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情教育活动对幼儿分享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

2015-05-30 08:31沈雪梅
新课程学习·上 2015年4期
关键词:教育活动移情

沈雪梅

摘 要:分享是亲社会行为的一种。愿意分享的幼儿能为自己赢来更多伙伴,在与同伴的交往与互动中获得愉悦感,发展社会性,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养成开朗、活泼的性格。不愿分享甚至与人争抢的幼儿可能会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受到更多挫折,不易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由于交往受挫,幼儿极易产生沮丧情绪,丧失与人交往的信心与积极性,对幼儿良好性格的养成及社会性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因此,研究幼儿分享行为,寻求促进幼儿分享行为的有效模式显得尤为重要。以×市幼儿园80名中、大班幼儿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揭示本研究设计和采用的多形式组合的移情教育活動能否促进幼儿的分享行为,主要采用教育实验法、观察法,对实验班实施为期一个半月,每周3次的移情教育活动,对照班处于常态,采用《幼儿分享行为观察表》对幼儿训练前后的分享行为进行评估。

关键词:分享行为;移情;教育活动;教育实验法

一、问题的提出

分享行为是个人自愿与他人共享自己所属物的积极社会行为,是个体的主动行为,目的是有益于他人,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一般来说,具有分享行为的儿童,能够更好地了解别人需要,更具有同情心,和他人相处也较愉悦。较之不愿分享的幼儿,能够分享的幼儿与同伴具有较少的冲突,有着良好的同伴关系。

一项调查显示,虽然3~6岁儿童随着年龄的增大,分享行为有所提高,但总体上中国儿童的分享行为不容乐观。幼儿分享食物、玩具或其他物品的人数不超过50%,即使在6岁的时候也如此。在分享的人群中,分享者也仅是感觉分享(将食品、玩具和其他物品给别人看、听、摸、嗅),真正的分享(将食物给别人吃,玩具给别人玩或一起玩,物品分给别人)很少。同时,分享给别人的动机也多是自利的。

移情教育活动是一种促进幼儿认识和理解他人的情绪,使之产生的情绪反映与他人一致的方法。移情教育活动可以帮助幼儿认识到,同样的情况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使幼儿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体验他人的情感,为他人着想,从而产生助人、分享等亲社会行为动机。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揭示多形式组合的移情教育活动是否能促进幼儿的分享行为。

(二)研究任务

1.设计多形式组合的移情教育活动

2.判断多形式组合的移情教育活动能否促进幼儿分享行为

(三)研究工具

《幼儿分享行为观察表》(观察者观察被试的分享情况,并按照各项指标在相应的表格内做记号。)

(四)研究方法

1.观察法

研究者创设一定的情境(找朋友、寻宝、玩玩具),在情境下观察被试分享行为情况。

2.教育实验法

对实验班开展每周3次,为期一个半月的移情教育活动,而对照班则保持常态。

(五)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中、大班各4班,共8个班。其中,中、大班各有2个班为实验班,2个班为对照班。在每个班级内抽取幼儿20名,共160名幼儿。中班幼儿平均年龄4.5岁,大班幼儿平均年龄5.6岁。

(六)多形式组合的移情教育活动设计方案

移情教育活动选定的形式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能吸引幼儿的兴趣,使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可选择的形式有:故事讨论,教师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或讲述后提出问题,幼儿围绕问题展开讨论;角色扮演,幼儿扮演某种角色,感受角色在一些情境下的情感体验;艺术表现,幼儿通过美术创作、音乐表现、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手段表达自己的感受;现实体验,为幼儿提供与他人分享的机会,让幼儿感受到与他人分享是一件开心的事;艺术渲染,教师选择音乐烘托气氛,调动幼儿的情感体验。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量化研究分析:前测和即时测试中幼儿分享行为变化及差异检验结果。

从表3可见:对照班被试前测和即时测试中分享行为变化经检验没有显著差异;实验班被试前测和即时测试中分享行为变化经检验差异非常显著。

从以上数据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实验班幼儿经过6周的移情教育活动,分享行为有显著提高,而对照班幼儿的分享行为没有显著性变化,因此我们得出:移情教育活动能够促进幼儿的分享行为。

四、结论与建议

根据我们对移情教育活动前后幼儿分享行为的观察和比较以及简单的统计分析,我们认为:幼儿园等托幼机构可以运用多形式组合的移情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在幼儿园等托幼机构对幼儿实施移情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促进幼儿分享行为,这对幼儿更好地与人相处,更好地适应社会以及心理的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移情教育活动面对的对象是幼儿,移情教育活动其实就是一种教学活动,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移情教育活动活动。移情教育活动还可与其他方式方法结合,以确保活动的延时效应。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3]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教育活动移情
基于移情的诗词文化创意设计方法研究
浅析诗歌翻译中的移情——以《再别康桥》韩译本为例
移情于物,借物遣怀(外一则)
面部表情、文化差异与移情作用
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主体性的研究
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谈能力探索
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
企业基层单位两学一做中领导的作用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加强学校安全教育构建平安和谐校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