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融让梨”试析成人对习惯养成的内隐作用

2015-05-30 21:51周晓明
新课程学习·上 2015年4期
关键词:孔融让梨成功人士橘子

周晓明

现代的孩子们很少有兄弟姐妹,不会自己产生谦让的情感。而且谦让是需要一个人为别人着想,放弃自己的需求,又不图别人回报的善良行为。一下子要求孩子达到这么高的水平,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孩子的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不能较好地观察到别人的需求,更没有足够的自觉性忍痛割爱、不计回报。孩子喜欢谦让是因为他们期待着大人的嘉许和奖励,而现代的家长也确实会给出嘉许和奖励,可是同龄伙伴就不会这样了。有研究发现,孩子学会纯粹的谦让大约需要十几年的时间,经历六个阶段的发展。而这个历程的转变即使是有些成人也不能做到。

【案例聚焦】

一次开半日活动,关系很好的琪×妈妈和涵×妈妈聚到了一起。这天,餐桌上摆着橘子,吃点心的时候,琪×双手抓了最大的一个橘子,涵×也想拿大的,可是她眼睛看了一下妈妈,就缩回去拿小的了。这时,涵×妈妈夸涵×真懂事,琪×妈妈反而不好意思了,抢过琪×的大橘子说:“你怎么一点都不懂谦让呢?你看,涵×把大的橘子让给你,瞧人家多懂事,你把大橘子让给涵×吧。”琪×说什么也不肯,最后大哭了起来。

涵×回家后,对妈妈说:“今天我表现很好,我把大橘子让给琪×了,你能表扬我吗?”妈妈说:“怎么表扬你呢?”涵×说:“你给我买点东西吃吧。”涵×妈妈就给涵×买了东西吃。

涵×妈妈后来和其他妈妈在网上聊起了“让橘子风波”。家长的反响比较激烈。有的说“孔融让梨”是教育孩子学会虚假;有的说孩子慢慢会理解谦让的;有的说与其教孩子虚伪地谦让还不如让孩子大胆争取。

一、遭受颠覆的“让梨”教育

中国传统的谦让教育,在独二代的身上进行得已经变味。成人一边和宝宝讲述这个故事,一边要求宝宝把食物先给大人。可是宝宝做了后,成人也不会真的吃,转眼又给了孩子。这种教育使得孩子没有真正建立起谦让的品质,反而学会了虚伪和撒谎。正如上述案例中的涵×一样,谦让是为了妈妈能给自己买更好的东西。

无独有偶,和“中国式让梨”有得一拼的“美国式分苹果”,更让传统的谦让教育大受挑战。

据说,美国一位心理学家让社会成功人士和监狱服刑犯人分别追忆母亲的早期教育对他们的影响。一位犯人说:小时候,母亲拿来一篮子苹果,他心中想要又红又大的,但弟弟抢先说要了,妈妈板着脸生气地说:“小孩子怎么不懂得谦让!”于是这位犯人说:“妈,我要那个又小又青的苹果。”妈妈表扬了他,并给他又红又大的苹果作为奖励。因此他自小就学会了撒谎,长大以后走上了犯罪道路。另一位在美国白宫工作的成功人士家中也有三个兄弟。妈妈拿来一篮子苹果说:“我家后花园有三块草地,你们三兄弟去花园修剪草坪,谁修剪得又快又好,妈妈就把这个又红又大的苹果给他。”这位成功人士从这件事认识到一个人要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一定要靠自己的实力和奋斗。

有些现代意识的家长,开始对中国传统式的“让梨”教育开始质疑:教育孩子谦让是错误的,培养竞争意识才是正确的。

二、正确看待的“让梨”教育

如果站在儿童的发展眼光上看,“让梨教育”和“分苹果教育”都只是客观的教育素材,不存在谁高明,谁不高明的问题。也不能一概定论哪个故事教育出来的人会走上歧途和正途。

如果仔细推敲,“分苹果教育”与主人公后来的成功结果之间并不存在必然联系。兄弟三个人,能力和认知经验都不在同一水平,衡量做得好和不好的标准也不能一概而论,如果要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兄弟间的成果,也并不公平。如果一味地竞争,孩子的亲情、协助、同情、谅解的品质,都在残酷的竞争下给磨灭掉了。

中国千年来熟读“融四岁,能让梨”的小小受教育者们,也并不一个个都会变得虚伪。中国也正因为讲究亲情和睦、兄弟谦让的团结友爱精神,才能使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屹立不倒,才能经受一次又一次的磨难。

目前,独二代孩子出现的“孔融让梨”现象实际上已经脱离了当时的生活情境,孩子们没有兄弟姐妹,在家唯我独尊。当孩子表现出谦让的行为,成人很高兴,反而会将大的好的奖励给孩子。孩子的谦让教育其实是一种拐着弯儿的“获得教育”。

培养孩子谦让的习惯,成人要适得其法,遵循孩子的年龄特点与心理水平,才能使孩子真正体验到谦让的意义,真正从内心做到谦让。

三、需要改进的“让梨教育”

随着独二代子女数量的增加,教育也面临了时代的挑战。“让梨教育”在这种背景下,也需要改进,需要融会贯通地实施。

成人在培养孩子谦让的时候可以试着这样做:

*干脆把“梨”吃了。与其让孩子得到实惠而形成虚假的心理,还不如成人真正把梨吃了。让孩子在心理上真正得到一次考验。而不是将谦让作为诱惑的行为。

*可以先从分享开始。与其让孩子做不符年齡的放弃,不如让孩子学会利益均分,使他们体验到成果可以大家分享,人人有份。

*在同伴中锻炼。孩子之间的交往完全平等,谁也不会有太高的谦让水平,就没有谁让着谁的现象。孩子的交往与磨合是他们提高谦让水平的机会。

*无论动机,给予表扬。孩子能表现出谦让的行为,即使想获得表扬,也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因为一种习惯行为的养成,都离不开鼓励和表扬。孩子都有一个从外在行为转化为内在行为的发展变化过程。所以,孩子谦让了,成人还是要表扬。

猜你喜欢
孔融让梨成功人士橘子
孔融让梨
橘子沉浮记
漂浮的橘子
孔融让梨
成功人士的就寝习惯
孔融让梨
孔融让梨
橘子的自述
分橘子
成功人士