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作文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凸显

2015-05-30 08:31贾赟
新课程学习·上 2015年4期
关键词:拓展思维

贾赟

摘 要:本着体现要自立、要创新、要能力、有空间、有实践、有情趣的新课程理念,就个性化作文教学与发展学生个性进行阐述。即教师在教学中要按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作文教学要求实施作文教学,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能力,使学生作文凸显“个性化”,从而达到发展学生良好个性,培养学生优秀品格的目的,促进学生的全面、主动、和谐、健康发展。

关键词:以范为引;挖掘潜能;拓展思维

良好的个性对于学生优秀品质的形成,心理健康的发展以及独立思考问题、多项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种固定的本质特征,是学生独特见解日益成熟的根本保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作文教学的本质需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现实的作文教学,由于大部分学生被封闭在学校,远离社会,生活单调,写作文时往往无话可说,无从表达。就只有背范文、模仿老师的下水文,不说千篇一律,却也是“万变不离其宗”,毫无意义,根本就谈不上“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表达真情实感”。有时作文的命题也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写作的束缚太多,政治、道德、教化的味道太浓,缺少自由表达的空间。因此,引导学生写出不拘形式而内容丰富多彩又具个性化的作品,已成为作文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

一、以范为引,从仿到创

写作前,教师应认真备好习作课,选择适合本次作文的范文。范文的选择,不仅要从训练重点上去考虑,还要能多层次地扩展学生的写作范围。当然,仿写也不是纯粹让范文牵着自己的鼻子走,教师给学生提供一篇范文,关键是要从仿写中悟出写作规律,让他们清楚地知道本次作文该写什么,把什么作为重点,如何去写,甚至还要了解为什么这样写。尤其是起步作文,每次写作时,一定要防止学生简单的套写,要把范文作为一个“引子”,明晰一个写作思路,在这样的仿写中,学生慢慢会找到习作规律,会在不自觉中从“扶墙学步”到“独立行走”。同时,教师还要提供不同材料、不同记叙顺序、不同风格的范文让学生增长见识,汲取丰富写作技巧和语言材料,积累写作经验,激发学生的独创意识和创作激情,厚积而薄发,从范文的一个点联想到生活的一个面,由多个生活的面构成一个具有个人独特见解的写作立体图来。

二、激趣促写,挖掘潜能

作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真实表达出来。兴趣是获得知识的动力,良好的写作兴趣是个性化作文形成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要把影响学生写作的各个因素协调统一,让他们有感而发,有情表露;在他们灵感迸发之时,让他们立即动手写,只要有了一吐为快之感,就能表达出真情实意。要学生持久乐写、不断进步,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去挖掘学生的潜力,找到兴趣的激发点。只有学生感兴趣了,才会有意无意地去做,并且力求做好。教师可以因势利导,把学生喜闻乐见的题材在指导课上有机穿插,要求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阐述个人的看法,引导学生说真话,写实话。

教师也要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独特需求,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应努力创造不尽相同的写作氛围,促进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启发他们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体现个人的思想认识。采取激励机制,积极肯定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鼓勵他们追求标新立异的写作新境界,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作文竞赛,举行小组作文展评,将优秀习作张贴于“学习园地”等,以荣誉刺激学生,让他们从获奖中体会劳动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树立写作的自信心。浓厚的兴趣一旦形成,学生会自觉地创作。

三、拓展思维,丰富想象

想象是创造的前提,一切创造性的劳动都离不开想象。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致力于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要给学生一些能促进其创造性发挥的训练题。这类作文练习既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拓展,又丰富了学生的个性化语言,在创造中既能获得新知识,又能发现新问题,激励他们不断做出新探索。而创造和想象都离不开积累,积累好比地基,没有结实牢固的地基,哪有拔地而起的高楼。所以,在平时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籍,对于学生文学作品、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科学幻想等生动、形象、有趣的内容要深究其理,引导他们用开阔的视野、多维的认知去理解和探究,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在自己的习作中海阔天空地想象、酣畅自由地表达。如,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卡通人物形象,编写科幻作文——宇宙大战、海底寻宝、××历险记等,这样经常性、具体化的语言训练,使学生思路更开阔、思维更敏捷。在扩大学生知识面的同时,阅读时要尽量选择结局有想象空间的文章,把无限的想象交给学生,学生可以自由表达看法或变换为自己觉得更适合的结局,使学生认识更具多样化、理性化,更显个性化。

四、先说后写,相互促进

小学作文课要注意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它是写好个性化作文的先决条件。教师在口语训练中要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从简单的日常行为习惯向复杂的事件过程逐渐推进,从有一定的顺序向明晰的条例转变,通过口头交流使学生思维得到最大限度地发展,增强“我口说我心”的独立创作意识。在写作过程中,要以说为基础,适当调整写作思路。教师随机点拨,让学生一步一步用准确、明了的语言把某种感受表达出来。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培养了他们“我手写我心”的个性心理。以说促读,说写有机结合,使学生个性化作文水平有所提高。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的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对于新时期的每位教育工作者,在作文教学中都要努力为学生架起创作思维的桥梁,使学生的作文从小就有一个独特的创新见解跃然纸上,也就是使学生作文凸显“个性化”,避免学生作文千口同词、千人一面、千篇一律。

参考文献:

张春霞.中学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浅谈.河北师范大学,2006(9).

猜你喜欢
拓展思维
解题教学中的“调味剂”
浅析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应用
从抓住“意外”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说起
五分钟微讲坛之拓展学生思维,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插图,语文创新教法中的“点睛”美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深度报道与记者的拓展思维关系
巧用多媒体,给中职语文教学增添一抹亮丽
利用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