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法”在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2015-05-30 15:29马桂兰
新课程学习·上 2015年4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马桂兰

摘 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开始在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中开展“体验法”,以求取得更有效的教学成果,并显著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段阅读;体验法

“体验法”是现代教育不断发展的产物,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更深刻的认识,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但从目前来看,教师对“体验法”的使用并不到位,还需要进一步改善与进步。基于此,本文在此浅谈“体验法”在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中的实践,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并有效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一、创设相应的情境

从本质上说,“体验法”是指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主要是通过观摩,或者直接使教学活动再现,使学生进入教学内容所描述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体验,感悟来得到知识经验的一种学习方法。

因此,教师要在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中实践“体验法”,其首要的任务是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中进行观察、體验和领悟。

例如,在《触摸春天》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合适的背景音乐,同时展示春景图片,进而营造出一种春天的氛围。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进入情境中提高对文章的领悟,帮助学生将文字性的描述转变为生动的形象,使学生体验春景、触摸春景,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二、尊重学生的体验

教师应该明确的是,在“体验法”的实践中,不同学生所获得的体验是不可能相同的,这就促使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体验,使学生对文章产生不同角度的赞赏。例如,在《生命 生命》的阅读教学中,不同学生对生命会产生不同的看法,进而对生命的意义有不同的理解。此时,教师应该在接受美学视野下引导学生进行感悟,要尊重学生的体验,使学生在文章的空白处与作者的思维进行无声的交流。

教师尊重学生的体验,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使学生在日后的体验阅读中更自由地去思考和质疑,帮助学生从新的角度和层次阅读文章、鉴赏文章,最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的来说,“体验法”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更深层次的认知。因此,教师应该在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中进一步发展“体验法”,通过实践进行总结和反思,最终推动教学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潘小翠.“体验法”在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中的实践与感悟[J].四川教育,2010(5).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
基于微格教研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