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请你评评老师的课

2015-05-30 21:51赵亮
新课程学习·上 2015年4期
关键词:吴王课文同学

赵亮

【孩子评课的背景】

全校的语文公开课上执教《螳螂捕蝉》。教学的过程是先听写课文中的两组词语,然后让学生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接下来,关注课文的主要问题:少年对吴王说了怎样的一番话,吴王听了为什么会打消攻打楚国的念头?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默读体会,在书上做批注,然后交流,总结课文。

上完后,我感觉上得不好,在下午的教研活动评课之前,我用一节课的时间请本班的同学先来评课。主要是让学生来给我的课找问题,给我本人找问题。就好比打开了他们思想的闸门,打开他们的话匣子。于是学生一共给我提了22个问题,这其中有一些是相同的,综合他们所提的问题,在孩子们的眼中,我的这节课有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教师的组织语言不精彩生动

达昕:我觉得今天的课上得不吸引人、不生动。

吴凡:讲得不太精彩,应精彩些,让我们更加投入。

……

2.课堂气氛紧张,教师表情严肃

谢紫莹:老师表情严肃,令人紧张。

邱明清:老师上课应该面带微笑,脸上表情生动,不要太死板,要自由点。

……

3.默读时间过长,大家感觉松弛了下来

王娟:我觉得默读体会的时间太长了,课就显得松弛了。

陈文佳:老师让我们默读勾画的时间太长。

……

4.教师提出的问题过深,学生没有了信心

刘磊:老师问的问题过深,我们不知道怎么回答。

比如,老师问:少年说见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为什么说挺有意思?我们回答,蝉、螳螂、黄雀都只是看到眼前的食物,而没有注意身后的祸患。老师又问:这有意思还体现在什么地方?我们不知道怎么回答。

【孩子评课后的反思】

1.课堂:要让孩子跃跃欲试

我的语言没有鼓励性和启发性,因此,学生动作迟缓,思维不够活跃,热情不能够激发出来。

假如我问:少年用一个巧妙的办法说服了吴王,同学们请睁开火眼金睛,读读课文,找一找,少年的办法妙在何处?

我想:学生一定会在教师的鼓励和期待中愉快地学习,课堂就会荡起层层涟漪,而不是风平浪静;学生就会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而不是恹恹欲睡。

2.课堂:需要安全的教学气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有效的课堂,得益于安全的课堂气氛。”可是我在这节课上,表情严肃,没有一点儿幽默。学生背后坐着40多位听课老师,紧张地毕恭毕敬地端坐着。在这样的气氛中学习学生岂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文本的学习和对人物的感悟中。

3.课堂:需要张弛有度

课上,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少年的话为什么让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针对这个问题,学生大概需要用多长的时间來默读体会呢?我看到绝大多数的同学停止在书中做批注才停下的,包括班级中的几个后进同学。而大多数同学用了大概3分钟,也就是说,他们在安静、严肃的气氛中等待了2分钟。学习的热情和表达的欲望在等待之中消磨了许多。

是不是一定要为几个后进生而让大多数同学慢慢等待呢?与其慢慢等待,不如让这些学生从其他同学的发言、讨论中得到启发。

4.课堂:需要有效的问题设计

“挺有意思”表现在什么地方?一个是蝉、螳螂、黄雀都只是看到眼前的食物,而没有注意身后的祸患。另一个是这件事和吴王要攻打楚国是一样的道理。学生对此说不出来。面对这种情况,我应该引导学生:大家联系前文大臣们劝阻吴王的话,和少年看到的情景结合起来,也许你们就能明白这“挺有意思”还真的挺有意思。

可是,在课堂上,我没有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在默默等待中,我无可奈何地把这个意思“灌输”给了学生。

5.课堂:需要一种足够的信赖

董超的意思我明白。他是说有不少同学心中有一些感受,可是感觉难以把自己的感受说明白、清楚,在这时候,老师要帮助他们把语句表述得通畅、清楚。

这次,我请学生来评课,就是让自己以后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真正做到为孩子们服务。他们给我提了22条意见,我惭愧之余,心中感到高兴。因为我知道了孩子希望老师应该怎么来教书;因为我懂得了怎样来和孩子相处。

猜你喜欢
吴王课文同学
吴王光鉴铭文复原考释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孙武为何敢于斩杀吴王宠妃?
欲善其事,必利其器
——以《螳螂捕蝉》为例,谈劝说的技巧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背课文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英雄要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