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交流遵循就近工作的原则

2015-05-30 08:31刘慧英
新课程学习·上 2015年4期
关键词:交流学校工作

刘慧英

随着教育不断深入的发展,教师在教育资源中所占的主导作用愈加明显,如何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科学优化管理,有效合理地整合教师资源,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形成教育合力已成为教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项课题。在实施教师聘任制之后,2012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教育部指出,推进教师交流轮岗是解决城市择校难题、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举措,也是深化教师人事制度综合改革的必然要求,對于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为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建立相对稳定、流动有序、科学合理的教师交流制度,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做出了明确规定,我区在多年前就已经在中小学广泛开展了教师交流制度,并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和成功经验。教师交流制度现已成为学校队伍管理的一项常规制度。

前两天参加了一项“节能减排,从我做起”的公益宣传活动。在活动中,出于职业的角度,偶发奇想。现如今社会提倡学生就近入学,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优化教育资源,实施区域教育均衡化;减轻学生负担等教育问题。由此我想到了我们教师在交流时能否也遵循“就近入学”这一原则呢?我个人认为:教师就近工作对节支增效、缓解交通压力、减少教师身心压力、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有一定的助推作用。

一、教师就近工作可以节省一定数量教育专项经费的支出和个人家庭的支出

据了解,现在教师上下班的交通费用是按教师上下班的出行乘坐公交车线路(每条线路50元)的标准由学校教育经费中支

出。以××学校教师为例,每月用于教师交通专项补贴的费用近3000元,一年三万多元。假使教师“就近入学”,那完全可以把节省下来的经费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培训、创建校园文化等方面的使用。另外,就我个人而言,我是开车上下班,每一年光在上下班油耗支出费用就7000多元,占个人年收入的14%左右。假如没有此项支出,而用于家庭其他方面的改善,比如孝敬父母、教育子女、给爱人添一件新衣,或用于购买书籍,提高个人修养与学识,其所体现的价值就会更加丰富了。

二、教师就近工作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节省更多的有效时间进行教学研究和辅导

我校有多位教师的家离校很远,最远的距离有20多公里,每天往返需两个多小时,他们往往是每天啃着面包天不亮就从家出发,晚上顶着星星拖着疲惫的身影回到家,还得马不停蹄地忙家务。有时若遇到堵车或天气恶劣等不如意的情况,招致领导的批评和家人的埋怨不说,耽误学生上课那可是担不起的责任,因此这些教师总是感到身心压力很大。现如今我们大力倡导创建和谐社会,那么我们就从自我做起,如果教师也能就近工作,对于那些山高路远的教师来说,上述的问题就可能轻而易举地解决,而且教师可以把节省下来的时间和精力更好地投入到教学研究和班级管理以及对学生的辅导之中,抽出更多的时间去关爱我们的学生、关爱我们的家人、关爱我们的学校,为创建和谐师生、和谐校园、和谐家庭起到促进作用。

三、教师就近工作可以促进教师自觉地进行道德和行为的自我约束

十八大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楷模,教师职业的这一特殊性要求我们完成这一根本任务,首先自己得风清气正,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在家庭,都要树立一个身为人师的形象典范。教师就近工作,因为教的可能是左邻右舍家的孩子,也可能是小区内张家或李家的娃娃。因为大家生活的空间都处于相对狭小的氛围内,哪怕是去菜市场买菜,到楼下散步,都会不定时地遇到“眼眉前”的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哲理性的话语把教师推到社会文明的浪尖上,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我们必然成为社会关注的公众焦点人物,教师职业的性质决定我们更要注重对社会的影响力。作为教师,不但在学校身为学生的师表,即使是在社会,在跨出校门之外,也要做一个社会公民的楷模。空间小了,距离近了,彼此都非常容易了解相互的信息,教师也就时时处在家长和学生的监督之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更加注重个人的形象和修养,要时时注重提高自我约束的意识。这些虽然无形之中会对教师带来一定的社会生活压力,但更会成为我们自我道德修养的阶梯,成为提升职业幸福感的动力。

四、教师就近工作可以帮助缓解交通压力、减少空气污染等一些社会问题

现如今,环境保护已纳入国家发展纲要之内,我们大力提倡“绿色交通”“绿色出行”。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消费观念也不断增强,私家汽车已越来越被百姓出行所依赖,当然这些寻常百姓家也包含教师这个群体。仍以××学校为例,该校教师开私家车上下班的有15人,占教师总人数的45%。如果教师就近工作,那么在这个群体中的有车一族就完全可以“靓车入库,马放南山”,没有必要每天和公众一起凑热闹挤入拥挤的车水马龙之中,这样虽然不能完全解决交通拥堵的社会问题,但最起码能从自我做起,为缓解交通压力,节能环保,减少尾气的污染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当然,教师交流遵循“就近入学”的原则不是上述三言两语就能论证的,其中还有很多因素可能会与之冲突,比如:一个地区人口分布状况;区域内教师队伍年龄结构状况;优秀教师资源的均衡情况等等。但新生事物存在的问题是在所难免的,这些问题不会永远绝对。只要我们敢于面对,而且致力于去思考研究,最终都会有相对的解决方法。比如优秀教师资源的均衡问题,优秀不是先天具有的,而是在后天不断实践中培养出来的。只要学校管理得当,用人适度,注重人文,充分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生活热情和工作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出每一个人内藏的潜能,人人都会成为优秀的师者。

以上是我个人对教师交流中遵循就近工作原则的粗浅认识,不成熟观点望同仁们给予指正批评。

参考文献:

屈光涛,陈光春.教师交流制度实施的障碍与对策[J].新课程研究:教育管理,2007(6).

猜你喜欢
交流学校工作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不工作,爽飞了?
学校推介
选工作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