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师生在预习中共舞

2015-05-30 11:04朱雪芳
新课程学习·上 2015年4期
关键词:教是江雪柳宗元

朱雪芳

为了摆脱“满堂灌”“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叶圣陶先生提出了“教是为了不教”的著名论断。

为了贯彻“教是为了不教”的至理名言,教师们各显身手,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尝试。于是,预习作为体现当代教育理念的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逐渐被教师广泛认可,不少学校正在全面推进和实施,这无疑是值得人赞赏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为了将预习落到实处,很多教师设立了预习本,设计了预习单,增强了这个理念的可操作性。

然后,在实际调查了解中,我们却发现了不少问题。同样是通过预习先让学生自己去学习,然后进行教学,有的能体现“先学后教”“教是为了不教”的本质,有的不但不能体现,反而还会增加学生负担。

怎样的预习才能收到我们预想中的效果呢?

一、让学生在预习中活跃

从与部分教师和学生的交谈中了解到,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好好地预习,每次预习都会布置預习作业,还不厌其烦地批改、订正、答疑。可是,一段时间下来,却总是收效甚微。学生说,教师的预习作业千篇一律,简单的预习就是利用字典学学生字生词,这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实在太简单了,一点也不新鲜;难一点的就是回答课后的问题,这个又太难了,几乎没有人做得对,做错了还要订正,真没趣……这样的预习流于形式,确实让学生感到没意思!

因此,指导学生怎样进行预习就值得教师们仔细琢磨了。

朗读课文、动笔摘抄、查阅资料是教师常用的预习方法,我们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挑选合适的预习方法。另外,为了提高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我们不妨试试以下预习形式。

1.有趣的预习作业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特点和教材特点,设计一些有趣的预习题目。写景的课文可以和绘画综合起来,有关音乐的课文可以和欣赏名曲结合起来,动植物的课文可以与欣赏相关动植物相结合,运动的课文可以亲身实践一下……名著的、戏曲的、古代的、西方的……还可以给预习题取有趣的名字,比如:“百度搜索”——查阅资料、“搜狗问问”——向教师提问、“我的文件夹”——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等。

2.有信心地预习作业

由于学生的年龄存在差异,对学生的预习也要有所不同。低年级重在为培养预习兴趣和预习习惯打好基础。高年级则要引导他们进行创新思维,拓展预习空间,深入预习实践,丰富预习内涵。由于学生还存在个别差异,所以面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可以设计不同难度的预习题,“优秀生”要适当增加预习的难度,让他们挑战极限,使预习充满激情;对“学困生”适当降低预习题的难度,让他们跳一跳也能摘到桃子。教师在预习评价时也要有的放矢,对“优秀生”要严格要求,防止骄傲自满的情绪,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对“学困生”要加强引导,发现其“闪光点”,鼓励他们不断进步。这样的评价,这样的预习,才会增强学生的信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预习中,让预习活跃起来。

预习的方法有很多种,教师要针对课文的不同内容、不同文体、不同立意、不同风格,认真组织好预习、精心设计预习题,“授”学生“以渔”,使学生在预习中活跃起来,感到快乐,收获自信,才会真正自主地去预习,才能使预习产生真正的效果。

二、让教学在预习中丰满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五言山水诗,描述了一幅冰天雪地的寒江图,没有行人、飞鸟,只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一位教师为了突出“预习”的主题,在执教的前一天布置了如下预习题:

1.认真阅读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2.认真思考,古诗写了哪些事物?

3.通过工具书,了解不理解的词语的意思,想想古诗的意思。

4.课外收集有关柳宗元的资料。

另一位教师设计的预习题如下:

1.认真阅读古诗,读出古诗的感觉。

2.仔细品读,你从古诗中体会到了什么?

3.比较张志和写的《渔歌子》和柳宗元的《江雪》,说说它们的区别。

4.课外收集有关柳宗元的资料,想一想对我们理解古诗有什么帮助?

预习的本意是让学生先自主自由地去学习,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反馈决定教学起点。对比两份预习题,我们可以从中发现:第二份预习题没有明确的指向,只是给学生指出一个方向,要学生自己去摸索,是开放的,有选择空间的。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这四道题目的质量也不相同。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再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和重点。这样,教学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不同的学习阶段,预习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初始阶段,侧重于学会选择学习内容。当大多数学生学会了选择学习的内容,就要把预习题和课堂侧重点放在指导学习方法的科学合理选择上,如“你觉得应该抓住什么来理解这篇课文”“与本单元其他两篇课文相比,学习本文更应该关注什么”……最后,就要侧重于评价学习的结果了。语文教学,如果学过了课文,不知道自己算不算懂了,那还有什么效果呢?“多读几遍课文,你学懂了什么,列出三四个新的收获”“《渔歌子》和《江雪》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哪里?”……这类预习题目的侧重点就着眼于学习结果的自我检测。这样循序渐进的预习题目的设计和运用,不是为了只学会一篇课文,而是为了掌握学习这一类课文的方法,围绕这样的预习题目合理地组织教学,课堂才会越来越丰满。这样的预习才能事半功倍,这样的“教”才是真正为了“不教”。

三、让师生在预习中成长

通过循序渐进、科学合理地指导预习,学生不仅知道了预习的重要性,更掌握了预习的方法,养成了预习的习惯。有效地预习,使学生不断进步,体验自学成功的喜悦,树立了自信心,学习效果显著,为进入“课中探究”与“课后延伸”打下良好的基础。

开放的、自主的预习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有丰富而广博的知识,要求对教学内容有全面而深刻的理解,以应对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发现和提出的一些疑难问题。其次,要求教师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在充分预习的课堂上,学生的个性不断发展,生成性内容相当多,教师如何引导课堂沿着正确而高效的航道前进,需要有足够的掌控和应变能力。另外,还需要教师有博大的胸怀。在面对学生一些荒诞的、不羁的话题时,要给予宽容和引导,对超越自己的独特理解,要给予赞赏。

预习,是语文学习的第一步,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只要精心设计、组织好预习,师生就能在这个金色舞台上绽放独特魅力。

猜你喜欢
教是江雪柳宗元
江雪
柳宗元
江雪
江雪
江雪
科学践行“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
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研究
浅论“教是为了不教”
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研究
淫羊藿治好柳宗元的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