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有效进行小组学习

2015-05-30 14:57张婷
新课程学习·上 2015年4期
关键词:小组长成员学会

张婷

一、培养合作意识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合作是一个人生存的需要,是人与人之间在共同活动中发生相互作用和联系的基本方式,也是社会群体赖以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学生正是在相互合作与交流中得到发展的。“小组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合作为手段,是有组织、有指导的互教、互学、互帮活动。这种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取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使思维真正活跃起来,使课堂教学不再出现被遗忘和冷落的角落。

二、科学地组建小组

1.分组原则

在分小组的时候,先考虑总的水平,再考虑每一科的水平,尽可能让每一小组均衡一些。小组中有学习水平高的,又有稍微低一些的,这样在学习上可以互帮互助,然后考虑性格方面的差异,最后考虑性别上的差异。

2.小组人数

我认为4~8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最科学,这是因为如果要发挥团队间的互帮互助,应该最少4个人,比如,假设小组成员在进行激烈的讨论,如果只有两个人,那这两个人有可能会对某个问题无休止地讨论下去,那就需要第三人或第四人出来评评理,所以最少需要四个人。但如果太多的话,组长不好管理整个小组,小组成员在争论某个问题时,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达成一致意见,这样会影响学习效率。

三、重视组长的培养

小组长是带领本组成员进行有效合作的关键人物,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长合理培养小组长,不仅能使合作学习有效进行,还能激发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兴趣。

1.学会收集

合作中,要让组长初步学会根据教师及同学提出的问题,合理收集问题解决所需的各种数据,并能初步学会运用这些数据,通过分析、整理、综合等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学会表达

组长要学会用富有条理性、逻辑性的语言来叙述小组讨论的结论,阐述小组的基本观点,描述小组开展的相关活动。语言通俗、易懂,说理有层次。

3.学会讨论

在讨论中,组长要主动发表自己对事物的观点,能结合同伴的观点,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并从中产生更为新颖的想法,合作的意识及合作的能力得到了初步形成。

4.學会倾听

在合作中,组长能认真倾听老师的提问、同学间的发言以及合作的要求,这样学习效率也就得到了提高。

5.学会评价

组长能在小组学习中客观地从多方面评价自己和他人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效率等。

6.学会合作

在小组学习中,组长通过不同形式的交流,养成与人合作交流的习惯,学会与人交流的方法。

四、多元的小组评价方式

小组学习结束后,一般采取小组汇报的形式进行总结性发言,这样发言者就是代表小组的名义来发言,如果教师及时组织评价,小组成员就会形成一股合力来帮助发言的同学,有了小组全体成员的压力、支持和帮助,汇报人会对小组汇报产生热情,从而对整个小组活动都会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样就能提高小组活动参与的均衡度。教师要对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多元的评价,如哪一组最团结协作,哪一组最有创意,哪一组最守纪律等。对小组中成员的表现也要进行分阶段的评价,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尤其要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对他们的丝毫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要发给一些小奖品,如小红花等,以便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猜你喜欢
小组长成员学会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分餐小组长
学会分享
小组长的烦恼
小组长的烦恼
还是不错的
学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