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识于读,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2015-05-30 15:29徐晓
新课程学习·上 2015年4期
关键词:随文识字识字教学阅读教学

徐晓

摘 要:识字教学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北师大教材低段识字任务重,如何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显得尤为重要。识字要与阅读结合,要结合语言环境中让学生随文识字,识字教学做到音、形、义结合;同时识字与写字相结合,与课外阅读结合,不断巩固。总之,要整合阅读教学与识字教学,想方设法提高低段识字教学效率。

关键词:识字教学;阅读教学;随文识字

打开课程标准,我们会看到1~2年级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会写800~1000个。再翻开北师大语文教材,我们也看出一年级每学期有16个主题单元,二年级每学期有15个主题单元。一、二年级识字任务很重,识字写字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再仔细看课文,无论是儿歌还是散文,还是叮叮咚咚集中识字单元,都是让学生在语境中识字,掌握字的音、形、义,从而学会运用。北师大教材教师用书第一册也明确指出识字与阅读应同步进行,要在老师带读、学生指读课文熟读成诵的基础上缩小语境抽出短句、词语、生字让学生识记,然后还要把生字送回课文里指读。这种方法就是特别强调分散、随文识字,反对一开始就把生字剥离出来让学生识記。

一、目前很多低段的语文课存在的问题

1.把生字当做阅读障碍,上课时先集中识字再阅读课文,将识字与阅读分成两张皮

2.识字教学注重读准音、认清形,忽略对字义的教学,导致学生错别字增多

3.识字与写字完全分开,一节课集中识字,一节课集中写字,难度较大,增加学生负担,效果也不好

以上几种情况导致识字教学枯燥无味,老师、学生害怕识字教学,课堂效率低下。究其原因,个人认为是教者没有真正搞懂教材编排意图,没有尊重语文教学尤其是识字教学规律,也没有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来进行教学。

二、改变这种状况,提高识字教学效率的做法

1.初读感知阶段,随文识读

一年级刚入学的学生一开始阅读会很难,因为不认识的字很多,就需要外力的帮助。在家听父母读,在学校听老师读、听同学读,学会拼音后自己拼读,直至熟读成诵。然后老师抽出短语、生字让学生认读,再把生字放回课文读。因为孩子在这个阶段听力强、记忆力强,与生字多次见面后自然会把字音与字形对应起来。后来,随着识字量的增加,我就改变了课堂教学环节。

(1)学生自由读课文

学生根据自己的速度读,尽管很多孩子读起来有些困难,但这样一字一句慢慢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次很好的认读、巩固所学汉字的机会。这个环节我不布置任何操作性任务(比如圈生字、词语等),只要求学生能读准确、读通顺。

(2)同桌互相听读课文

只有两个评价标准:读准、读通,读对了夸夸他,读错了教教他。

(3)请学生在全班分段展示朗读课文,其余学生当好小老师,评价要求同上

学生读完一个自然段,其他小老师就会评价哪些字音读得标准,哪些字音读错了,哪些句子还不太通顺、掉字了、加字了等。我就随机出示带有相关生字的词语或句子让学生教读、领读,读错的学生练读,再请学生读相关自然段。

(4)单独出示生字各种形式认读

在学生分段展示完毕,不表明他们认识全部生字了。老师还得集中出示生字,采取开火车认读、抢读、抽读等学生喜欢的游戏方式巩固识字。对于一些要求学生会写的字老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字形,交流识记方法。

(5)生字送回课文再读

一般说来,我的第一课时教学就按照以上几个步骤进行,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随文识字,读准音,读通句子。学生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他们与生字反反复复见面,识字与朗读紧密结合在一起,寓识字于朗读中,学生不会感到枯燥、疲倦。随着时间推移,逐步增加一些学习要求。第一册下半学期,开始让他们圈出文中生字,学习标自然段;第二册开始,教他们学会勾画生字所带词语。这些要求从第二册开始慢慢转化为预习要求,从课堂预习逐步到回家预习,一要勾画,二要读准读通,三要给要求写的生字组两个词语(写在书上该字下面),课堂只是检测朗读、识字。这样一来,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也学到一些初步的解读教材的方法。

2.理解感悟阶段,随文明义

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识字教学的任务就完成了吗?不是的。在初读课文、认读生字的基础上,阅读教学还应进一步识字,让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字词,建立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寓识字于阅读中,建立字、词、句、文之间的联系,在阅读中进一步识字,以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我在教学二年级上册《苹果落地》一文时,文中有两个很重要的词语“好奇”“习以为常”,理解了这两个词语,学生才能体会到牛顿的好学、钻研精神。因此,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说说什么叫“好奇”,学生说好奇就是感到奇怪,感到稀奇,不明白怎么回事。我再问:“牛顿对什么感到好奇呢?”学生读了课文,找到牛顿是对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感到好奇。我问:“孩子们,你们对这事好奇吗?大人们好奇吗?”孩子们多数回答自己觉得不奇怪,大人们也不好奇。接着,我让学生比较朗读大人们和牛顿对待苹果落地不同态度的句子,学生一下就能读出语气,读出情境了。我相信,此时如果让学生用这两个词语说话,肯定运用恰当。以上过程就是让学生联系语境来理解字词,将识字与阅读感悟紧密相连,巩固识字效果。

当然,不是所有的字词都要在理解感悟阶段来引导明义,应该视情况而定。学生在学了偏旁表意的规律之后,对文中的重点词语,能关联上下文的字词,体现人物精神思想、情感的词语,一些非常书面的成语、短语,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在阅读感悟中不断加深理解,以便学生学以致用。

3.复习巩固阶段,识写结合

汉字认识了需要不断巩固,应把汉字时时回归语境,使生字在语境中不断复现,发挥语境的整体功能。我在这方面做得较多的是让学生多读课外书,读儿歌,读语文天地中的自读课文,读国学经典。老师适时检测,以不同形式让学生展示阅读、诵读效果,让学生与所学汉字反复见面,直至掌握。

写字教学也能巩固识字教学的成果,二者不能完全割裂开来。识写结合,我认为应考虑到一、二年级孩子身心发育的特点,适当分散写字,降低写字难度,不要为了教学方便而将一课的生字放到一起来集中指导书写。在初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任何时候,只要觉得有必要就可以写生字,这样音、形、义的结合更加有效。如学习《苹果落地》,可以在读课题时认识“苹”,引导分析字形,观察、书写;在学习二、三自然段时随机书写“习、言”二字,也可以在第一课时写一部分,二课时写一部分,教师要心中有数,灵活安排。同时让学生养成写字时想意思的习惯,他们就不会写那么多错别字了。

寓识于读,就是将识字与朗读课文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的过程中认识生字;寓识于读,就是将识字与阅读感悟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阅读课文中理解字词,积累语言,为运用打下基础;寓识于读,就是要整合阅读教学和识字教学,让学生随文分散识字、写字,加强课外阅读巩固识字,提高识字教学效率,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随文识字识字教学阅读教学
低年级随文识字教学三部曲
低年级随文识字的策略研究
低年级随文识字教学的几点经验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试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
《窗前的气球》教学设计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