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活跃小学数学课堂气氛

2015-05-30 11:04程良俊成印芳
新课程学习·上 2015年4期
关键词:正方体课堂气氛动画

程良俊 成印芳

在现今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多数实验证明,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学习效率会更高,学习效果会更好。那么,如何活跃小学数学的课堂气氛呢?笔者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给奋斗在一线的教师们提供一些新思路。

我们都知道,一节成功的课堂包括备课、讲课和课后反思。如何让课堂表现的富有活力,如何让学生听的更有兴趣,讲课就显得很关键。讲课又分为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所以笔者将会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教学前铺垫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也是如此,要想有活跃的教学气氛,良好的导入必不可少。小学生活泼好动、胜负感强,充满好奇心。教师应合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前点燃学生学习的欲望,使之愿意加入到学习活动中,从“让我学”变为“我要学”。

二、教学中创设情境

1.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在我国现阶段考试指挥棒的影响下,经常会出现“考试的天才,生活的蠢材”,这是由于我国应试强烈,使教育内容与生活严重脱轨。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考试数学成绩接近满分,到了菜市场却连应该付多少钱都不知道,这何尝不是我们教育者的悲哀?在悲哀过后,我们也应该反思,最主要的原因无非就是学生在学校缺少与生活相关联的情境,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努力多结合一些真实的生活情景,例如采购、盈亏类的问题,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正确得出结果为辅,努力让学生成为“考试的天才,生活的精英”。

2.与动画故事相结合

小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抽象运算阶段的转化,即从通过看见实物才能进行运算到后来直接根据数字就能运算。实现这一转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给学生看动画和讲故事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动画故事生动形象,引人入胜,学生在看动画和听故事的过程中可以学到生活技能,也能够更好地理解题目含义,最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后及时巩固

教师在教学后觉得教学任务就已经完成了,这样是不对的。教师在教学后应指导学生做好课后复习工作。具体可以采用分组游戏和动手实践两个部分。

1.分组游戏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学生喜欢在课堂上分组做游戏,如果能成功地将游戏与教学相结合,那么课堂效率一定会事半功倍。例如,教师在讲授“数的分解”时,可以讲授一种分解方法,其他的则由不同小组的学生讨论出来,比一比哪组找得又快又准。这时学生的积极性会充分激发,为了赢得第一名争先讨论,如果回答正确他们的自信心又会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时也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时教学目标也很轻松地完成了。

2.动手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而小学数学恰恰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可以自己拿出身边的物体实践,例如比较同一面积的球和正方体哪个体积更大;教师也可以在课上为学生提供实践条件,例如拿一个正方体,师生共同探讨如何计算正方体的体积,如何才是最简单快捷的方法。通过动手实践,学生得到的知识就会更加印象深刻,这远比我国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要好得多。

小学生是活泼可爱的,他们的成长代表着祖国今后的发展。在小学阶段营造活跃的教学气氛,可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采取适当的方式,让祖国花朵在绚丽的阳光下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参考文献:

吴学莲.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实用性[J].速读:上旬,2014(9).

猜你喜欢
正方体课堂气氛动画
给正方体涂色
做个动画给你看
多少个小正方体
动画发展史
我的动画梦
数小正方体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
拼正方体
高中英语课堂气氛的活跃优势研究
我是动画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