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学生生活,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2015-05-30 19:56雷廷文
新课程学习·上 2015年4期
关键词:生活经验

雷廷文

摘 要:根据小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以及知识积累,设置一些有趣味的情境,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小学生对枯燥的数学产生浓厚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信心。

关键词:贴近学生生活;提高教学效果;生活经验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学生在互动与发展的氛围中学习,会更加热爱数学,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蕴藏在生活中的角角落落,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利用课前、课后引导学生用“慧眼”去观察、读懂自己身边的数学,找到數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内在联系,并能够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明白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发展智力,提升能力。例如,在教学“利息”前,我布置学生帮助大人到银行存一次钱,记住银行公布的年利率分别是多少。上课时,学生七嘴八舌地叙述他们对利息的各种发现和理解,避免了利息教学的公式化,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巧借生活经验,探索数学知识

大家都知道,数学知识比较抽象,需要教师巧借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以及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创设具体生活活动情境,把抽象的数学生活化,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类比,对具体的感性实践进行抽象概括,从而加深对新知的理解。例如,在教学“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时,我借助“六一”儿童节运动会100米赛跑,帮助学生加深对“积一定,成反比例;一个因数一定,成正比例”的理解:路程一定,时间与速度成反比例;时间一定,路程与速度成正比例。100米赛跑的情形历历在目,帮助学生很快在头脑中形成了正反比例的直观表象。

三、结合生活实际,归纳数学知识

我们要培养小学生树立整理归纳的意识,提高其整理归纳能力。通过归纳整理,让学生数学系统化的角度认识世界、观察世界,体验知识从凌乱到系统的过程,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数学知识,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形成数学知识和生活的融会贯通,学有所用,从整理知识到整理自己的“生活”。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复习课”时,我提问学生,你们怎么整理自己的房间?学生说按衣物、学习用品、玩具等分类整理。我告诉学生,整理数学知识,跟整理房间一样,是将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化处理的过程,它把各个知识点梳理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系统。

猜你喜欢
生活经验
谈数学课后探究问题的设计
灵活应用综合与实践题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利用现实中的素材和情景落实初中生物概念教学
学生生活经验视域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结构活动促进幼儿成长探究
数学课堂中的文化滋润策略
让数学教学更好地走进生活
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课堂练习设计
从生活数学到数学实践
初探大班民间故事的选材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