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师的劳动特点看现代教师必备的素质

2015-05-30 08:31肖东
新课程学习·上 2015年4期
关键词:创造性人格劳动

肖东

一般来说,职业性质的不同,使不同职业者所扮演的角色和所承担的职责也是不同的。那么教师的劳动特点是什么呢?教师的劳动特点又决定了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

一、教师的劳动特点

1.复杂性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是相对于其他职业性质而言的。它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教育对象。教师的教育对象不是物,而是活生生的人,并且是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决定人的成长因素是多方面的,这就需要教师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因材施教。教育目的和任务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发展他们的智力以及各方面的能力,要让青少年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2.创造性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不是“授人以鱼”,简单到把知识照本宣科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必须对所传授的知识进行再加工,采取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法,并通过反复练习达到掌握的目的,这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教师在传授知识时,为了让所传授的知识具有新鲜感、时代感,需要整合多方面的资料,这也是教师劳动的一种再创造。教育过程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这也需要教师在劳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3.示范性

教师劳动手段的主体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强烈的示范性。教师首先通过自己的理解把教育内容所包含的知识、技能、世界观和思想感情融会贯通,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再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心理状况,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传授给学生。青少年儿童富于模仿和易受暗示,他们都把教师看做知识的化身、高尚人格的代表,是天然的模仿对象。教师的言行举止、科学态度、思维方式都对学生起着模范作用。

4.长期性

教育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一个如春风化雨般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任何急功近利都是错误的;教师劳动长期性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劳动的效果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得到检验。也就是说,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最终结果要在参加独立的社会实践后才能得到检验。

教师职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教师职业的重要意义和重大责任,决定了对教师的高素质要求。但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能否合格履行教师角色,根本还在于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體现。那么当代教师的素质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二、现代教师必备的素质

1.高尚的人格魅力

为了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康发展,教师必须首先塑造自己的高尚人格。一般来说,学生对教师都有着一种非凡的信任和依靠感,他们把教师看成自己学习上的导师、德行上的榜样、生活上的参谋,任何一个成功的人,无不受益于教师高尚人格的影响。

2.扎实的理论功底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有其自身区别于其他职业的不同特点,教

师更要有精湛的专业技能:(1)语言表达能力。正如专家指出的那样,教师的语言要做到准确、鲜明、生动、简明、形象等特色。(2)文字表述能力。合格的教师应当能把教学经验、教研成果、课后反思用笔表述出来。因此,在新形势下要求现代教师一定要有较高的文字表述能力。(3)课堂驾驭能力。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一个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高低,决定着课堂教学效果的成败。(4)深厚的学科知识素养。教师务必要精通所教学课的课程标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所掌握的学科知识必须大大超出教学大纲的要求,在专业知识方面造诣越深,教学才能越有足够的回旋余地。

3.博学不厌的品质

作为教书育人的现代教师,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凡是涉及德、智、体、美等方面知识的时候,教师首先必须掌握。再者,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教师必须具备一种更新知识结构、补充学术养料、拓展教育视野的强大能力,努力使自己做到一专多能,只有这样才能担当起素质教育的重任。

4.强烈的创新精神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必须以教育创新为核心,把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放在首位。只有教师具有不断创新的精神,我们的教育才会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5.一颗博大的爱心

一颗博大的爱心其实指的就是师爱,即对学生的爱,它包含了对全体学生中每一个人的热爱、尊重、理解和期待。学生是教师服务的对象,不管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成绩差的学生,都一视同仁地对待他们。教师要热爱学生,当然,这种爱不是溺爱,不是无原则的宽容,更不是无原则的放纵。而是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同时,面向每个学生,平等、公正,因材施教。

总之,现代社会的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是学生学会做人的帮助者和启发者,又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服务者。教师只有正确地认识了自己的角色,才能促进自己的健康发展,也才能促进教育和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周德义,王嘉德,王荣德.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M].科学出版社:龙门书局,2011-05.

猜你喜欢
创造性人格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