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导学案设计与运用

2015-05-30 14:57倪小华
新课程学习·上 2015年4期
关键词:当堂学案方案

倪小华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中,小学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小学生,符合每个小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我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充分认识到导学案能帮助我们每一个教师进行很好的教学,既能体现教学过程的优化高效,又不妨碍教师依据学生实际和自身教学实际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实施教学,还不妨碍教学的个性发展。

一、导学案的设计理念

我们在设计导学案时首先要注意一个原则,要求真务实,重实效,不搞花架子,处处着眼于操作,但又能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这样的导学案,既能为老师组织教学减轻负担,又能提高教学效果。

那么,怎样设计的导学案功能才强大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板块来编写。

1.课型涉及“新授课”“复习课”“检测课”三种类型, 然后教师再根据课型制定“课堂目标导航”,要求明确具体,体现现代教学的三维目标,突出重难点。

2.自主预习方案的设计,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方案要设计合理,要求取得温故而知新并能发现问题的实际效果;设计问题不要太多,要精,并能引导学生阅读,探究思考。

3.课堂导学案是重点,也是学生学得新知的地方,还应是大纲要求之所在,所以我们的设计应围绕本节课时的重点、难点去设计导学点,选择突破口,选例要经典,训练精选,易上手,老师拿来就能用。

4.当堂课堂评价方案,要求选题少而精,能覆盖教学的重点、难点,限于课本例子的难度,能体现及时反馈作用。

5.课外作业方案,不能胡乱地选几个题就行,要重拓展,重運用,重提高,设计题型有梯度,难度要比“当堂评价高”。

总之,一句话,不务虚,重落实;易上手,好操练。

二、如何正确运用导学案

1.教师设计的导学案应课前发放,布置应要求具体,限定时间,让学生预习教材,完成“自主学习方案”并记录发现疑难问题。

2.老师检查完成情况并评价,这一阶段要求教师有创意,不能为检查而查,应对做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和激励,适时点拨和升华,有机归纳共性问题,顺利导入“课堂导学方案”环节。

3.课堂导学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展开教学,并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探究学习,我觉得在运用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情况,对学案进行增减,不要机械使用,应以当堂学情确定教学策略和内容。

4.当堂评价方案,根据学情布置,可全体完成也可分组完成,重及时反馈,重归纳,是我们教学过程的升华。

5.课后作业的布置,应重综合运用,拓展提高,应重激励,让学生用了导学案之后有成功的体验。

总之,正确制订和运用好导学案,既能让我们每一个教师轻松教学,又能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充分体现教学改革的趋势与方向。

猜你喜欢
当堂学案方案
烂脸了急救方案
初中化学当堂训练现状分析与对策
乡愁导学案
不怕死的留下
小学高年级数学当堂练习设计有效性例谈
定边:一份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一种提供借鉴的“扶贫方案”
“当堂检测”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