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信息技术课自主课堂的构建

2015-05-30 18:29王永强
新课程学习·上 2015年4期
关键词:自主课堂信息技术

王永强

摘 要:自主课堂的构建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此,结合小学信息技术课实际,对自主课堂构建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自主课堂;画图软件

实践证明,只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能力,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巨大潜能,因此,我们要优化教学过程,改革教学的策略和评价标准,构建自主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有别于其他学科,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应用技能,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采用任务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完成某项学习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最终实现预期目标。教师要深入研究学生需求,根据学生特点制作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例如,在教学“画图软件”中的圆形与矩形功能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出示课前准备好的一幅图片,让学生知道这幅图片是运用画图软件制作的,先用圆形和矩形构成房子的框架,再以颜色填充而成。每一位学生都感到非常好奇,强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于是,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属于自己的小房子。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他们不但掌握了软件的使用方法,而且高效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前提。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操作习惯,让学生形成自觉、主动、持久、有效的学习行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学生良好搜集各种信息、处理信息的责任。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养成搜集、处理信息的习惯加强指导,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操作习惯视为教学起点。

三、改进教学评价方式,保护自主学习信心

首先,引導学生自主评价。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是充满激情与乐趣的,教师不但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还应鼓励学生自主评价和互相评价。例如,当学生展示完自己的课堂成果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然后让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当学生自评与学习互评基本一致时,教师应给予鼓励;当学生自评与互评差距较大时,教师应顺势引导,不但要肯定学生展示过程中的可取之处,还要指出学生预习的不足之处,为学生今后的努力指明方向,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其次,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张扬个性、展现才华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总之,作为信息技术课老师,我们要从思想上认识自主课堂的重要意义,并想方设法为学生构建自主课堂,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丛春琦.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协作学习的良好习惯[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6(5).

猜你喜欢
自主课堂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巧借民俗加强语文情感教学探究
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中构建自主课堂的策略
提高语文课堂的活力与实效研究
“教”与“学”结合,构建高效自主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