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以积极心态主动学习

2015-05-30 21:51陆胜国
新课程学习·上 2015年4期
关键词:学问上学辅导

陆胜国

近来通过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家庭教育的调查问卷进行阅读、整理、分析,一种忧虑的心情一直伴随着我,问卷呈现的状况,再次推动着我一定要为学生的成长做点事情、尽点力的决心。对此,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有关教师与学生的身份定位和“教”与“学”的思考

这个假期,我参与了一个机构对中学生的三天潜能开发课程,担任助教。第一天的上午,来的孩子几乎都拉长脸,有被父母送来,有被骗来的,有被“逼”来的。在课程中,用体验式的活动,要孩子们在游戏中感悟成长。三天课下来,孩子们脸上绽放了笑容。我在其中当助教,带小组观察每一天的教育效果。并不是游戏触动了他们,而是无条件的关注,所有的一切都是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一个有尊严的人,让他们带着好奇去探究,去发现,去思考,去表达。所有的老师都给孩子力量,耐心陪伴。

1.傳统的教学概念把焦点放在“教”上,而现代教学把焦点放在“学”上。

2.在传统的概念里,教师代表学问:学问不是在他里面,便是由他守门操控,学生要通过他才能取得学问。

3.现代的概念认为教师的责任不是“教”,而是组织、引领学生跟学问连结。

4.这个概念上的改变让教师可以有更大的力量,把工作更灵活轻松同时快速有效地完成。

5.因为教师可以采用更多的不同方法与工具,使得学习过程给予学生更多的乐趣,因而教师大幅度地减少花在维持学生纪律的时间和精力。

6.聪明的教师会用这个态度去完成他的教学任务:越好玩的,学生会越容易吸收、教师也会越轻松地完成工作。

7.从脑神经学的角度看,“好玩”能在学生脑里产生:内啡呔:无忧虑心理状态,同时想重复经验;多巴胺:脑里奖励的动力,把学生推动向前;血清素:使人安定。

8.“不好玩”的学习则在学生脑里产生:肾上腺素:维持身体在战备状态;皮质醇:应激反应(压力)的主要元素;这两种荷尔蒙再加上负面记忆(被否定、失败)就产生逃避的动力(不想重复经验)产生厌学是很自然的结果。

9.所有良好有效的学问,都应该是轻松开心的。

10.逻辑理论(道理)不能在学生的脑里产生足够的推动力;上述“好玩”的荷尔蒙才可以推动学生乐于学习。

二、对一名厌学学生个案辅导的反思

以下摘录班主任童老师的个案透析:

案例介绍:虎×,13岁,男生,初一年级学生,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刚开始给人的印象不深,因为他的学习成绩一般,在班级里也不属于调皮捣蛋类型,所以,老师并没有特别关注。引起老师关注的是他初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比第一次月考进步126名的成绩。为了鼓励他,班主任特意给予他荣誉奖励,希望他再接再厉。然而,让班主任没有料到的是,就是这样一个学生,在后半学期的时间里,竟然三次离家出走,几天不到学校上学。这让班主任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第二学期开始,他的情况愈演愈烈,每一周都会有一两天不到学校上学;来到学校,在班里也不认真学习,课堂经常出现严重违纪现象;各科的作业几乎没有交过一次。最严重的是,临近期中考试,他整整一周的时间都不来学校,要么早晨赖在床上不起来,母亲的催促没有任何作用,要么起来背着书包出门,却不到校上学。这一系列的行为让他的母亲很头疼。班主任每天检查完班级人数,都要打电话或发短信告知家长他没来学校,并详细记录他未到校的情况,这让班主任很是头疼。为了让他正常上学,班主任多次做批评教育工作,在没有多大效果的情况下,又带他到学校心理咨询室接受心理老师的辅导,甚至带到政教处接受思想教育并写下保证书。然而一切都收效甚微,情况没有多少好转。

针对这名学生我和班主任多次探讨帮助方案,这个学生的厌学行为背后,有着多重原因,而且这些原因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短时间内很难理清头绪,并消除它的影响。先后进行了七次个别咨询,运用多种咨询技巧,试图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后续的辅导还将继续进行。

针对这名学生我下一步的辅导思路是:首先让他感受到自己是一个有尊严的人,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而不是抱怨父母。正确认识自己,接受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了解个性特点。通过心理辅导帮助他用图像将目标视觉化,帮助学生用目标管理人生及学习,确立终极目标和过程目标。

猜你喜欢
学问上学辅导
比多少的学问
“一”的学问
鸡叫的学问
“贴秋膘”不等于吃肉,秋冬进补有学问
上学啦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