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数学建模助力小学数学

2015-05-30 08:31范冬英
新课程学习·上 2015年4期
关键词:合理运用

范冬英

摘 要:新课改要求把学生的数学知识通过建模的过程转化为应用意识,并引导学生能够自觉地利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就数学建模,助力小学数学教学展开阐述。

关键词:设置问题;体验成就;合理运用

数学建模就是化抽象为具体,将数学中我们所遇到的一切抽象东西以简洁准确的语言清晰表达出来,让人更容易理解与接受。它是一种生动形象的数学结构,简化并具体数学中抽象的物体,以概念、运算法则等方式表现出来。

一、模型准备——依据经验,设置问题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是数学模型建立成功的关键。所以,教师要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设置合适的问题情境,为学生理解问题做好准备。巧妙地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透过现象看本质,以问题情境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所学知识,并加以充分利用。当学生对问题有了足够的了解后,模型的建立自然轻而易举,因此,问题情境的建立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模型的准备要取材于生活,基本的要求就是易于思考代入,学生很容易就能想象到具体的情形,也就更容易理解。最初级的建模对于小学生而言,就是应用题。有一些应用题的模型比较难以想象,所以还把问题复杂化了,反而不利于学生理解。

二、模型构象——透过实际,构出想象

问题情境的建立使学生有了足够的兴趣,那么模型的建立也会简单很多。我们先根据教学的内容对实际问题做一个基本的简化,透过实际,构出假设。而教师在这个环节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对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大胆假象与猜测,找出准确建立模型的方向。这一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也要不遗余力的鼓励、支持学生不断探索、尝试,让他们对数学的学习有足够动力。

教师在进行基本数学知识教学的时候,可以将公式、教学内容与解答用数学模型表现出来。如在进行“乘法运算”的学习中进行“3×3”的运算时,可以发给学生一人一把火柴,让学生自己建立模型,有的会每三个作为一堆,有的会拼三个三角形,最终得到九根火柴的结果。通过这样的方式,既有乐趣,又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模型建立——成功的策略,体验成就

在建模过程中,策略是关键,它是模型成功建立的前提。所以,在学生建立模型时,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策略让学生自己动手建立模型。

在模型的建立上,教师也要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的思维更活跃。在进行“二进制”“十进制”概念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班内的学生,构建出一个二进制计算的模型,模拟计算机处理问题基本原理的模型出来,抽象的进制运算便因此而具象并充满了趣味。学生每一个人投入到模型的建造中,他们会感到十分充实。

四、模型运用——联系实际,合理运用

模型的建立让数学更贴近实际,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能够更透彻、明白。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有足够的信心与动力,对知识点的掌握也变得更加容易、更加简单。数学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与生活密不可分。模型的建立依赖于生活,从生活中取材,贴近实际,将抽象化为具体,更易于接受理解。

生活中的每一个部分都离不开数学,每个部分都需要利用数学。比如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班级总人数、男孩、女孩的计算。学习“面积的计算”时,可以让学生动手量一下课本尺寸,计算出课本的面积,既动手又动脑。

总而言之,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建模教学可以说是教学策略中的一匹黑马,它让抽象的数学内容更加生动具体,让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更有趣,让学生更有动力去学习数学,并在数学的学习中获得快乐与成就。小学数学建模教学无疑会成为教学的新选择与新趋势。

参考文献:

朱旭平,徐旭琴.小学数学教学中基于“问题情境”的建模范式解读[J].新課程研究:教师教育,2007(2).

猜你喜欢
合理运用
多媒体在小学教学中之我见
浅析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游戏的合理应用
动画设计与制作中元素材料的合理运用
涉众型寻滋案中视听资料的运用
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科学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浅谈气息在歌唱中的合理运用
有效沟通在中职机械专业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合理运用体育游戏提高体育教学效率研究
浅谈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使用契机
激励机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