法浅探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