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方式研究

2015-05-30 18:29张健
新课程学习·上 2015年4期
关键词:课堂活力综合素质教学方式

张健

摘 要: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体育教学提出新的要求,促使小学体育教师对教学方式进行改变。

关键词:教学方式;综合素质;课堂活力

长期以来,我国的小学体育教学并没有受到重视,导致体育教学的有效性相对较低,根本无法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因此,众多教师开始对小学体育教学的方式进行研究,要求通过有效的教学改革推动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

基于此,本文在此对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方式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达到促进小学体育教学发展的目的。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多数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通常以示范型的教学方法进行体育教学。具体地说,教师利用肢体语言进行体育教学,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自己的动作进行模仿和学习。

这种教学方式的本质是一种强行的灌输,学生获得的认知并不深刻,所学习的姿势与动作也容易混淆和遗忘。因此,教师需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究与摸索,在获得更深层次认知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以小学短跑教学为例,教师不再严格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肢体动作进行模仿,而是在简单的讲解与示范后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并通过分组合作进行短跑训练。在此过程中,学生就能够通过相互的竞技、比赛和合作不断完善自身的短跑姿势与动作,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成绩。在自我的探究以及合作互助的过程中,学生的收获无疑更大,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以趣味性为主导的教学方式

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就是要增加小学体育教学的生动趣味性,使学生能够集中精神地面对教学,并主动配合教学工作。

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运用游戏教学法开展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开展“打空降特务”的体育游戏,要求学生手持沙包击中从空中抛下的“降落伞”。教师以游戏为载体,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反应能力,并有效提高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

这就能够吸引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变得更加主动,达到维持课堂活力,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總的来说,教师要对小学体育教学方式进行改革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以及教学的趣味性,这就需要众多教师在本文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总结与交流,提出更有效的教学策略,达到推动小学教学进一步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李犁花.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方式研究:以北碚区为例[D].西南大学,2014.

猜你喜欢
课堂活力综合素质教学方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浅谈怎样营造愉快的语文课堂氛围
让初中历史课堂充满活力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
浅谈规划展览馆讲解员的综合素质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