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入学哭闹有感

2015-05-30 21:51向彩红
新课程学习·上 2015年4期
关键词:焦虑症入学幼儿

向彩红

摘 要:“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这一首《上学歌》描述了孩子们上学时的高兴场面。思绪早已飘入自己儿时入学高兴美妙的情景之中。细细观察,不是每个孩子入学都很高兴,每年九月一日都有部分幼儿园,甚至一年级的小朋友哭闹、嚷着要回家的现象。这在所有入学的儿童中占了很小的比例,他们自然就成了弱势群体,学生伤心,老师困惑,家长揪心,社会关注。作为一名幼教专业的老师,有必要去细细研究这个问题。所以,从理论层面、原因分析、对策研究等方面来谈谈拙见。

关键词:幼儿;入学;哭闹;焦虑症

理论探究:部分幼儿入学初期出现哭闹现象,特别是离开家人的瞬间更是严重。据心理学相关研究表明,这是孩子们得上了一种名为入学恐惧症的心理疾病,又称为入学焦虑症。在《辞海》中,焦虑指焦急、忧虑。在心理学中,焦虑指在缺乏相应的客观因素下出现惶惶不安、坐立不定、精神紧张的状态。焦虑是指幼儿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和人,感到痛苦、担心及对自己怀疑的一种感受。年龄小的孩子来到陌生的校园,接触陌生的环境、老师和同学,他们顿时感到极度恐惧和忧虑,同时对自己的安全担心,而这时送自己到学校的家长也将“弃之而去”,哭闹是自然的事,他们希望自己运用这种方式来提醒家人和老师,最终想离开这陌生的环境。这既是幼儿对父母或者家人一种强烈的依恋表现,又是一种婴幼儿本能的自我保护的方式和手段。

在开学初期,遇到孩子哭闹的现象,家长总简单地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听话,其实不然。作为老师,虽说有这方面的理论修养和专业素质,但由于事情多,只想到急于解决这样的问题,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探究原因。为了更好地避免或者减轻幼儿哭闹的现象,我特从小孩心理特征、年龄特征、家庭教育影响等方面细细阐述。

一、心理特征

3~6岁的幼儿认识事物流于表面。他们最先接触的就是自己的家。经过几年的接触,他们非常熟悉自己的家庭环境和周边环境,也非常熟悉自己的家人和小伙伴,他们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并从中体会到无尽的快乐;他们也知道家人和小伙伴不会伤害自己,可以说既有完全感,又非常开心。一旦入学,以前那些快乐和安全感突然消失,他们无法在瞬间认识陌生的环境,无法在短时间内来去自如,他们也无法在短时间内了解身边陌生的老师和同学,也无法判断自己是否会受到伤害,家校的极大反差让他们内心深处极度矛盾、担心、焦虑、恐惧,因此犯上入学恐惧症也就不难理解了。

二、年龄问题

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有两个方面的原因推动着他们情绪失控、情感爆发。第一是自我控制力差。在这个阶段的小孩,高兴就笑,伤心就哭,在生活中很少去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既没有控制自己情绪的意识,又没有这方面的能力。第二是对家人的依恋很强。当母亲没有见到孩子的时候,她会牵挂和担心;小孩没有见到母亲时,他会哭闹,会去寻找自己的妈妈。3~6岁的儿童到了学校,昔日的安全感和快乐荡然无存,对新学校和陌生人充满恐惧,哭闹也在情理之中。

三、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观和方式方法都影响着孩子对学校、学习的看法和孩子独立性的培养。重视对孩子教育的家庭就会从小孕伏学习的重要性、学校的神圣性和教师的威信,在这样家庭成长的孩子非常重视老师对自己的第一印象,他们不会哭,也不敢哭;如果家人从小就教育孩子要独立,自己的事自己做,大胆主动地和别人交流,那么这样的幼儿就减少了对家人的依恋,他们不会哭;如果家人扭曲学校和老师的形象,如“不听话把你送进学习,不让你出来”“不听话老师要打你”,还没有进入校园,孩子自然会恐惧,谁敢保证他们不哭?

四、孩子的性格因素

个性开朗、活泼好动的孩子极易与人接触成为好朋友,他们同龄人之间更有共同语言和兴趣爱好,更容易互相信任,也能够消除对一切的陌生和恐惧,他们很少在校园内产生焦虑和恐慌,即使有消失得也比其他孩子快些;性格内向的孩子不愿与人交往,对父母和家人的依恋会更强烈,他们会容易犯上入学恐惧症。

五、对学校的熟悉程度

事實证明,对校园和老师熟悉的孩子很少犯入学焦虑症,反之可能性要大一些。经常去校园玩的孩子,他们对学校的环境非常熟悉,对老师、同学和校园学习很了解,也或多或少地体会到入学的快乐,他们眼中的校园和家一样熟悉,自然就不会在入学时哭闹了。

孩子入学哭闹,家长最关心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当然对于老师来说,也只有方法最能给予帮助和启发。

六、幼儿入学哭闹现象的对策研究

1.学校和老师高度重视这种现象,但不能惧怕这种现象

作为教育的主阵地,我们应该知道幼儿入学哭闹是孩子们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不是孩子的品德或者性格方面的问题。我们应该用“医者父母心”的高尚品德去关注这种现象,去帮助家长和孩子避免和减轻这种现状。老师是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我们接受过专业的师范教育,具备基本的教育孩子的能力,自己应该有能力和信心当好家长的老师,解决他们的问题。

2.老师应该具有高尚的师德和高度的责任感

孩子入学初期出现哭闹的现象,不要以忙为借口把烂摊子扔给家长,美其名曰“孩子不哭闹了再到学校来”。孩子出现这种心理疾病,老师不主动去解决或者指导家长去解决,家长又有什么能力去做好这些事呢,难道还要为孩子去请心理医生不成?

3.老师应该及时学习相关教育理论知识

了解相关动态和信息,遇到类似情况认真处理,及时总结反思,不断提高自己在这方面的业务能力。

现在提倡终身教育。我认为终身教育有两种倾向:学到老和学得小。现在准妈妈怀孕以后就在胎教,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学校、家庭、老师、家长和社会都要重视孩子踏入校门的第一课“解决幼儿入学的苦恼现象”,因为这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社会和家长也应该信任学校和老师,在他们的专业指导下,我们是完全能够避免或减轻幼儿入学哭闹这一现象。愿我们精诚团结、共同努力、携手共进还孩子入学时那欢快温馨的一幕: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

猜你喜欢
焦虑症入学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躲进“焦虑症”的刘太太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推广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提倡
现代人当警惕知识焦虑症
入学面试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