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

2015-05-30 19:56董世通
新课程学习·上 2015年4期
关键词:口语交际农村小学教学内容

董世通

摘 要: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是容易被大家忽视的版块,也是老师们一致认为的教学难点。通过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结合切身的教学经验,首先应该正视目前存在的问题,再寻找对策。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内容

一、学生的语言贫乏

农村主要以方言作为交流工具,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已经在方言中扎根了。所以教师在口语交际课上,学生由于生活经验贫乏,积累的词汇不够丰富,在说话时还常常受方言的影响,将方言掺杂其中,这就造成了语言表达上的障碍。交际时有的结结巴巴,有的无话可说,使原本能体现个性和创造性的口语交际变得枯燥无味。

二、学生胆怯,不敢交流

我在上口语课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平时看他很活泼能说会道,可叫他到讲台前来说,便扭扭捏捏,脸涨得通红,这些都是学生不敢交际的表现。学生之所以怕交流,是害怕说話不当、被同学嘲笑、挨老师批评;有些学生口语功底挺不错,但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就难以启齿了。我觉得这些学生缺乏勇气,担心得过多,不能正视自己的能力,不敢交际。这是由于学生缺少当众说话的锻炼机会,造成交际时心理紧张。

三、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缺乏真实性

虽然教材中的口语交际编排图文并茂、自成一体,预存空间大,便于因地制宜。但是,我们不难发现教材中的有些内容对生活在农村的儿童来说是可想而不可即的,他们无法就这些内容去交际、无话可说。怎么办呢?作为教育者若拘泥于教材,就教材静态地开展口语交际活动,必然使口语交际走入死胡同。现实中似乎农村的教师也明白这一点,于是他们因地制宜地选择了一些口语交际的内容,但是往往偏离了学生的生活,只注重趣味性而忽视了真实性和实用性。

比如,针对低年级学生,有的老师喜欢以动物为话题来展开口语交际训练。可是农村的小学生对有些动物并不熟悉,特别是珍稀动物,他们连见都没见过怎么可能去进行正常的口语交际呢?这样,口语交际则演变成为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学生成为听众。

四、课堂教学处于单向活动,缺乏互动性

口语交际绝非听和说的简单相加,其核心是交际,其特点是活动。只有实现了互动,口语交际的交际功能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必须在互动的口语交际实践中才能形成。然而,口语交际在农村小学的口语交际教学课堂中却成了一项单向活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教师的单向活动

小学的儿童生活经验积累少,正是处于积极吸收、习得的初级阶段,内部言语不足,使他们不能自由畅通地表达,甚至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再加上农村的生活环境,大多数农村孩子都较内向,不善表达。因此,有些教师缺乏耐心,剥夺了学生说话的权利,把口语交际课变成了教师的单向演说课,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

2.学生的单向活动

农村小学语文的口语交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则似乎意识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常把口语交际教学看成学生的单向活动,甚至把整个课堂都教给学生,而教师自己则成为观众。

例如,一节说植物口语交际课,其教师的教学设计操作程序分为如下阶段:(1)让学生收及相关植物的图片或卡片;(2)学生拿着卡片进行口语表达;(3)抢答植物名称竞赛;(4)学生相互评价。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说话训练都以学生个体的单向交流为主,即使有一些表面看似双向的交流,例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由于学生的语言都没有内在的联系,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言语交互。没有互动和合作,也就不存在口语交际。

五、缺乏有效的引导和评价

课堂是规范和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的主阵地。不管是口语交际课,还是阅读教学中,或是作文评价课,我们都会创造更多、更好的“交际情境”,并在交际情境中进行多种形式的评价。然而由于农村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和师质的薄弱,在口语交际中没有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往往使学生无法开口。同时在学生交流后,教师缺乏有效的语言及时进行评价也影响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王明.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策略.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口语交际农村小学教学内容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浅议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高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评价方式改革初探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试论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三部曲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坚持“四性”,提高口语交际训练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