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充满活力的初中数学课堂

2015-05-30 14:57李素梅
新课程学习·上 2015年4期
关键词:活力课堂平等生活情境

摘 要: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在富有活力的氛围中开展,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让课堂灵动起来,变成一个利于发展学生个性的教学环境。

关键词:活力课堂;平等;生活情境;引导

教育首先要将学生看作平等的个体,突出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有的教师一看到学生有不同的教学意见,或者在课堂中的言行与预设的教学过程有差异,就认为学生是“捣乱”,是不尊重教师,对这样的行为“重磅呵斥”,学生往往变得乖巧,课堂也失去了活力。这样的结果是学生的思维被限制,创新思想被抹杀,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慢慢散失。这样的课堂无异于死水一潭,与新课改的理念背道而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一、树立平等观念,开展互动教学

1.树立平等观念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学生是独立的个体,课堂中应该突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地位,树立师生平等观念,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已经不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不能仅仅通过“严师出高徒”的理念教导学生,要让学生思想动起来、思维活起来,首先要做的就是树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例如,在每堂课教学中,我从设计环节就遵从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融入教学中。

2.开展互动教学

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数学教学应该建立有效的互动,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随时转换其角色。在互动教学中教师可以是激励者,可以是引导者,也可以是合作者等。

例如,在教学“整式的加减”知识時,教师作为合作者和学生一起回忆整式的相关概念、合并同类项法则、去括号和添括号法则,这样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整式的加减,更好地学会运算。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初中数学教材中更有很多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如果要让数学课堂动起来,教师就应该创设具有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学习数学。

例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在清明节时,八年级共有180名学生,可以采取坐大巴车和面包车的形式:每辆面包车可乘20人,车费20元;每辆大巴车可乘30人,车费30元,怎样乘车更加省钱?这样的生活问题让学生一下子就可以激起探究的欲望,学生不仅能从生活中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更能通过解决问题学习数学知识。

三、注重引导,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数学教学不应只重视知识结果的学习,更应该学习知识的获取过程。”教学过程需要师生共同参与,让学生在教学中多动手、多动脑、多交流、多思考。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知识时,如何让学生理解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呢?教师通常的讲解无法真正让学生理解,为此教师拿出各种长短不一的木棒,让学生拼接三角形,学生通过不断地练习发现,要想拼接成一个完整的三角形,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一定大于第三条边。这样通过学生自主实践参与,学生理解得更加深刻,学习的意识也得到了锻炼,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实践性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实践更能印证数学知识的魅力。在我们学校对面有一栋高楼,要想知道大楼的高度,只有通过实际测量,而这对于学生是很不现实的问题。如何能在不测量大楼高低的情况下知道其高度呢?这个问题不但有难度,更加富有现实的生活意义,为此,我让学生自己走出去,自己去思考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然后在下次课上汇报自己的实践结果。通过实践学生得到多种方式解决这一问题,很是出乎我的意料,学生的兴致也得到调动。

四、积极创新教法,激活学生思维

对于不同的内容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样的内容采取具有创新性的教法能激起师生共鸣,让课堂动起来。

例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知识时,我把学生分成四组,让组与组之间相互出题,看哪个组可以难倒对方,当然知识一定要在平面图的知识里。摒弃了传统的那种在教授完课后布置作业的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组间合作在课堂上自由、大胆表现自我,并从练习中提出了一个又一个极具创新思维的问题。这样的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在这种氛围下学生有了自主思考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灵感、创新思维,课堂成为他们快乐学习的乐园。

总之,要让数学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就应该建立师生平等的关系,树立平等观念,开展互动教学,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创设学生熟悉的教学场景,让学生在有趣味的环境下学习、探究知识;实践参与让学生能体会知识的获取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灵感,让学生在教学中多动手、多动脑、多交流、多思考,当然创新的教学更是激活课堂必不可少的方法和手段。

参考文献:

[1]邱建敏.数学高效课堂之我思我行[J].吉林教育,2010(28).

[2]朱万正.如何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J].考试周刊,2010(34).

作者简介:李素梅,女,1979年10月10日出生,本科学历,现就职于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城关中心校,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活力课堂平等生活情境
基于学科特质的初中活力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小学语文活力性教学探究
在玩中学,学中练,打造小学体育活力课堂
情人的烦恼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推行合作学习, 构建活力课堂
小学教育中转化差生之我见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