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问题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2015-05-30 19:56王少花
新课程学习·上 2015年4期
关键词:数学问题问题情境

王少花

摘 要:数学源于生活,而生活中处处又充满数学。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而数学知识又能解决生活问题。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将生活问题引入课堂,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需要和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关键词:问题情境;生活问题;数学问题

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无论是在商场购物,买东西算账,还是房屋构建、设计投资等,相关的例子不胜枚举,人们的衣食住行与之息息相关。这些问题从生活中产生,被人们归纳总结为数学知识,再用来解决更多的生活实际问题。

一、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出发,既要设置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又要力求创新,富有挑战,既能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避免学生望而却步,又要让学生有探索、思考的空间,感受到自身数学知识的局限性,从而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求知状态。如学习“加减混合运算”时,就以学生上下学乘坐公交车为例。教师模仿公交车报站:“×××站到了,请后门下车。上车的乘客请排好队,陆续上车。”老师随即问道:“看到这个场景,能产生怎样的问题呢?”“这一站上来了几个人?下去了几个人?现在车上还有多少人?”等等,通过这样的生活情境创设,不仅自然地引出了数学问题,而且还能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同时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和解决生活问题。

二、注重生活实践,发现数学问题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并初步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学以致用,巩固数学知识,增强数学意识,并在实践过程中发现新的数学问题,进一步思考和探索。期间,充分认识理论与实际问题的联系与区别。在教授“利息和利率”時,我引导学生参观了学校周边的三大银行,并让学生将自己的小金库存进银行。在模拟存储、取钱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产生一些数学问题。如“什么是利率?”“为什么这几个银行的利率都不相同?”等,之后再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新课的预习和认识。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地用数学眼光看待和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而且还能养成自觉联系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习惯。

三、创设生活情境,解决数学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多数问题都是简单化、数学化的生活问题,为的就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数学思想,提高理解、分析、解决和掌握数学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发现并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生活问题,引入数学课堂。在教授“年、月、日”时,我便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就快要暑假了,小明迫不及待地开始计算上了日子,两个月过去了,暑假来了。大家知道小明在盼望暑假的过程中,一共数了多少天吗?这时,学生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考虑到邻近的两个月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自然答案也是多样的。通过这样的生活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日常生活实践中,蕴含了丰富的数学知识,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提出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化的数学问题,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启发学生思考,消除其对数学学习的陌生感和畏惧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猜你喜欢
数学问题问题情境
问题式教学:我的一方“实验田”
浅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问题
高中生解决情境性化学问题的初步研究
情境教学法提升化学实验课程价值的探讨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让数学教学更好地走进生活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数学问题解答方法多样化探讨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浅析数学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